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四百三十四章:扩军消息抵京! (第1/2页)

宜兰。
  
  东番东北部,鸡笼屿西南。
  
  西北以雪山山脉山麓带为界,西南为中央山脉北段山麓,面积约为330平方公里。
  
  有宜兰溪冲击而成的宜兰平原。
  
  宜兰平原是东番,燕藩势力,除鸡笼屿,着重开发的第二区域。
  
  福建商贾豪强的造船厂便设置在宜兰。
  
  午后。
  
  宜兰港。
  
  早已收到消息的海商纷纷等在港口,翘首以盼。
  
  十数艘海军战船靠近时。
  
  “来了!王爷来了。”
  
  商贾豪强纷纷议论着,往码头走去。
  
  第一艘战船率先抵达码头。
  
  一队队陆军将士,背着来福铳,率先从战船下来。
  
  “老孙,你家小子!”
  
  “老孙啊,听说王爷要扩编新军了,你家小子,这回怕是要挪一挪位置了。”
  
  ……
  
  孙元楚率领兄弟们,从商贾身边严肃经过,控制码头。
  
  引得周围豪强商贾,纷纷羡慕看向孙元楚父亲,孙之洞。
  
  在众人议论中。
  
  后续战船相继抵达。
  
  朱棣带着海陆军以及鸡笼屿文官,从战船上下来。
  
  孙之洞等人,顿时精神一震,忙快步又迎上去一些,齐齐参拜:“拜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棣含笑来到众人面前,扶起为首的孙之洞。
  
  冲一群商贾豪强含笑拱手,“此前,多谢诸位带着自家海船,北上河北,接应我和陆军第一镇的兄弟们……”
  
  这群商贾豪强,对他的态度很不错。
  
  他也愿意给足对方面子,以及燕藩治下,商人应有的地位和待遇。
  
  当然,前提是,他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搞雇工身股制。
  
  商人和政治人物合作。
  
  要么为政治人物提供利益。
  
  要么按照政治人物的政治理念去做事。
  
  他不需要他们的钱。
  
  但他们必须按照他的理念去做事。
  
  若是办不到,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无论是谁,他翻脸都会毫不留情。
  
  众人寒暄几句。
  
  孙之洞做一请的手势,“王爷,草民带王爷去参观我们宜兰造船厂……”
  
  朱棣看看孙之洞。
  
  再看看其他商贾豪强。
  
  宜兰造船厂,沈家出资最多。
  
  不过,这段时间,沈至回老家了。
  
  他临行前,曾和父皇提议,南巡途径沈家时,去看看。
  
  父皇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沈至把这个消息带回沈家,顺便帮着沈家大房、二房做迎接父皇南巡的准备。
  
  形式主义嘛。
  
  下面人搞一搞也是求个心安。
  
  只要不过分了。
  
  只要形式没有大于实干,他并不反对,也并不厌恶。
  
  无他。
  
  人性使然。
  
  无论如何都禁止不掉。
  
  与其如此,还不如给下面人画下一些规则、范围,哪些能搞形式,哪些不能搞。
  
  朱棣向后,冲李琪招了招手。
  
  李琪忙走来。
  
  朱棣拍着李琪肩膀,对一群商贾豪强介绍道:“他叫李琪,身份你们肯定已经打听清楚了,接下来,宜兰会单独立县……”
  
  经过初期迁民开垦。
  
  宜兰已经拥有百姓万余名,随着北元俘虏加速向这边转运,以及宜兰造船厂投入使用。
  
  宜兰建立县府,已经势在必行了。
  
  李琪资质中平。
  
  他不敢让李琪去做开创性的事情。
  
  宜兰前期的底子已经打好了,李琪只要在宜兰,按照原有的计划按部就班执行就可以。
  
  只要他肯好好实干磨练三四年。
  
  即便资质中平,能力肯定也会增加。
  
  一个人后天的努力,其实比先天更重要。
  
  进忠的资质也就是一个中人之姿。
  
  可看看这些年,累得一身虚胖肥肉掉膘,体型精干的同时,能力也蹭蹭增长。
  
  “拜见李县令!”孙之洞等人忙给李琪行礼。
  
  这可是韩国公的长子。
  
  公主的驸马。
  
  王爷妹夫!
  
