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2/2页)

……
  
  当朱棣从船上下来之际,学社读书人、来迎接的百姓,纷纷下跪参拜。
  
  嘶!
  
  叶茂、沈仁身后的福建地方文武官员,转头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倒吸凉气。
  
  眼睛瞬间瞪大。
  
  沈仁往后面看了眼,心神震荡,暗道:‘若是王爷要带着福建,从朝廷脱离,恐怕也未必不可行!’
  
  他知道王爷在福建的声望很高。
  
  但没想到这么高!
  
  要知道,按照朝廷规矩。
  
  藩王是没有资格让读书人跪拜的。
  
  可瞧瞧眼前一幕。
  
  这恰恰证明,福建上上下下,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王爷折服。
  
  那些仇视王爷的,如今也只敢藏在家里,小声暗骂几句。
  
  ……
  
  沈仁一边想着,一边和叶茂,领着文武两班快步迎上去。
  
  朱棣和众人寒暄几句,让远处跪拜的读书人、百姓起身后,踩了踩脚下碎石子路,指着笑问:“这条石子路是今年铺设的?”
  
  他回朝时,还没有。
  
  叶茂含笑点头,“今年,臣派人去鸡笼屿请匠人来福建,帮福建建了几座水锤坊,动员百姓在农闲时,修建了这条从闵安镇码头,通过闽县、福州……最终直达建安的石子路……”
  
  朱棣微微挑眉。
  
  这工程量可不小!
  
  鸡笼屿兵工厂,为了提升火炮、火铳制作速度,发明了水锤锻铁法。
  
  因地制宜,利用了鸡笼河的水力。
  
  也算是一门新技术。
  
  可即便沈仁在福建建设水锤坊。
  
  修这样一条石子路。
  
  所需石头以及人力物力,也十分庞大。
  
  “百姓没有被你搞的怨声载道吧?不要为了陛下南巡,给我脸上贴金,搞的百姓民怨沸腾。”
  
  闻言,叶茂等人瞬间笑了。
  
  沈仁替叶茂说道:“王爷,你看看这些百姓有没有怨言?”
  
  “这条路,不但沿途百姓纷纷支持,商贾豪强也出钱出粮支持,从闽县到建安这条道路,现在已经被咱们福建人称之为黄金路,这条路,几乎承担着整个福建,将近七成海贸货品转运……”
  
  朱棣耐心听着,渐渐明白。
  
  这条路的运输量十分庞大。
  
  而经常下雨泥泞,以及冲刷出的沟坎,严重影响货品转运闽县码头。
  
  百姓、商贾因此都有损失。
  
  所以,当叶茂提出要修一条,不惧雨水冲刷的石子路时。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贾都积极响应。
  
  百姓出力。
  
  商贾豪强出钱出粮。
  
  ……
  
  朱棣放心了,笑道:“我们先去闽县,边走边说。”
  
  一路上,朱棣骑马观察。
  
  闽县的变化很大。
  
  闵安镇变化更大。
  
  叶茂介绍,仅仅一个闵安镇,如今就有二十万人!
  
  依托闵安镇的码头为生。
  
  临近中午。
  
  抵达闽县。
  
  叶茂带朱棣来到闽县县学。
  
  朱棣更是感受到,闽县的财大气粗!
  
  新建的县学,使用了红砖瓦顶,占地面积,都超过了金陵府学!
  
  叶茂见朱棣惊讶,笑道:“王爷,这是徐县令离开时就设计好的规划,当时,徐县令就预想到,未来咱们闽县的人口一定会膨胀,随着百姓富裕,会有越来越多百姓子弟读书……”
  
  “徐县令的预测完全正确,如今,闽县人口规模已经突破五十万,是咱们福建第一大县,比布政使所在地福州人口数量都多,闽县依托闵安镇码头,更是富得流油,闽县新任县令,也就是原来的县丞,决定拿出一部分归属县府的财税节余,支持闽县县学,闽县县学彻底放弃盈利目的……”
  
  朱棣点点头。
  
  其实,县府的县学,在很多地方,就是官府的小金库。
  
  闽县现在富了。
  
  继任县令愿意这样做是好事。
  
  不给孩子们花在读书上。
  
  这笔钱,也会被地方官员吃喝贪墨掉。
  
  何况,他这次回来,主要是接收今年的财税。
  
  至于大明境内,乃至福建,将来如何发展,他不想掺和。
  
  也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了。
  
  “今年的财税收入是多少?”
  
