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第1/2页)

临近中午。
  
  “燕王又打赢了!”
  
  “之前金陵很多人还说,三峡口不好打,说什么,燕王在三峡口肯定会遭遇一场苦战!”
  
  “是苦战啊,燕王偏师,打了两天呢!”
  
  “哈哈……老张,你这阴阳怪气的话,可别让那些读书人听到。”
  
  ……
  
  三峡口大胜的消息传回金陵。
  
  金陵百姓顿觉扬眉吐气。
  
  捷报未传回前,那些读书人评头论足,说什么,燕王即便能攻克三峡口,也一定要付出巨大伤亡。
  
  大伙儿听闻,就私下议论不可能。
  
  那些读书人听到了。
  
  还要凑上来骂大伙儿一句愚民!
  
  说大伙儿盲目崇拜燕王?
  
  有些读书人更是过分,竟然写什么战况分析。
  
  交给街边酒肆的说书人,大张旗鼓分析。
  
  描绘三峡口地势艰险。
  
  说燕王偏师,是什么诸皇子联军,皇子们都没领兵打仗经验。
  
  甚至有人隐晦预测,燕王可能遭遇人生以来,最大的失败。
  
  大伙儿当然不相信了。
  
  可架不住,人家说的头头是道。
  
  都开始替燕王担心了。
  
  现在事实证明。
  
  这些喜欢出风头读书人的话,真不能听,不能信啊!
  
  这类读书人说话。
  
  他说东,大伙儿应该往西。
  
  他说左,大伙儿就要往右!
  
  ……
  
  朱府。
  
  “阿姐,这回读书人的信誉,在百姓心中算是破产了。”
  
  徐妙音抱着金豆子,笑的前俯后仰,“现在外面的百姓都在议论,读书人说往左,大家就应该往右!”
  
  徐妙云看了眼坐在旁边的乌云琪格,含笑嗔目道:“你都是出嫁的人了,别这么嘻嘻哈哈。”
  
  三峡口捷报的消息传回后。
  
  她也松了口气。
  
  这些年。
  
  大明的政治氛围十分宽松。
  
  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皇比以前越来越自信了,更能容得下各种声音。
  
  其次,过去几年,朝廷在全力推动乡土村社,以及为北征备战。
  
  都需要宽松的政治氛围。
  
  如果政治氛围针尖对麦芒般紧张。
  
  必然会有很多本来利益受损的人,跳出来,指摘乡土村社、以及备战北征。
  
  政治氛围宽松。
  
  朝廷做朝廷的。
  
  这些利益受损的人,适当让他们去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发发牢骚。
  
  人的情绪,通过嘴巴,在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宣泄出来。
  
  总好过,这群人利益受损,情绪无处发泄,最终钻牛角尖,偏激的把矛盾拱到朝堂上。
  
  就和四郎在福建做事一样。
  
  士绅读书人可以骂他。
  
  但不能干扰、破坏四郎施政。
  
  大儒吴海破坏四郎施政,那就只能送吴海先生赴死。
  
  但也紧紧只是一个吴海。
  
  其他脑袋发烧发热的读书人。
  
  除了被丢到东番搞乡土村社,四郎再未惩处任何一人。
  
  以至于,直到现在,福建还有很多士绅读书人在骂四郎呢。
  
  商贾豪强资助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研究学社,除了他们认同了四郎的思想。
  
  其实,也有讨好四郎的意思。
  
  通过资助读书人,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扩大这一理念在读书人群体的支持者。
  
  一来,讨好四郎,以此对抗福建的牢骚声、咒骂声。
  
  二来,这群因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受益,且接受这一理念的商贾豪强,希望通过扩大读书人的支持,确保这一理念不被颠覆。
  