  李琪忙回礼,“各位不必如此,往后,还望各位能与宜兰县府通力合作,我们一起把宜兰建设好。”
  
  离开时,父亲就千叮咛万嘱咐。
  
  到了宜兰,收起韩国公长子、驸马、燕王妹夫这些根本不是自己挣来的尊荣身份。
  
  踏踏实实,四哥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尽最大可能,把四哥交代的事情做好。
  
  其实,父亲这番叮嘱,完全就是多余。
  
  他怎么敢在四哥面前不老实!
  
  说实话,他连太子都不怎么害怕,放眼整个大明,就怕两人。
  
  一个是皇帝,一个就是四哥燕王。
  
  朱棣见双方认识了,笑道:“我们边走边说……”
  
  随即,自顾自往前走去。
  
  孙之洞等人忙跟上。
  
  朱棣看着拘谨的孙之洞,又看看商贾,笑道:“伱们把孙东家推出来什么目的,我知道,其实大可不必,在咱们东番,你们不需要和官员拉关系套近乎,只要你们按照东番的规矩办事,没人会难为你,该给你们的优待条件,一样不少,但不会给你们开的口子,半寸也不会开,你们也千万不要把中原那套官商勾结给我带到东番……”
  
  一群商贾豪强顿时尴尬笑着,连连点头。
  
  东番的规矩,大家当然清楚了。
  
  王爷来到东番时,就对他们说了,在东番经商,贿赂官员,不光官员倒霉,他们这些商人也要倒霉,抄家灭族都是轻的。
  
  同时也告诉他们。
  
  让他们搞雇工身股制,就是让他们面对官员的威逼利诱,敲诈勒索,有底气说不!
  
  因为官员的索贿行为。
  
  损害的不光是他们一家一姓的利益。
  
  更是商行内,许许多多拥有身股雇工的利益。
  
  东番官员若是巧取豪夺,他们能团结数百,乃至上千人对抗!
  
  ……
  
  还别说,其实真是这个理。
  
  大伙儿现在为什么支持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就是看明白了,乡土村社农民成为一个个共同利益团体,雇工身股制商人和雇工成为一个个利益团体。
  
  能有效遏制官权的肆无忌惮。
  
  单独的一家一姓,拥有庞大财富,心惊胆战,担心突然间,被按个罪名,被权力把财富夺走,同时,家族灭亡。
  
  可和雇工联系在一起。
  
  数百人,上千人,那就完全不同了。
  
  官权也得忌惮!
  
  原本,只有来自上面制约的官权,同时也受到商号、乡土村社的制约。
  
  肯定也免不了官员吃拿卡要这种事。
  
  至少,官员不敢直接吃干股,更不敢巧取豪夺了。
  
  ……
  
  朱棣只是不想这群人,继续把中原几千年为生存,延续下来的糟粕风气,再通过迁民带到他治下。
  
  简单敲打一下,转移话题,询问:“说说你们的困难,我难得来一次,你们的困难说给李琪他们,或许一时半会儿给你们解决不了,到不是说他们一定懒政怠政,而是他们的权限,以及可动用的资源没有我多,我一句话能帮你们解决的困难,他们可能要层层上报,多个机构相互合作,才能帮你们解决……”
  
  朱棣说的很坦诚。
  
  孙之洞等人听的也十分舒坦。
  
  朱棣话落,孙之洞在一群同仁不停眼神示意下,小心翼翼开口:“王爷,我们还真有点困难,主要是人手……”
  
  鸡笼屿造船厂帮他们培训了一批造船技术性匠人。
  
  可造船不是光有技术性匠人就行了。
  
  还要有很多干体力活的小工。
  
  “缺口有多大?”朱棣询问。
  
  “三千多人!”
  