  叶茂笑笑,‘王爷总算问及此事了!’
  
  按捺着激动,汇报道:“禀王爷,今年在养殖、玉米秸秆酿酒、经济树木方面,进行精细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很大,像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酒、红枣制作的糕点等等,已经推到邻近的江浙、江西、广西等地,售卖的极好,有钱人喜欢咱们福建产枣糕、普通百姓喜欢喝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低价美酒……”
  
  “今年福建税赋,总计两百八十万两!”
  
  他已经派出右布政使回朝汇报了。
  
  能预测,这个数字,对朝堂的震动!
  
  去岁两百万两。
  
  今年两百八十万两。
  
  在去岁基础上,增加四成!
  
  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王爷指导建设的福建,才能保持如此高增长!
  
  他有信心。
  
  今年福建就能挤入全国各省前三!
  
  能稳压福建的。
  
  恐怕也只有年年排第一的江浙和万年老二直隶了。
  
  大明精英层敌视、排斥王爷。
  
  他就用数字,狠狠抽这些人的脸!
  
  朱棣缓缓回神,沉默片刻,转身看着众人,“这份成功来之不易,我带走两百五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用于扶持福建境内,那些环境恶劣的村庄、土司部落吧,至少要把路修通,他们产出的货品可以更容易运出来,土司部落,也更容易和我们进行交流,促进彼此迅速融合……”
  
  他原本准备一锅端的。
  
  可这笔钱太多了。
  
  这也是福建百姓创造的财富。
  
  这笔钱父皇给了他,他想如何用,朝廷那些人,已经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了。
  
  他帮了福建百姓。
  
  福建百姓也成就了他。
  
  临走时,最后为他们做一件事吧。
  
  朱棣见沈仁和福建官员要感谢他,摆手制止,“这件事,你们不用宣扬,低调把事情做了就行。”
  
  众人看着朱棣。
  
  明白朱棣的想法和顾虑。
  
  眼中为朱棣遗憾的神色一闪而逝。
  
  他们福建官员,无论当初多么抵触这位王爷。
  
  无论这些年,是清廉,还是吃拿卡要。
  
  大家伙儿心里其实都挺佩服这位的。
  
  他们身处其中,亲眼见证了福建,一日比一日繁荣富裕!
  
  纵观中原数千年历史。
  
  只有这位王爷,缔造了这样的奇迹!
  
  可现在,这位王爷却被逼的离开大明。
  
  朱棣见众人情绪有些低落,笑道:“诸位,我们一起共事也三四年了,陛下南巡后,我就不会再踏足福建了,有些话,几年前刚来福建时,就想与诸位推心置腹,陛下南巡时,也不方便,趁着今天的机会就说说……”
  
  所有人全都精神一震。
  
  这位说的话,他们愿意听!
  
  “福建的一切变化,你们参与了、见证了,在推动福建变革时,我对诸位不信任,所以,很多事情做法是一刀切,或者以宏观引导的方式,避免诸位插手,从而利用权力上下其手……”
  
  ……
  
  “咱们大明官员俸禄的确不高,那是因为,咱们大明整体底子还太单薄了,你们很多人都没见过我父皇,以为他是皇帝,一定极尽享受,我可以告诉诸位,我父皇,吃顿红烧狮子头,都香的不得了……”
  
  老头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不算是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但老头子绝不是一个,耗费民脂民膏,贪图享乐的人。
  
  这些年,他都看在眼里。
  
  “未来,随着百姓富裕,朝廷国库充盈,朝廷肯定会逐步提高各级官员俸禄。”
  
  ……
  
  “你们有人出身各地士绅家族,本身就不缺钱,有人在我来之前,肯定也没少捞钱,我提及此事,并非想追究诸位……”
  
