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二章:博览会,为燕王大捷贺

第四百零二章:博览会,为燕王大捷贺

第四百零二章:博览会,为燕王大捷贺 (第2/2页)

“若是我朝,能长期执行这种,不求经济效益,前期甚至可以投入一些,只要保证后期,统治区收支平衡,五六十年之内,北方将再无游牧民族,将再无游牧文化,有的只是一种融合吸纳游牧文化,新的中原文化!”
  
  “北方隐患,将会一劳永逸,彻底根除!”
  
  徐达等人微微张嘴,惊讶看着说到激动处。
  
  忍不住,猛地举臂横扫,大有一副,横扫八荒的朱棣。
  
  其实。
  
  朱棣说的还是保守。
  
  他预估中。
  
  只要草原进行开发。
  
  推行适合草原牧民,和移居草原汉民的乡土村社。
  
  未来的草原。
  
  绝不只是朝廷统治的收支平衡。
  
  经济贡献,超出大明现有很多行省都完全不在话下。
  
  草原的资源,其实一直都在浪费、空转中。
  
  就比如牛羊马匹,以及产生的皮毛、内脏,草原人多的随便扔,无法发挥经济效益。
  
  可只要中原百姓迁徙来。
  
  纳入有效统治后。
  
  商贸往来打通后。
  
  这部分空耗,浪费掉的资源,首先就会被盘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
  
  清末多少商人,就凭着一趟趟把草原的空耗资源带回中原,发家致富。
  
  成为富可敌国的财东?
  
  而他设想的打通。
  
  会比历史清朝的往来,更加畅通。
  
  乡土村社,若是再能配合雇工身股制。
  
  无数人,将会从中过上富裕生活。
  
  这片土地下。
  
  还埋藏着优质,便于开采的铁矿、煤炭。
  
  这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需要的黑金血脉。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中原鲸吞万里的时代,已经在中原内,一个个乡土村社燃起了星星之火。
  
  朝廷现在多准备一份。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
  
  才能最大可能,鲸吞更多土地、人口等一系列资源。
  
  即将到来的大时代,才会更加波澜壮阔,色彩鲜艳!
  
  他现在才二十出头,应该还能向天再借四五十年吧?
  
  大概率,是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到来。
  
  到时候,说什么,都得回中原看一看。
  
  当然,他设想中,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首先朝廷得稳定,且能听进去他的一些谏言。
  
  他现在,越来越不适合,在朝中多发表言论了。
  
  这些事情。
  
  只能靠泰山、方希直、雄英这些人去推动了。
  
  很无奈。
  
  但必须接受。
  
  “乖乖!”朱梓小声嘀咕,“四哥,你的设想太大了吧,整个塞北草原的疆域面积,比咱们朝廷疆域都大吧?这……这……”
  
  这要是按照四哥的设想。
  
  他们老朱家鲸吞了!
  
  老朱家的皇朝,恐怕就会成为……
  
  “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为庞大的皇朝了吧!”
  
  朱橚含笑瞪了眼,“何止疆域面积大,都不说雇工身股制了,全面完成乡土村社,咱们老朱家就是最富饶的皇朝!”
  
  朱棣转身,看着瞪眼惊讶的兄弟们,笑道:“你们现在都是分封各地的藩王,为了这一天,你们也应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比如,积极在你们的封地内,一步步,踏实有序建成一个个乡土村社……”
  
  他曾提议,让父皇支持兄弟们,像他一样,去外面发展。
  
  也不知父皇会不会同意。
  
  他们这一代。
  
  得益于,老头子对他们教育问题,抓的紧。
  
  恐怕是明王朝皇子中,整体素质,最为出色均衡的一代了。
  
  老五、老八、老十三他们,只要肯用心,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治下推行乡土村社。
  
  加快大明富裕繁荣进度。
  
  将来,即便大哥削藩。
  
  看在兄弟们给他留下这样一份基业,也应该会给兄弟们一个好归宿吧?
  
  朱允炆逼着‘他’住猪圈。
  
  逼死亲叔叔这种事。
  
  至少应该不会发生了吧?
  
