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第四百五十六章:燕藩主体思想! (第2/2页)

老头子喜欢这孩子的学识和能力。
  
  就连大哥,都很认同这孩子。
  
  其他人有些小心思,也不敢动歪脑筋。
  
  “师傅不要这样说,学生会无地自容……”
  
  ……
  
  朱棣和杨荣说话时。
  
  方孝孺默默打量朱棣。
  
  朱老四剪了短发,这么多年了,将近三十岁的人了,也没有蓄须。
  
  圆领装,最上面一颗用椰子壳制成的风纪扣,紧紧扣着。
  
  威严而也不失活力。
  
  就好像整个燕藩,处处都显得井然而充满活力。
  
  “方希直!看什么,老朋友见面不认识了?”爽朗声突然响起,打断方孝孺思绪。
  
  方孝孺回神,看着朱棣含笑大踏步而来,忙作揖行礼,“下官方孝孺,拜见王爷。”
  
  朱棣一把托住方孝孺,摆手道:“行了,你方希直当初偷偷去土桥村,吃我做的饭,还跑去公祠学堂试探我,你就不是个好人,装什么装。”
  
  众人全都笑了。
  
  方孝孺笑着,情不自禁回忆起当初的一幕幕。
  
  目光看着朱棣。
  
  他对这位王爷,从最开始的敌视、戒备、惊讶、再到后来的敬重、佩服……
  
  如今,竟然成了朋友。
  
  至少,他知道,燕王把他当朋友了。
  
  “这次你来我燕藩,有没有再搞刺探?”朱棣笑问。
  
  方孝孺笑着点头,“刺探了,这段时间,看了好多,工业区我全都看了,还去看了新编梁祝舞台剧,其中,祝母对梁山伯说的那番话,给我的触动很深!”
  
  朱棣第一时间明悟方孝孺话中,未尽之言,微微愣怔,随即笑着拍了拍方孝孺肩膀,“你方希直是个无谓生死,头铁的,这恰恰是我喜欢欣赏你,愿意和你成为朋友的原因。”
  
  “能让王爷视为朋友,下官死也无憾。”方孝孺笑着打趣:“既然希直已经是王爷的朋友,不知王爷能不能带希直,好好刺探刺探王爷的海军大营?”
  
  “这有何不可,我们先去看将士们蹴鞠,然后我带你好好转转海军大营。”
  
  ……
  
  朱棣和方孝孺走在最前面。
  
  徐妙云、乌云琪格、明月、金豆子、祈婳走在后面。
  
  谭渊和孩子们跟在最后面。
  
  金豆子看着朱棣,拉了拉乌云琪格的手,好奇抬头,低语询问:“姑姑,我阿爹对这个方叔,怎么这么不同?”
  
  乌云琪格看了眼方孝孺。
  
  低头笑道:“因为你阿爹知道,读书人、官员中,类似这位方大人的,不多,只是凤毛麟角。”
  
  ……
  
  方孝孺看着两名经过的海军将士,站在路边敬礼,等走过后,问:“刚刚入军营,我就发现,时隔数年,王爷麾下的将士,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更是和大明将士截然不同,谭渊告诉我,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有知识的军人,对此,我不是很理解……”
  
  “等会儿我带你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海军加油!”
  
  “陆军最强!”
  
  朱棣的话音刚落,侧前方几排树林后面,就传来热闹的喊声。
  
  朱棣笑道:“海陆两军正在进行蹴鞠联谊赛,咱们顺道去瞅一眼。”
  
  方孝孺作一请的手势。
  
  跟着朱棣,穿过五排高大树木,来到一片宽阔平整的绿荫草地边缘。
  
  密密麻麻围观的海陆两军将士,黑白分明。
  
  看到朱棣时,有将士要行礼。
  
  朱棣摆手制止。
  
  两军将士继续给场中,相互奋力对攻的袍泽加油鼓劲儿。
  
  方孝孺仔细观察时。
  
  俞靖、谭渊为首海陆两班将领凑到朱棣身边。
  
  俞靖得意洋洋,“王爷,我们海军将士,练就了在海中风浪都能钉在船上的下盘功底,说实话,每次陆军和我们比试,总是输多赢少,我们都不愿和他们打比赛,可谭渊、柳升、张武、周浪他们,输不起啊,总是缠着我们,想赢回来,可次次都输!如今,为了让陆军兄弟心里好受点,我们只能让着他们。”
  
  谭渊气的嘴都歪了,指着不远处的记分牌,“俞靖你能要点脸嘛,看到我们要赢了,觉得没面子,就说你们让着我们?”
  