  ……
  
  总之,整体宽松的政治氛围。
  
  就导致了,大明境内的读书人十分活跃。
  
  就像金陵内,出现了很多读书人意见领袖。
  
  这些人通过传播自己的意见,迅速蕴养声望,无非就是想走捷径罢了。
  
  此番四郎偏师一路,进攻三峡口。
  
  百姓十分关注。
  
  对于这些乱头养望的意见领袖来说。
  
  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肯定要积极发表言论。
  
  若是判断对了。
  
  声望瞬间就会高涨无数倍。
  
  加之,朝中有些人不希望四郎风头太盛,想在百姓心中泼泼凉水。
  
  就让这些意见领袖们,在城中积极发表有关三峡口一战,一定会十分艰难的分析。
  
  而且,很多怀着客观中立的文武朝臣,都预测三峡口不好打。
  
  于是,金陵城内。
  
  对四郎攻克三峡口的舆论,就出现一边倒的悲观倾向。
  
  要说她不受影响。
  
  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如妙音所说。
  
  此番,金陵比较有名,充当意见领袖的读书人,算是一个跟头,栽的灰头土脸。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四郎攻克三峡口很悲观。
  
  一个叫解缙的意见领袖,就坚持认为,三峡口难不住四郎。
  
  无论是谁。
  
  她对这群意见领袖并无特别好感。
  
  有人年轻,喜欢虚头巴脑,指点江山发表言论。
  
  可就是不肯踏实实干。
  
  有些意见领袖就更不齿。
  
  为名利,乱头养望!
  
  “嫂子,这些意见领袖,朝廷就不管?”乌云琪格突然开口。
  
  她刚来大明时。
  
  还没这种情况。
  
  这些年,这种情况越来越热闹了。
  
  有时候,这些所谓意见领袖说的事情,实在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就比如,义兄朱粗鲁领兵回朝半年前。
  
  关于朱粗鲁的议论突然多了起来。
  
  而她也突然成为了被这些意见领袖评头论足的对象。
  
  也就她只是个俘虏。
  
  这里是大明!
  
  要是换草原,她必然骑马操刀,即便追到天涯海角,都要砍下这些乱嚼舌根家伙的狗头!
  
  好在,等朱粗鲁回来后。
  
  这群胆小鬼,突然息声,不敢再瞎说半个字。
  
  整个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义兄朱粗鲁那是把嫂子捧在手心里。
  
  徐妙云看向乌云琪格,含笑道:“四郎说,这些意见领袖别有目的的声音,虽然听着让人恶心,短时间内,还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徐妙音、乌云琪格好看的眉角微挑,诧异看着徐妙云。
  
  徐妙云笑着解释,“其实,四郎也是受张三丰张真人启发,张真人说,没有黑,就无法证明白存在,没有恶,就无法证明真善美之好。”
  
  “别有用心的言论,只要不影响大局,影响一点局部,没什么不好,别有用心,就一定会被戳穿,在戳穿证明的过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实践教育……”
  
  四郎在福建时,经张真人提醒后。
  
  就明悟,这是训导百姓,启发百姓的一种好办法。
  
  让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根本不现实。
  
  不,即便读书识字,糊涂蛋不一样很多嘛。
  
  只有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了。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经历了。
  