  若真杀贪官。
  
  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
  
  但让大明的官员排队,间隔一人枪毙一个。
  
  肯定有漏网的。
  
  “你们是福建成果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随着福建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建成,是不是感觉,上下其手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百官讪笑。
  
  有人心虚低头。
  
  “在福建的建设中,你们是有功劳的,未来,你们会因功离开福建,去其他地方为官,我发自内心希望诸位收手,你们已经不缺钱了,而且,再不收手,迟早有一天会因此断送自己、家人、家族的前途命运,去了其他地方,把清廉和福建模式带出去,为自己曾今的错误行为,将功补过,现在改,还不晚。”
  
  话罢,朱棣丢下一群沉思百官,转身继续往县学里面走去。
  
  他这也是聊胜于无罢了。
  
  若是有一两个转变。
  
  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福祉。
  
  就好像叶茂。
  
  叶茂若是不改变,就没有福建百姓,这些年的福祉。
  
  至于如何杜绝大明内部的贪腐问题。
  
  那是大哥和父皇的事情。
  
  若非对福建有感情。
  
  他都不会说这番话。
  
  百官驻足原地,怔怔出神思考。
  
  ……
  
  朱棣为了表明和大明的切割。
  
  此番回来,连闽县府衙都没去。
  
  在县学内用过午膳,就去了叶茂为他准备的临时书房短暂休息。
  
  午后。
  
  咚咚咚……
  
  叶茂敲响书房门,“王爷,外面已经准备好了……”
  
  吱呀!
  
  房门打开。
  
  朱棣走了出来,笑道:“那就走吧,去和这些学社读书人说说话,明天我就回去。”
  
  他此番来,对福建各地学社探讨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
  
  比如,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人口增加。
  
  他希望,大明人口能实现爆发式增长。
  
  如此,大明承载不了。
  
  他才能带着多余的人口,冲向深蓝!
  
  抢占那些无主之土!
  
  “王爷,沈将军有些话想与王爷单独谈谈。”
  
  朱棣回神,看了眼叶茂,含笑点头。
  
  朱棣来到县学,专门为集中讲学修建的广场时,广场已经坐满了读书人。
  
  密密麻麻,人头攒动,至少有上千人!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棣现身瞬间,山呼千岁声响起。
  
  一个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以弟子之礼,向朱棣行礼。
  
  朱棣笑着压了压手,等一众读书人重新落坐后,朱棣随同叶茂走上讲学台。
  
  百官已经在讲学台两侧坐着等待了。
  
  朱棣落座后,含笑环视下面读书人,“你们这段时间探讨争论的内容,我已经知晓了,你们谁想问,都可以随意发言。”
  
  “王爷!”
  
  一名读书人迫不及待起身,“学生想知道,到底是粮食产量制约了人口增长,还是历朝历代不合理的税制,制约了人口增长,亦或是,两个因素都有,哪个因素更重要。”
  
  “王爷,学生想知道,朝廷能不能转变税收主体,百姓很苦,农业为主体的税法,对百姓太不公平了……”
  
  ……
  
  一个个读书人起身,讲述各自的问题。
  
  朱棣耐心倾听。
  
  等众人讲完后,笑道:“其实,你们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口增长和税法亦或是粮食产量的问题,一个是税法主体,到底以农业税为主体,还是商税为主体。”
  
  叶茂站在朱棣身边,亲自把朱棣总结的两个问题写在一块立在木架子的黑板上。
  
  百官也全都眼巴巴看着朱棣。
  
  朱棣起身,指着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问题,我认为两个因素都有关系,不过,我认为,历朝历代施行的人丁税对人口增长制约更大……”
  
  几千年王朝史中。
  
  人口只在明清两代实现了跃进式突破。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取消人丁税后。
  
  大明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突破至九千万数量级。
  
  清朝雍正,实行了比张居正更为彻底的一条鞭法,到清末,中原人口达到四万万之巨!
  