  朱棣见一群商贾豪强满脸窘迫,笑笑。
  
  他们能从中原挖一批有造船经验,以及有手艺的匠人。
  
  可他们也不敢瞒着朝廷,大规模迁徙数千人。
  
  朱棣略微沉吟,说道:“这样吧,你们派出海船和海军一起行动,去河北转运北元俘虏,每一万人我给你们一千青壮,当然,前期的三千青壮你们可以直接投入造船厂,但你们得给我保证,接下来,继续转运三万俘虏……”
  
  孙之洞等人连连激动点头。
  
  这算什么事啊。
  
  大家现在经常往金陵贩运香料,并且陛下特批的金陵商号已经开张,海船往来金陵频繁。
  
  无非是再往北边,去河北捎人罢了。
  
  “记住,不要区别对待这批青壮,他们既然跟随我朱棣来到燕藩治下,那就是燕藩之民,对待他们,你们要和对待其他雇工一样,都要给身股……”
  
  “是是是!”
  
  商贾豪强连连应答。
  
  朱棣还不放心,扭头看向纳哈出,“纳哈出,等这批青壮抵达后,从你们蒙古上层选一个精通中原的人来带领这群,投身造船厂的青壮,等他们什么时候适应了,你们派出的领导之人,再从造船厂内退出……”
  
  一些过渡举措是必要的。
  
  造船厂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密集程度,以及纪律性、合作性比农村的乡土村社更加严密和有组织性。
  
  对个人的素质要求更高。
  
  磕磕绊绊的冲突也无疑会更多。
  
  俘虏的蒙古上层方面,派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领导这些青壮。
  
  让这个领导者和孙之洞等人进行交流。
  
  更容易把一些不受控制的风险扼杀在萌芽中。
  
  有助于彼此迅速熟悉,融合。
  
  “遵命!”
  
  纳哈出恭敬领命。
  
  东番除了气候让人有些不适应。
  
  其他方面,大伙儿来了后,默默观摩考察,都觉比草原强一万倍。
  
  尤其是燕王对他们蒙古人的态度。
  
  并没有因为,现在不需要他们配合了,而改变。
  
  一如既往,一视同仁。
  
  朱棣和众人说着,一路来到造船厂。
  
  规模的确不输鸡笼屿造船厂。
  
  已经修建完成十五个造船平台。
  
  只要人手足够,完全能同时开工建设十五艘船。
  
  而且预留的区域也很大,明显为扩建做准备。
  
  朱棣点点头,转身,看着商贾豪强,笑道:“在这里,我看到了你们对于在大海上,货通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很好,我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大家,未来,你们的造船厂还得扩大数倍!”
  
  ……
  
  “陛下南巡,只要福建的直辖地位确定后,朝廷彻底放开海贸,就只是时间问题,给我四五年时间,我保证打垮马六甲陈朝,彻底打通向西的海上通道,放开海禁、打通向西通道,中原乡土村社建成度更高,都会促使海贸更加繁荣,到时候,咱们身处这片海域,每一刻,每一处都会有连绵不断的船只经过……”
  
  “到时,不光是货物往来,更有人员的往来,不光有货船,还有专门提供人员往来,舒适性极高的特殊船只。”
  
  “未来,对于船只的需求量,一定是数万,乃至十数万!”
  
  供人远行的舒适特种船只?
  
  数万……十数万……
  
  若真如此,在这南海之上,会不会到处都是风帆片片?
  
  众人听着朱棣描绘的未来,都有些呼吸急促。
  
  朱棣看着,不由一笑,“总之,只要我们就这么努力下去,未来在这大海之上,一定是一副波澜壮阔,百舸争流的景象,而中原造船厂工业的发展,已经落后咱们一段距离了……”
  
  朝廷的环境。
  
  如果不搞雇工身股制。
  
  说实话,也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竞争中,一定会落后于东番。
  
  “等你们宜兰造船厂产能真正形成后,鸡笼屿造船厂,也要逐步剥离商用造船……”
  
  他更希望,鸡笼屿造船厂在承接海军战船建造的同时。
  
  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中。
  
  比如蒸汽机。
  
  他虽然不愿插手船用动力。
  
  但他希望,鸡笼屿造船厂能肩负起这个重任。
  
  一旦新兴军事科技技术成熟落地,就能把军事科技授权给商用,以此赚取技术暴利。
  
  反哺推动技术。
  
  军事对新技术的渴求更强烈。
  
  商人主要还是想赚钱。
  
  如果现有的技术,不耽误、能满足他们赚钱的需求,他们绝对没有动力去推动技术变革。
  
  即便要求宜兰造船厂去搞研发,成果也不会太大。
  
  相反。
  
  海军却总抱怨火炮威力不够大、战船不够坚固、速度不够快。
  
  陆军总抱怨,来福铳的精度还不够高、射程还不够远……
  
  至少现阶段,来自海陆军对技术的渴求,更容易推动技术变革。
  
  ……
  
  “总之,我对宜兰造船厂的期许,就是在未来,你们能发展成为,天下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
  