  也能增长教训。
  
  而且,百姓不识字。
  
  更珍惜经验教训。
  
  她无法判定。
  
  大明这种宽松氛围,能持续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业,肯定要逐步提倡宽松氛围。
  
  只要不影响大局,借此训导民众,迅速掌握一定辨识能力。
  
  ……
  
  治国无非就是以愚治民,还是以‘开智’治民。
  
  四郎显然更认可‘开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开。
  
  治理天下是更简单一些。
  
  可统治一群没有开民智的百姓。
  
  别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颠覆了。
  
  他们以外来人,统御异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颠覆。
  
  大明内部,一些敌视他们的人,都有可能去资助异域一些失败的精英层,挑起族群矛盾,打着驱赶外来者的旗号,颠覆他们。
  
  隐患如此之大。
  
  还不如直接开民智。
  
  首先在统治疆域内,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民智开。
  
  底层百姓总会明白,到底是接受他们的统治好,还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统治好。
  
  经济利益暂时稳定民心。
  
  然后用包装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输同化异域之民。
  
  同时吸纳一些异域传统文化。
  
  同时,在一些日常总要影响每个人的方面。
  
  比如服饰、发饰、饭食方面。
  
  摒弃大明文化、摒弃异域文化,提出一种全新文化。
  
  比如,服饰方面的分体式衣服。
  
  比如,四郎从福建招揽了一批厨子。
  
  什么都不做。
  
  专门研究新的烹饪方式。
  
  又比如。
  
  进忠正在带着一群读书人,对四郎提出的拼音法进行修改。
  
  当初她帮着四郎修缮的拼音法,是在金陵话的基础上,弄出来的。
  
  现在正在修订的这部拼音法,口语发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样。
  
  有些类似北方话。
  
  却又不完全像。
  
  总之,无论是服饰、发饰、烹饪、亦或是‘官话口音’,将来都要通过他们这些人带头。
  
  形成潮流。
  
  最终,结合教育。
  
  彻底形成一种新华夏文化!
  
  从而形成统治内,所有人对这种文化的自豪、认同。
  
  总之,就是把始皇帝做过的,书同文、车同轨重新做一遍。
  
  不过,吸取始皇帝,强硬推行秦制的教训。
  
  他们不会强行推行明制。
  
  华夏文化要包含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新服饰、发饰、烹饪、‘官话口音’,包容吸收一些,不重要,不影响大局的异域文化。
  
  以新华夏文化的面貌示人。
  
  始皇帝强推秦制。
  
  六国百姓强烈感受到,秦制要征服他们。
  
  是人就有逆反心。
  
  而提倡一种,有别于明制,但精髓却是华夏文化的新文化。
  
  就不是他们这群外来者,征服异域之民。
  
  而是双方文化碰撞,包容兼蓄,产生的一种新文化。
  
  只不过是华夏文明更优秀。
  
  占据了主导地位罢了!
  
  这样更温和一些,从而达到,隐患最小,反抗心理最小的同化目的。
  
  如此。
  
  将来雍鸣继承基业。
  
  也不怕,隐患太多,强势压着的火山爆发,重现秦朝二世而亡的结局。
  
  “四婶儿……”
  
  门外突然探入一个脑袋,打断徐妙云思绪。
  
  乌云琪格瞪了眼娜仁托娅。
  
  娜仁托娅笑道:“海军俞统制回来了,在殿外求见四婶儿。”
  
  俞靖?
  
  徐妙云微微愣怔。
  
  随即起身,带着徐妙音二人,往外殿走去。
  
  俞靖带着几个海军将士,扛着大袋小袋走进来,见到乌云琪格怀中的金豆子,顿时笑了。
  
  等金豆子长大了。
  
  非得让金豆子,喜欢上他们海军的坚船利炮!
  
  和陆军争宠,必须发挥浑身解数!
  
  啪!
  
  立正行礼后,指着地上堆成小山的袋子,“王妃,这些都是东番和吕宋的一些特产,我离开时,明月让我给王妃带上。”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询问:“你们回来,有没有入宫?”
  
  俞靖摇头。
  
  王爷虽然不在金陵。
  
  可王妃在呀!
  
  他们是燕王海军。
  
  又不是朝廷海军。
  
  肯定先来拜见王妃。
  
  徐妙云微微皱眉。
  
  俞靖忙解释,“王妃,卑职主要是有事情,需要找王妃商量。”
  
  徐妙云耐心听着。
  
  “回来途中,听说王爷张北大捷后,同行北上的福建海商,就提议搞个博览会,免费让金陵百姓试吃、试用、观摩海外货品,抵达金陵后,又闻王爷三峡口大捷,这群豪强商贾,就对开博览会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卑职不敢擅自做主……”
  
  他可是知道,他们这位王妃的才能。
  
  大家本来就是功勋二代子弟。
  
  王妃闺阁时就很优秀,很出名了。
  
  这些年,在王爷身边,不是金陵本地的兄弟们,以及东番百姓,只觉王爷把王妃捧在手心。
  
  可只有他们这些熟悉王妃的人知道。
  
  若是王爷真有个三长两短。
  
  王妃一介女流,也能支撑起王爷留下的这片基业!
  