  ……
  
  朱棣唇角含笑,听着海陆两班将领斗嘴。
  
  这群活宝,这次陆军赢了,海军回去后,就会拼命练习,觉得有必胜把握后,就去挑战。
  
  总之,双方有输有赢。
  
  谁都不服气。
  
  看了一会后。
  
  朱棣转身,往前面走去,方孝孺等人忙跟上。
  
  朱棣询问:“希直刚才观看,发现了什么?”
  
  “更有活力!”方孝孺的总结十分短。
  
  燕藩军中的活力,是他在大明军中所看不到的,“这种活力不光是在军中,燕王治下,整个燕藩,都十分有活力。”
  
  朱棣点点头。
  
  带着方孝孺走到一栋四层红砖房外。
  
  方孝孺抬头。
  
  看着楼顶前端边缘,用铁铸造而成的三个字:教学楼。
  
  朱棣顺着方孝孺视线,抬头看了眼,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你的疑惑,全都在这栋小楼内。”
  
  方孝孺跟着朱棣往内走去。
  
  这种数层不等的砖石建筑,来了几天,他已经很熟悉了。
  
  没有钢,建不了这种建筑。
  
  对于如今,工业能力很强的燕藩来说,这类建筑,反而比木质建筑更省钱,速度更快。
  
  毕竟,如果要建造大量木质建筑。
  
  就需要很多阴干的木材。
  
  这对于迅速发展的燕藩来说,就比不上水泥砖石了。
  
  第一层,一个大房间。
  
  站在门口,可见里面一个个书架。
  
  有海军将士,或站在书架前,或坐在桌子前,静悄悄认真看书。
  
  方孝孺眼中震惊一闪而逝。
  
  这么多书!
  
  即便是他家都没有这么多书!
  
  朱棣低声道:“这里面的书,和你们读的书有很大不同,除了少量我们认为有可取之处,重新修订的先贤书籍,剩下的,更多是各类杂学书籍,比如数术、以及数术在农田水利、建筑中的实际运用,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学书籍、历朝历代的工艺技术书籍,我们重新修订的史书……”
  
  用人民史观,重新修订的部分史书,已经在军中图书馆陈列,供将士们阅览。
  
  不过,这些书籍只是在军中。
  
  并没有在外面普及。
  
  无他。
  
  他不想因为这些书,招致大明精英层更大的敌视,影响现在每年五万名额的迁民。
  
  如果朝廷有一天,对燕藩的态度,恶劣到禁止迁民,禁止商贸。
  
  他就会将人民史观的史书,直接加入到,整个燕藩教育体系中。
  
  朱棣转身,带着方孝孺上楼参观。
  
  第二层有四间教室。
  
  匠人、农科司研究农作物的老学究,正在给将士们讲解一些工学、农学知识。
  
  朱棣带着方孝孺,从二楼上三楼时,介绍道:“二楼是讲各种杂学的,三楼是讲各种军事知识、军事条例的,四楼……”
  
  朱棣扭头,询问雍鸣,“不见你原吉师兄,他今天在这里有课?”
  
  雍鸣笑着点头,“嗯,今天是原吉师兄给海军第二舰队第三护卫舰队讲楚汉时期的历史。”
  
  方孝孺惊讶。
  
  夏家大小子,都能讲课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谁来回答一下,楚虽三户是那三户。”
  
  方孝孺刚准备询问,就听紧挨楼梯口的课堂内,传出熟悉的声音。
  
  分明是夏原吉。
  
  方孝孺快步走到门口边缘,只见一名海军将士站起来,大声回答:“三户分别指楚国三大氏族,屈、景、昭!”
  
  “很好!”
  
  只见十八九岁的夏原吉,含笑自如点点头。
  
  随即反问端坐的七八十个将士,“那么,亡秦的,真是这三大氏族吗?”
  
  “是!”
  
  “刘邦是楚国人!”
  
  “项羽也是楚国人!”
  
  “陈胜吴广也是楚国人!”
  
  ……
  
  听课的将士们,纷纷回答。
  
  “不对!”
  