  朱棣的宜兰之行很成功。
  
  商贾豪强听闻朱棣一番对未来构想,顿时如同打了鸡血。
  
  同时,也接到了部分来自海军后勤船只订单。
  
  ……
  
  翌日。
  
  朱棣带着雍鸣、尚炳乘坐海军战船,前往福建。
  
  ……
  
  两天后。
  
  闵安镇码头。
  
  人山人海。
  
  学社读书人。
  
  福建地方军政两班官员全都到了。
  
  翘首以盼等着。
  
  叶茂和沈仁站在最前面。
  
  沈仁余光看着叶茂,有些羡慕。
  
  他娘的。
  
  叶茂倒是捞了大便宜。
  
  不久后,可以名正言顺去跟随燕王了。
  
  而他……
  
  愁啊!
  
  “叶大人,听闻王爷扩编四支混成协之事了吗?”
  
  闻声,叶茂回神,含笑看向沈仁,“沈兄心动了?”
  
  王爷扩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混成协的消息早传回来了。
  
  锦衣卫摆在福州明面的办事处,两天前,好一顿鸡飞狗跳。
  
  他能想象,这个消息传回金陵,给金陵带来的震惊!
  
  此番北征,燕藩陆军第一镇已经打出了燕藩新军的赫赫威名。
  
  陆军第一镇只有一万三千人。
  
  燕王扩编四个混成协后。
  
  陆军规模就达到五万之巨!
  
  若是都有陆军第一镇的战斗力……
  
  朝中敌视王爷者,恐怕要寝食难安了。
  
  王爷此举,分明就是展露獠牙!
  
  沈仁显然是不想在大明干了。
  
  也对,大明官场,哪有王爷那边欣欣向荣。
  
  王爷那边文治尚未显露。
  
  但武略方面的建设,明显比大明这边更先进。
  
  沈仁听闻王爷要扩编四个混成协,能坐得住才怪!
  
  福建军方可不止沈仁一人想去投靠王爷!
  
  “沈兄,王爷此番来了,你可以和王爷说说你的心意,但我不建议沈兄现在就去投靠王爷……”
  
  沈仁微微错愕,按捺心中火热急切,耐心听叶茂分析。
  
  “沈兄你是一省军事最高指挥官,咱们大明,你这样的拢共才多少,而且军事又是个极为敏感的事情,和我这种布政使,还是犯过错,将功赎罪的布政使不同,沈兄你若是离开,必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廷内部,对王爷更加激烈的戒备……”
  
  “且沈兄你受陛下皇恩,陛下还在,你这一走了之,也辜负了陛下对你的信任。”
  
  “王爷现在肯定需要军事将领,沈兄不如成他人之美,为王爷从福建推荐几个,想去追随王爷,且影响力较低的好苗子。”
  
  ……
  
  沈仁听明白了。
  
  他的地位太高。
  
  且一直深受皇恩。
  
  现在走,不但会给王爷带来不好影响,使朝堂内,一些人对王爷更加戒备。
  
  同时也辜负陛下。
  
  和王爷说说心意,同时给王爷推荐几个好苗子。
  
  就是帮王爷。
  
  即便晚点,等陛下百年之后,再去追随王爷。
  
  王爷也肯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和一片赤诚忠心,会给他安排一个与身份相同,合适的位置。
  
  不用担心去晚了,将来落后太多。
  
  “多谢叶兄指点!”
  
  “来了!来了!”
  
  沈仁话音刚落,激动喊声传来。
  
  二人结束谈话,第一时间向闽江下游看去。
  
  十数艘战船,劈开水浪,速度不慢逆流而上驶来。
  
  ……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