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6【北大也还行】 (第1/2页)
南方系媒体,去年正在快速发展。
尤其是往京沪两地伸出了触手!
伸到京城的触手即《新京》。
伸到魔都的触手叫《东早》。
《新京》刚刚创办,迫切需要突破口,这次跟着南方挑事儿。
《东早》就是澎湃新闻的前身,历任领导要么撤职、要么落马。但在这个年头,恶名还不怎么显露,总编来自南方系,副总来自文汇报,隶属单位却是沪上报业。
他们打算跟南方系总部对着干,支持特招包括陈贵良在内的特殊人才——也可能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兄弟单位站在对立角度一起挑热话题。
《东早》又问了陈贵良几个问题,确认他初中事迹的真实性。
然后,记者会就此结束,吃了午饭还要参观学校其他地方。
陈贵良和同学们也前往食堂,他被302的兄弟簇拥着,隔壁301寝室也来凑热闹。十多个男生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讲起刚才的事情。
边关月没好意思挤过去,只是默默跟吴梦并肩而行。
更多同学议论的话题,却是跟教材错误有关。
“你们说,语文课本会不会改啊?”
“我觉得肯定改,这么多媒体要报道。”
“我认为不会。初中的时候,我还发现历史教材有误呢。这么多年不还是没改?”
“你怎么知道没改?”
“过年的时候,我专门看了表弟的历史书。”
“如果真改教材,陈大侠就牛逼了!”
“……”
众人加速前往食堂,趁着尚未放学,赶紧抢先去打饭。
吃饭时间太短了!
陈贵良还没把饭吃完,小灵通就响起来,却是陶雪打来的。
“大侄子,今天表现怎么样?”陶雪问道。
陈贵良回答:“没给雪姨丢脸。”
陶雪叹息:“唉,我想装病请假的,但班主任不批啊,没能亲眼看到记者采访你。你在哪儿呢?”
“食堂。”
一分钟不到,陶雪就冲进食堂,她刚才正在半路上。
陶雪四处张望,很快看到高三11班的学生。
“学姐!”
陶雪不直接跟陈贵良打招呼,而是先走到边关月的身边。
“你好。”边关月说。
陶雪笑道:“我大侄子不错吧?”
“很厉害。”
边关月心想:什么大侄子,那还是我儿子呢。
谢扬已经快速吃完午饭,看到陶雪出现,就过去添油加醋说:“你是不知道,陈大侠今天好牛逼。我跟你说啊……”
陶雪也不去排队打饭,站那儿听谢扬讲述,几句话听得两眼发光,后悔没有逃课亲自到场。
徐海波也加入进来,绘声绘色讲起之前的事情。
陶雪认真听着,她打算回自己班级,帮陈贵良再宣传一下。顺便强调,陈大侠是自己的侄子!
半个小时后,高三午自习开始。
边关月不时回头,频频看向倒数第二排。
陈贵良越受关注,她越不好意思表现得太亲近。甚至隐隐生出一丝自卑,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太烂,有些配不上才华横溢的陈大侠。
成年人看来很奇怪,但对高中生来说,又似乎是很正常的心理。
“要不你倒着坐,免得扭伤脖子。”吴梦开玩笑道。
边关月又傲娇了,换上冷冰冰的表情,端端正正坐着写卷子。
陈贵良的小灵通再次响起,而且还是长途:“喂喂,等一下,教室里信号不好,我出去找信号……喂,你说……是程部长啊……喂,您还是打紧急联系人电话吧。”
妈的,该买个手机了。
陈贵良来到教室前门,朝坐第一排的边关月呼喊招手。
边关月听见声音,立即起身往外走,还没走出教室就接到电话。
“手机给我。”陈贵良说。
边关月连忙递过去。
“喂,程部长好,我是陈贵良。”
“你没有受到舆论影响吧?”
“还好。”
“现在社会上的声音很大,我们北大也有一些人反对。但自主招生,本来就是为了遴选优秀人才。只要这个宗旨不变,我们就不惧任何非议。经过学校开会讨论,对你的特招条件已经确定下来。”
“程部长请讲。”
“只要高考过了一本线,北大就可以录取你。另外,自主招生考试不用来了,你补一份申请材料寄来就行。我给你念一下收信地址。”
“等等,我拿纸笔。”
“寄丢了也没关系,我会打电话让你补寄。”
陈贵良回座位记下地址,又问:“程部长,我可以选贵校的哲学系吗?”
程部长:“为什么不是中文系?”
“我对哲学比较感兴趣。”陈贵良已经把牛逼吹出去了,自然不能出尔反尔,他觉得选哪个专业无所谓。
哲学,他也确实比较喜欢。
二十年后,复旦的哲学专业数一数二。
但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哲学专业前五名分别是:武大、北大、南大、人大、复旦。
今年的排名要七月份才出来,哲学专业前五位即将变成:北大、人大、南大、武大、复旦。
不管怎么排,复旦都是老五。
“你可以读哲学系。”程部长爽快答应,因为哲学系也归他管。
陈贵良又问:“是否需要保密?”
程部长说:“不必。很快就要公示名单,媒体肯定一直盯着,你保不保密都一个样。确定来北大吗?”
“确定。”
“好,我等着你的申请材料。要寄EMS特快专递的加急件。记住,是加急件。别省邮费,免得遗失。”
“我今天就寄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