  总之,只要兄弟们肯努力,力所能及,做出有利于中原发展的事实。
  
  将来,若真不可避免削藩。
  
  他就肯伸出援手。
  
  也理由充足。
  
  他们是他的兄弟。
  
  为他的理念奔波过。
  
  他完全有理由伸手帮忙,也必须伸手帮忙!
  
  经过推行乡土村社实干成长起来的兄弟们,一身能力,不应被圈养起来浪费掉。
  
  他们有能力,为华夏,在下一个千年,继续站在文明的巅峰,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也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
  
  一个只有一城之地的藩王,算什么!
  
  “嗯!”
  
  朱橚几人,看着朱棣有些灼热的期盼眼神,一时间,只觉血有些发热,郑重点点头。
  
  徐达、丘福、朱能等人,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徐达笑道:“好,此事,我来和陛下说。”
  
  他知道四郎如今的处境。
  
  这样一份野心勃勃的鲸吞掘根计划。
  
  若是由四郎提出来。
  
  不但会震惊天下,不利于四郎想要的低调。
  
  那些敌视四郎的人。
  
  还会不辩计划的好坏。
  
  为了反对四郎而反对。
  
  “捷报!”
  
  “主力大军捷报!”
  
  嗒嗒嗒……
  
  就在此时,阵阵马蹄声,伴随着呼喊声,从远处传来。
  
  众人纷纷循声看去……
  
  数骑,背上插着三色令旗,冲着营寨奔冲而来。
  
  朱棣收回视线,“走,下营寨。”
  
  等朱棣回到营寨内帅帐时。
  
  令兵已经在帅帐内等着了。
  
  令兵是汤和派出的亲兵,对朱棣没敌意,常茂等人也无法影响汤和的亲兵。
  
  令兵见到朱棣,当即起身,单膝跪地,高举信报:“禀副帅,中山侯命卑职送来主力大军捷报!”
  
  朱棣接过捷报,拆开……
  
  众人见朱棣看着看着,眉头渐渐拧紧。
  
  不由狐疑相互对视。
  
  就当众人迫不及待,百爪挠心时,朱棣视线从捷报移开,笑道:“太子率领四镇新军,在好陈察哈尔与北元五万铁骑进行了首次交战,此战,以损失三千人为代价,歼敌三万七千余!”
  
  所有人都惊讶极了。
  
  包括徐达。
  
  朱橚迫不及待询问:“四哥,给我们说说,大哥是怎么打的?”
  
  大哥这么牛?
  
  四哥张北、三峡口两战,也才歼敌两万多。
  
  大哥一战歼敌数量,就超过四哥?
  
  难道,大哥是一个被储君之位耽误的帅才?
  
  比四哥都厉害?
  
  朱棣笑笑,介绍道:“此战,大哥以四镇新军,五横队列阵,摆开阵列,形成交叉火力打击,四个炮营,分三段,横列于步军之后,率先轮射炮击北元铁骑……”
  
  谭渊、张武为首的陆军第一镇将领。
  
  听着,脸色微微难堪。
  
  这不是王爷在回程时,旗舰上对他们描述的步炮协同战术吗?
  
  太子怎么会这一战术?
  
  王爷告诉太子的?
  
  可陆军第一镇都没操练,王爷怎么会把一个空想的战术,贸然告诉太子?
  
  万一太子出点事。
  
  王爷都要担很大责任!
  
  王爷会这般鲁莽?
  
  朱橚为首的诸皇子,神色也有些异样。
  
  老十三朱桂忍不住小声嘟囔,“这不是四哥的步炮协同嘛……”
  
  朱橚第一时间瞪了眼朱桂,笑问:“四哥,这是你和大哥说的对吗?”
  
  汤和的亲兵,好奇看着。
  
  太子岳父吕大人和秦王发生争执时。
  
  当时他跟着中山侯,就在旁边。
  
  朱棣含笑点头,“对,是我和大哥说的。”
  
  呼!
  
  朱橚几人明显松了口气。
  
  朱橚笑道:“大哥打了个大胜仗,四哥,咱们什么时候动身出发?”
  