  徐妙云微微皱眉,点头,略作沉吟,说道:“给王爷大捷贺这个提法不好,这样吧,就以恭贺朝廷大捷,又为推销海外稀奇货品,向陛下奏请,在金陵举办一次免费博览会……”
  
  若单纯只是为四郎贺。
  
  她会毫不犹豫拒绝。
  
  四郎不需要这份风头。
  
  也不能喧宾夺主。
  
  此战,大哥才是主角。
  
  不过,博览会的好处多多。
  
  海商想开发海外货品,在大明的销售网络。
  
  从中盈利。
  
  这是海商的打算。
  
  她则希望,海外的新鲜事务,能为大明带来新气象,以及经济利益。
  
  比如香蕉之类果蔬。
  
  香料。
  
  百姓种植,既能多一样果腹之物,丰富日常食物来源。
  
  同样能创造经济价值。
  
  若是四郎在,一定会想办法促成这场博览会。
  
  四郎想做的事情。
  
  就是她想做的。
  
  ……
  
  俞靖连连点头,就是有些小遗憾。
  
  他们只是想为王爷大捷贺。
  
  不过,王妃提议,为北征大捷贺的原因,他也清楚。
  
  “王妃,要不,伱和卑职入宫,请陛下、娘娘同意这次博览会,卑职……”
  
  俞靖讪笑挠头。
  
  让他操船打仗,他肯定不怕。
  
  可这种事,还真有些难为他。
  
  担心办砸了。
  
  尤其是在皇帝面前。
  
  打小,他见了皇帝就发怵。
  
  徐妙云略微沉吟,笑着点头,“好吧,正好我也有些日子没入宫给陛下娘娘请安……”
  
  也没去看看两小家伙。
  
  尤其是祈婳那个疯丫头。
  
  她不盯着。
  
  父皇、母后又惯着这个长孙女。
  
  还不知道怎么疯呢!
  
  俞靖顿时高兴乐了。
  
  ……
  
  徐妙音、乌云琪格送徐妙云出来,不由愣怔。
  
  寝殿台阶下。
  
  放着一个巨大木笼子。
  
  娜仁托娅蹲在旁边,好奇看着笼子内,四只色彩斑斓的大鸟。
  
  正在逗弄四只十分好看的大鸟。
  
  徐妙云扭头看向俞靖,“这是孔雀吧?”
  
  俞靖忙解释:“王妃,是孔雀,不过这是巴拉望岛特产的一种孔雀,驻守巴拉望岛兄弟们捕捉的,饲养了好几个月,确定能养活,才让卑职带回来,送给小祈婳的,绝不是给雍鸣的,世子应该跟着我们海军,学习海战,卑职肯定不教世子玩物丧志……”
  
  俞靖忙不迭补充。
  
  徐妙音、乌云琪格都被逗笑了。
  
  徐妙云看了眼俞靖,无奈摇头笑笑。
  
  要说会搞关系。
  
  俞靖这个海军统制。
  
  可比陆军第一镇统制谭渊,无耻百倍。
  
  谭渊到底不是高门大户出身。
  
  做事老实巴交。
  
  没俞靖这么不要脸。
  
  她百分百肯定。
  
  这是俞靖吩咐驻守巴拉望岛海军将士做的。
  
  “这种媚上的事情,你以后少在王爷面前做!”徐妙云笑骂一句。
  
  俞靖讪笑。
  
  也就是他比王妃年纪大点。
  
  要不然,他也学耿瑄,臭不要脸叫王爷姐夫!
  
  不对,耿瑄那个臭不要脸的,已经改口叫王爷王妃师傅师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