  夏原吉一口否定众人的答案,转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下‘百姓’二字。
  
  这粉笔是朱棣唯一直接插手搞出来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的白泥块,用水锤捣成粉末,混合一点鱼漂胶,在模具中晒干水分罢了。
  
  夏原吉转身看着一群听课的海军将士,解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精英们,以精英史观编史的狭隘观点,如果没有百姓,仅凭三大氏族,就能打败秦王朝?我们已经学了一段人民史观,看待历史,学习历史,就不能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要从人民史观的角度,去理解、解释历史大事件……”
  
  “劳动者创造历史,这是人民史观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
  
  “我师傅,也就是燕王总说,燕藩现在的一切,不是因为他出海造成的,而是百姓跟随他出海,所有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
  
  方孝孺不知自己怎么从海军大营教学楼走出来的。
  
  默默跟随在朱棣身后,直到和朱棣一同上了一辆马车后,马车缓缓驶出海军大营,行使在回宫的林间道路。
  
  才缓缓从震惊中回神。
  
  坐在朱棣对面,看着朱棣,“王爷,这人民史观……”
  
  他不敢往下说了。
  
  等于是摧毁了精英层。
  
  甚至摧毁了皇权天赋的那套理论!
  
  朱棣知道方孝孺想说什么,“希直是想说,我就不担心,这样教育将士们,有一天,我的后代胡作非为,被将士们推翻?”
  
  方孝孺点头。
  
  朱棣含笑摇头,“我不这样看,那些胡作非为的皇帝,为什么敢于胡作非为?无非是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目空一切,把自己当神看待!”
  
  “乡土村社建成后,官员的官僚风气得到了很大遏制。”
  
  “同理,我也坚信,只要人民史观在我燕藩军中、百姓中,坚定不移推行下去后,精英层、君主都会产生敬畏,人有敬畏之心,有害怕的东西,才会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如此,后来的继承者,即便平庸一点,但至少不会胡作非为。”
  
  其实,就是主体思想!
  
  “人民史观,不但教育百姓、将士,我这一系的继承者,也必须从小学习,人民史观更是会被定为我开创燕国的祖制,任何人都不得动摇,我的继承人动摇,天下人,可以群起而攻之!这番话,将来我会写入祖制中。”
  
  “如果有一天,我的后人,有人不知死活,敢动摇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那就是他咎由自取,活该!”
  
  “只要我的后人,哪怕心里不爽,行为都坚定不移执行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百姓就会拥戴他。”
  
  “燕藩的君权是天赋,但在我们人民史观的主体思想中,天心即民心!”
  
  上苍看不见摸不着。
  
  如何给帝王带来敬畏?
  
  还不如,目视所及,密集的百姓,对君王更具有震慑性。
  
  当一个君主,学习了人民史观,当一个政权下的百姓,所有人都相信人民史观时。
  
  统治者,看着一群坚信人民史观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顾虑。
  
  多考虑一下百姓的。
  
  方孝孺沉默思考。
  
  他无法预判,燕王这番话对不对。
  
  也无法预判,燕藩一旦推行人民史观后。
  
  是让燕国国运变长还是变短?
  
  “希直,人民史观这件事,我不希望传回朝中,你知道就行了。”
  
  方孝孺回神,郑重点头。
  
  他当然清楚,人民史观新编历史,若是传回朝中,会给大明和燕国的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下一秒,方孝孺脸苍白,“燕王认为,未来大明一定会与燕国的关系更加紧张是吗?到时候,燕王就会没有任何顾虑,推行人民史观?”
  
  朱棣扭头看向窗外,“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你来了好几天,也看了好几天,应该明白,我燕藩和大明,在很多内在的核心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冲突,我不会为了迁就大明而变成大明,我当然希望,双方和睦相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可中原能不能也如此?”
  
  “这些年,我已经没有试图改变中原了,但中原对我的敌意,似乎并没有随着我离开而减轻,对吧?”
  
  方孝孺沉默。
  
  燕王对未来悲观。
  
  此刻,他突然也很悲观。
  
  一会儿还得说服燕王回朝。
  
  这个沉重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方孝孺收敛思绪,转移话题,“王爷,为什么还要教将士们农学、工学?”
  
  朱棣笑笑,“将士们早晚有一天,会离开军中,学点东西,将来离开军营,也有一技之长傍身,对了,明年,我们军中,三十五岁以上的将士,要有一批退役……”
  
  方孝孺瞪大眼睛。
  
  三十五岁退役?
  
  这可是一个士兵,最好的年纪啊!
  
  ……
  
  回到王宫。
  
  朱棣就带着方孝孺进入书房。
  
  众人在外面等着,看着紧闭的书房门,全都有些紧张担心,他们都知道,方孝孺要说什么。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