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6章 立威六科

第436章 立威六科

第436章 立威六科 (第1/2页)

剩下的就是各房副主司的人选了。
  
  按照苏泽的制度设计,各房的主司是阁老的政治秘书,实际上主持各房日常工作的是副主司。
  
  所以副主司的工作对政务能力的要求更高。
  
  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刑礼房(前文更正下,刑礼房给殷士儋当秘书,教育是礼部事务)。
  
  苏泽在纸上写了几个人选。
  
  户房的副主司,苏泽选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现在正在负责征收顺天府的商税,他是户部的老人了,对户部事务熟悉,能力上也出众。
  
  吏房和兵房苏泽就没有好人选了。
  
  吏房还好说,找高拱要个人就行了,都是同门,自然是能用的。
  
  兵房这边苏泽在兵部,除了兵部尚书和侍郎外,还真不认识几个人,实在不行也只能找赵阁老商议了。
  
  刑礼房苏泽属意的是山西学政林秉正。
  
  林秉正做过地方官,通晓刑律,又在山西推广小学,工作办得还是不错的。
  
  这种务实的官员,正好可以辅助沈一贯处理刑礼房的庶务。
  
  孔目房这边可以暂时不设副主司。
  
  剩下的经历官职位,就等着大家往里面塞人好了。
  
  突然成立这么大一个衙门,朝廷都在看着。
  
  如此要害的部门,肯定是各方势力勾兑的结果,反正苏泽只要将中层职位掌握在手里就行了。
  
  ——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这么大的一个实权衙门新设,上门打招呼塞人的果然不少。
  
  但苏泽还是小觑了大明好职位的稀缺程度。
  
  等到苏泽从内阁归家的时候,见到了正门前恐怖的长龙,都要比年节前阁老家的队伍还长了。
  
  看到这个场景,也亏着贴身管事伶俐,立刻让人收起仪仗,从苏府的侧门回到府上。
  
  等到苏泽回来,妻子赵令娴也立刻过来。
  
  “相公,门口要拜见你的人太多了,妾身已经派人去劝,但是他们都不肯离去。”
  
  赵令娴和苏泽婚后多年,也是吃过见过的。
  
  她是官宦世家培养出来的女儿,日常待人接物从来不失礼数。
  
  但是她也被这些等着拜见的人给吓蒙了,那些拜帖之中,不乏一些名头很大的京师权贵们。
  
  “这些都是留下拜帖的。”
  
  苏泽看了一下,也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成国公朱时泰这种苏泽认识的勋贵,还有一些苏泽都没听说过的勋臣。
  
  此外还有很多苏泽交往过的官员,他们也都写了保荐书,向苏泽推荐“人才”。
  
  一想到这里,苏泽也十分的头疼,如果徐渭在身边就好了,以往这些事情有他在都能处理妥当。
  
  苏泽只好说道:
  
  “和门外人说,留下拜帖和荐书就速速离开!如果再不走,本官就把他们的拜帖送到海副都御使那边去!”
  
  这一招果然吓退了很多人,现在大家都是知道海瑞也是“苏党”,万一被这位大明神剑盯上,自己本来是求官,别给神剑斩了。
  
  门口聚集的人立刻散去,但是收下来更多的拜帖和荐书,苏泽还要处理。
  
  苏泽又吩咐道:
  
  “把重臣的荐书挑出来。”
  
  顶着鲸油灯,苏泽足足看到凌晨,才算是将这些拜帖和荐书处理完毕。
  
  没办法,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人情往来。
  
  拒绝不怕,怕的是失了礼数,那就是真的得罪人了。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向苏泽推进了几个人选,这些人在苏泽看来都不符合中书门下五房的要求。
  
  不过徐文壁的这些荐书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苏泽判断这也是他抹不开面子,被人上门求上来才写的荐书。
  
  这类的荐书,苏泽只要礼貌婉拒就行了,以定国公和自己的关系,徐文壁也不会因此生气。
  
  成国公朱时泰和苏泽的关系就远一点了,这其中还有一封朱时泰亲手书写的荐书,推荐的是兵部的一名主事。
  
  这种就不能立刻拒绝了,苏泽准备让人去调查一下这名官员的名声,考虑要不要任用他。
  
  林林总总,远近亲疏都要照顾到,等苏泽处理完毕后,下定决心一定要高价聘请一名得力幕僚。
  
  可这件事哪里有这么容易,这种幕僚要处理大量苏泽的私人事务,必须要是信得过的人才行,能力和才学上也必须要过关,否则惹出乱子反而更麻烦。
  
  苏泽苦笑一声,都说朝堂上“苏党”众多,可自己连个亲信幕僚都找不到。
  
  ——
  
  十一月十四日,太子朱翊钧上书。
  
  中书门下五房需要在紫禁城内办公,庶务繁多,为了照顾官吏通勤,太子请奏在紫禁城附近找一片土地,建造新式土楼,作为中书门下五房的宿舍。
  
  隆庆皇帝自然是准奏,并且直接从内帑拨款建造。
  
  满朝都称赞太子体贴下臣,中书门下五房更是成为京师官吏都向往的去处。
  
  但是身为中书检正官的苏泽,正在头疼中书门下五房的办公场所问题。
  
  苏泽正在印君舍人刘珺的带领下,查看中书科的办公场所。
  
  中书科也是朱元璋设置的,这位酷爱“扁平化管理”的明太祖,也不设中书科的主官。
  
  但是任何一个衙门都需要一个部门领导,所以中书科会推举最年长的中书舍人,负责中书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称呼为“印君舍人”。
  
  刘珺就是中书科的印君舍人,他曾经是李春芳身边的中书舍人。
  
  李春芳致仕后,刘珺也请求外任。
  
  但是高拱觉得刘珺熟悉中书科的事务,本身又是一个谨慎的性格,所以还将他留任。
  
  “苏检正,您也看见了,中书廊拥挤逼仄。”
  
  “还是请您上奏陛下,将中书科迁往他所,此地交给中书门下五房办公吧。”
  
  苏泽摇头说道:
  
  “刘舍人这是什么话,中书门下五房乃是新设,这中书廊给中书科办公,乃是祖制,苏某岂有鸠占鹊巢的道理。”
  
  刘珺也没想到苏泽这么好说话,心中也有些感动。
  
  听到苏泽这么说,在场的中书舍人们也感动异常。
  
  但是感动归感动,缺乏足够的办公场所这是事实。
  
  皇帝已经亲自拨款扩建内阁的办公场所了,但是在宫中营造房屋手续繁杂,工程进度也很慢。
  
  按照工部的说法,再快也要到明年才有希望建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