  “不着急,后天吧,我们这路偏师,兵力少,每一次行动,都要做足准备,随时准备应付艰险局面。”
  
  ……
  
  朱棣叮嘱几句。
  
  吩咐亲兵等一等。
  
  待众人离开后。
  
  徐达单独留下来,坐在旁侧,看着朱棣,“你老实告诉我,步炮协同,真是你和太子说的?”
  
  他必须确定这一点!
  
  若不是四郎告诉太子。
  
  就极有可能,是太子在四郎身边安插了人!
  
  这太令人寒心了!
  
  这个人,甚至已经进入四郎军中决策层!
  
  如今太子堂而皇之运用步炮协同。
  
  是想让四郎疑神疑鬼吗?
  
  若真是如此。
  
  他会劝说闺女、女婿,往后大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插手。
  
  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锦衣卫找上吕珍之事,朱棣、徐妙云并未告知徐达。
  
  此事,只有吕珍兄弟几人。
  
  以及朱棣、徐妙云夫妻二人知晓。
  
  对于锦衣卫背后,到底是谁指使,他们夫妻并不能确定。
  
  所以,不想把事情闹大。
  
  至于纪纲在东番安插的锦衣卫。
  
  毛老六早按朱棣的命令,派遣军情司成员去接触。
  
  未来,还要不动声色,让锦衣卫把军情司成员发展成锦衣卫。
  
  朱棣不会向大明境内派遣军情司。
  
  但锦衣卫在他地盘上的系统。
  
  他一定会利用军情司,反渗透成筛子。
  
  将来,还要让毛老六,帮己方军情司成员立功,提高军情司成员,在他地盘锦衣卫系统内的地位。
  
  让军情司直接变成他地盘内,锦衣卫系统主事之人,也不是不可能!
  
  他没铲除地盘内的锦衣卫。
  
  是不想破坏和朝廷之间的关系。
  
  但在他地盘内。
  
  锦衣卫绝不能不受他掌控!
  
  他现在,不光是父皇的儿子。
  
  还是一个丈夫。
  
  三个孩子的父亲。
  
  数十个孩子的师傅。
  
  三万多兄弟的领头人!
  
  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与他息息相关。
  
  若非锦衣卫是朝廷的。
  
  这种隐患。
  
  他早直接肉体铲除了。
  
  朱棣笑道:“泰山,此事真的是我告诉大哥的,只是……”
  
  笑容消失。
  
  默默叹了口气。
  
  “主力有四镇新军,数万支火铳,百余门火炮,有条件打出步炮协同……”
  
  分兵前。
  
  他把步炮协同的设想,单独告诉大哥。
  
  同时提醒大哥。
  
  这张底牌不要过早使用。
  
  遇到困难时,再提出来。
  
  此举,可帮大哥在困难时局中,在军中重新树立威望。
  
  可帮大哥一举打破困局。
  
  产生扭转乾坤的作用。
  
  “可我没想到,大哥这么早就使用了步炮协同,四镇新军没有操练过完整的步炮协同,我虽然不知详细过程,但也很肯定,他们没打出完整的步炮协同,如此,他们使用的缩水版步炮协同,漏洞就很大!”
  
  “这个漏洞,北元方面迟早会琢磨出来。”
  
  “而且,现在的火器,有着天然的劣势,大风天、下雨天,新军就只能变成冷兵器作战军队,我十分肯定,这一战后,接下来,北元方面,一定会利用即将到来的春季草原气候,形成一套,专门克制四镇新军的打法!”
  
  过早暴露这张。
  
  可以扭转困境的底牌。
  
  不但将来遇到困难,无法发挥奇效。
  
  还打草惊蛇。
  
  让北元对四镇新军有了更深了解。
  
  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
  
  大哥急什么!
  
  为什么,他千叮咛万嘱咐,还急于把这张王牌打出去!
  
  原因……
  
  他也猜到了一点。
  
  很无奈。
  
  站在大哥的角度,大哥这样做,有大哥的考量。
  
  他不断建功也就罢了。
  
  就连老十三他们,都在偏师打的可圈可点。
  
  大哥身为主帅、储君!
  
  大明无数双眼睛紧盯着。
  
  压力很大。
  
  可这张底牌,是给大哥扭转乾坤用的!
  