  人丁税让百姓不敢生。
  
  而这两个朝代,尤其是清朝雍正彻底的一条鞭法,取消人丁税后。
  
  百姓敢多生。
  
  多生后,百姓玩命垦荒。
  
  耕地面积也在这两个朝代实现了数量级的跃迁。
  
  “咱们福建的粮食产量翻倍,可人口增长却十分不明显,就证明,制约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粮食,各种以人丁为基础繁重的税法,才使百姓不敢生养太多孩子。”
  
  “王爷,那如何改变呢?”有读书人举手大声询问。
  
  朱棣略作沉吟,琢磨后,还是决定说了,“取消人丁税,今后的税赋,以天下人,无论百姓还是士绅,占有的资产收税、比如店铺、田地……”
  
  众人顿时哗然。
  
  以资产收税!
  
  也就意味着,士绅家的土地也要收税!
  
  “王爷燕藩治下,将来就要这样做吗?”
  
  “对!”
  
  在他的设想中。
  
  未来就没有所谓的农业为主体的税赋。
  
  乡土村社都是小型经济体。
  
  以资产制定税种,辅以商税,完全能满足燕藩政权财政支出。
  
  ……
  
  这一天,朱棣和福建学社读书人讨论了很多。
  
  当天,隐藏在学社读书人中的锦衣卫密探,就把朱棣讨论的内容,快马加鞭送往金陵。
  
  朱棣对此并不意外。
  
  在福建短暂停留一日后。
  
  便带着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启程回东番。
  
  ……
  
  十日后。
  
  金陵。
  
  “听说了吗,福建右布政使回来了。”
  
  “福建今年税赋总额,高达两百八十万两!所有行省中,排名第三!”
  
  “是不是过几年,就会超过咱们直隶?”
  
  “有可能,今年咱们直隶税赋是三百七十万两!”
  
  ……
  
  福建税赋总额已经传开。
  
  百姓震惊议论。
  
  雇工身股制、乡土村社、朱棣,一时间又一次在金陵城内尘嚣喧上。
  
  皇宫。
  
  午朝即将开始。
  
  百官在殿内等着朱元璋,小声议论。
  
  “两百八十万两啊!全都给朱四郎了!”
  
  “明年若是福建再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就极有可能超过直隶!”
  
  “福建到底多么富裕?陛下南巡时,倒要看看!”
  
  “还是想想两百八十万两,朱四郎能干出什么大事吧!”
  
  ……
  
  “陛下驾到!”
  
  唱喝声响起瞬间,百官息声。
  
  朱元璋出现。
  
  山呼万岁,简单君臣礼毕后,朱元璋含笑看向百官,“福建税赋总额的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吧,用不了几年,恐怕福建就会超过直隶,福建以前可是一个垫底行省……”
  
  百官如同吃了苍蝇难受。
  
  皇帝一句不提朱四郎。
  
  可仿佛,句句都在提!
  
  “陛下,臣蒋瓛有急报求见陛下!”
  
  就在朱元璋还在刺激百官之际,殿外,传来蒋瓛急促声。
  
  群臣纷纷转头。
  
  朱元璋停顿,“进!”
  
  蒋瓛步履匆匆入内,行礼后,高举信报大声道:“陛下,东番传回消息,燕王治下,研制出一种一丈长,重两千市斤的巨型岸防炮……”
  
  ……
  
  “燕王已经启动大扩军,大规模扩军,陆军要扩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混成协……”
  
  朱标听闻这个消息,都不由惊讶转身看向蒋瓛。
  
  百官更是哗然。
  
  “四个混成协,燕藩一个混成协六千多人吧?”
  
  “五个混成协,再加陆军第一镇,兵力将近五万了!”
  
  “燕王想干什么!”
  
  ……
  
  “肃静!”太监在朱元璋眼神示意下,发出的呵斥声,令百官瞬间息声。
  
  朱元璋看着百官不安神色,暗暗冷哼一声,询问:“知不知道,老四扩军要做什么?”
  
  “陛下,锦衣卫汇报,燕王要在陛下南巡时,请朝中诸位大人,观摩燕藩灭吕宋……”
  
  明天就开始南巡情节,这是最后一章过渡。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