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76章:不回长安,就废太子

第276章:不回长安,就废太子

第276章:不回长安,就废太子 (第2/2页)

午膳过后。
  
  李承乾走出神武宫,前往辽东讲武堂。
  
  一路上,百姓们见到太子车架,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敬重与感激。
  
  李承乾微笑着示意百姓起身,他喜欢与百姓们近距离接触,听他们诉说生活中的琐事和对新政的看法。
  
  讲武堂内,上千学子或是刻苦训练,或是研习战术。
  
  李承乾到讲武堂次数是很多的,最多不过两三日便会来一趟,太多数时候都会亲自授课。
  
  中层军官是军队的骨架,亦是整个军队强大与否的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讲武堂是李承乾掌控军队权力的主要途径。
  
  讲武堂对于培养忠诚之士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李承乾看来,一支军队仅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是不够的,忠诚才是其灵魂所在。
  
  讲武堂不仅仅是传授军事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忠诚和爱国情怀的摇篮。
  
  在这里,学子们不仅学习武艺和兵法,还接受着大唐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
  
  李承乾经常亲自到讲武堂,向学子们讲述大唐的辉煌历史,强调他们肩负的保家卫国的重任。
  
  通过这些教育,学子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将对大唐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融入到血液之中。
  
  在李承乾一统辽东之前,这片土地上的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同的部落、族群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哪怕是现在一统,这些矛盾冲突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讲武堂的设立,为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
  
  在这里,他们摒弃了地域和族群的差异,共同为了一个目标,保卫大唐,效命太子为己任。
  
  通过在讲武堂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集体。
  
  这种凝聚力不仅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有助于整合辽东的地方势力,促进了辽东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李承乾深知,只有将辽东的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辽东的长治久安,而讲武堂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讲武台校场的高台上。
  
  当李承乾给学子们灌输了一番鸡汤后。
  
  众多学子面色潮红,激动不已。
  
  纷纷高呼:“愿为太子殿下效命!愿为大唐效命!”
  
  声音响彻云霄,气势磅礴。
  
  鸡汤这东西,李承乾不要太多。
  
  每次来讲武堂,都不带重样的。
  
  从讲武堂出来后,李承乾又去视察了兵器作坊和工厂。
  
  兵器作坊内,炉火熊熊,工匠们正在精心打造着各类兵器。
  
  李承乾拿起一把新铸造的长刀,感受着它的重量和锋利度,对工匠们的技艺表示赞赏,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证兵器的质量。
  
  辽东的工厂集群,是目前辽东军备以及各方面的重要保障,足有上万匠人各司其职。
  
  李承乾详细询问了生产进度和工匠们的生活状况,匠人又或者说工人,是是辽东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
  
  不仅是男性,还包含了大量女性。
  
  纺织工厂中,几乎清一色的全是女子。
  
  工坊内,一排排木质纺织机整齐排列,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纺织机,五彩的丝线在纺织机间穿梭,不一会儿,一匹匹精美的布料便在她们手中诞生。
  
  李承乾询问女工们的工作情况和薪资待遇,女工们纷纷表示,在这里工作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学到一门手艺,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
  
  为了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李承乾还在工业集群区域设立了专门的物料调配中心。
  
  这里负责统一采购原材料,根据各个工坊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每一件产品在出厂前都要经过多道检测工序,确保质量合格。
  
  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块也没有落下,工厂内开设有专门的技术学堂,聘请各地的能工巧匠担任教师,教授年轻学徒各类技艺。
  
  学徒们在这里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在工坊中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忙碌了一天后,李承乾回到神武宫。
  
  此时,苏定方已经在神武宫内等候。
  
  “何事如此焦急。”
  
  看到苏定方面色肃然,李承乾问道。
  
  苏定方拿出文书递给内侍文忠,沉声道:“殿下,陛下诏令,命殿下三月内班师回朝,返回长安参加庆功宴。”
  
  李承乾闻言,面色平静从文忠手中接过诏书翻阅。
  
  对此,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作为大唐太子,李世民不可能说让他一直待在辽东。
  
  李承乾自己也没有打算过一直待在辽东发展。
  
  辽东虽大,可比之整个大唐来说,还是不够看的。
  
  再说了,作为太子,他是大唐未来的继承人,难不成还真要放弃太子位,在辽东自立为王,然后去开启一场内战,重走争霸天下的路子?
  
  那样耗费的时间跟精力太大了,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也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这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除非是万不得已,没有退路,不然李承乾是不会走举兵造反的地步。
  
  “诏书的消息,已经传开了?”
  
  李承乾随口问道。
  
  这次的诏书,走的是驿站通传。
  
  辽东驿站跟大唐驿站相同,归属于兵部旗下,所以首先收到消息是苏定方。
  
  诏书一般分为两类,密诏跟传诏。
  
  所谓密诏,那就是诏书内容严格保密,只能是特定之人才知晓。
  
  还有一种是传诏,诏书内容会随着驿站传递而进行通告,诏书本身更多是形式上的流程。
  
  “是的,殿下,消息已经传开。”
  
  苏定方回道。
  
  李承乾微微沉吟,知道李二这次的传诏,几乎是相当于最后通牒了。
  
  如果不接,依旧停留辽东。
  
  长安那边,下一步朝廷讨论的重点,就在于废太子事宜了。
  
  “先前让准备的,都准备得如何了。”
  
  思索一番后,李承乾开口问道。
  
  苏定方神色坚定:“回殿下,都已准备妥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