  四镇新军,百余门火炮。
  
  列阵排枪向前,火炮延射。
  
  敌军没有准备时。
  
  就算面对北元三十万精锐,都能杀出一条血路!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徐达深深看了眼朱棣。
  
  不是太子派人潜伏四郎身边,甚至进入决策层,他就放心了。
  
  略作沉吟,询问:“你留下你二叔的亲兵,是想给太子写信?”
  
  朱棣点点头,又有些犹豫。
  
  说什么?
  
  让大哥不要急于求成,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向前?
  
  大哥会听吗?
  
  说多了,会不会惹人心烦?
  
  到底只是兄弟,不是父子。
  
  若是雍鸣或是金豆子,他现在就骑马追上去,脱鞋,狂抽了。
  
  朱棣苦笑……
  
  徐达起身,“你不用写了,我来写,我给你二叔写,把你的意思,转告你二叔。”
  
  相较于四郎。
  
  这封信,他写,写给二哥,更合适。
  
  副作用更小。
  
  朱棣略微沉吟,点点头:“那就有劳泰山了。”
  
  徐达含笑瞪了眼,大踏步离开。
  
  ……
  
  于此同时。
  
  吴淞口。
  
  大明水师拦住一支将近一百艘战船、商船组成的船队。
  
  俞同渊站在大明旗舰上。
  
  旗舰相较于闯入吴淞口战船旗舰,像个小玩具。
  
  只有东番海军旗舰四分之一大小。
  
  俞同渊立于舰首,脸微黑,仰头怒叱:“俞靖,你又回来作甚!”
  
  可恶!
  
  老子坐着玩具小船,仰头看着儿子,乘坐一艘高五丈的大船。
  
  可耻啊!
  
  俞靖立于旗舰舰首,极力忍笑,捶胸行礼,严肃道:“禀俞将军,我部近期在东海打击海盗,一批载着福建本地以及海外特产的商船要北上,我们顺路护送,顺便看看,我家殿下有没有抓到俘虏,捎带着运回东番,我部离开金陵时,陛下特别下令,我部可以随意在通往金陵这条河道活动!”
  
  “小兔崽子!找机会,定要好好抽你一顿!”
  
  俞同渊气的小声嘀咕暗骂。
  
  陛下的确下过这样的命令。
  
  不过,仅允许北征期间。
  
  俞同渊黑脸道:“半月前,前方传来捷报,燕王率领陆军第一镇,攻克张北。”
  
  “王爷攻克张北了?”
  
  “我决定了,这次的货物,不卖钱了!”
  
  “对,不卖钱了!咱们就为了庆祝王爷首战大捷,搞一个免费的试吃品鉴会如何?”
  
  “让金陵百姓商家,品鉴博览咱们带来的福建以及海外特产?”
  
  “这个注意好!即庆祝王爷大捷,还能推销咱们带来的东西!就叫博览会如何?”
  
  “就是不知,陛下会不会同意?”
  
  ……
  
  俞靖身后。
  
  一群商贾豪强听闻朱棣张北大捷,纷纷激动议论。
  
  俞靖极力忍着激动,揣胸回礼后,大声道:“请俞将军放行,我们东番商贾,要去金陵城开博览会,为王爷大捷庆!”
  
  儿子在老子面前炫耀,是种什么感受?
  
  此刻,俞同渊最有发言权!
  
  气呼呼瞪了眼居高临下的俞靖,挥了挥手。
  
  明朝水师战船缓缓让开水道。
  
  一百艘船舶,在旗舰带领下,从吴淞口向内陆挺进。
  
  “啧啧啧,这么多艘满载的商船,这回带了多少好东西回来?”
  
  “上次带回来的香料,听说很多人抢着买。”
  
  “咱们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三十三丈长的巨舰?”
  
  “你瞧瞧咱们将军,在自己儿子面前,都矮一头!”
  
  “太没面子了!”
  
  ……
  
  战船上,大明水师将士,羡慕看着船队挺进内陆,议论纷纷。
  
  俞同渊唇角抽抽。
  
  又不由笑了。
  
  儿子有出息了。
  
  他也高兴!
  
  俞同渊并不知道。
  
  此时,三峡口大捷的消息,也传回金陵。
  
  俞靖率领的海军战船,以及海商,更不知晓……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