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撤离大江城2 (第1/2页)
1938年11月11日上午江城
火炮保养得很好,备件齐全,就连备用炮管都有,说来也是悲哀,海圻号下水以后连一个炮管都没打废过,就这样的训练水平,你指望他们会有什么战斗力。
兵工署拆除火炮的时候很粗糙,并没有将下边的弹药升降机也拆下来,这也就方便了王跃,直接在火炮周边进行松动爆破,然后将火炮和下边的基座一起收进空间就好。
至于那些零部件和维护用具什么的也没有放过,兵工署那帮搞不到炮不代表自己搞不到,别看是几十年前的火炮,好多国家的炮台上可还有不少呢,至于弹药就更多了。
意外的是炮台的小弹药库里居然还有两百条6毫米李氏海军步枪,还有三万发同口径子弹,真有意思,海军那帮家伙不会还指望着那些炮兵和鬼子打一下吧,还有就是这6毫米李氏海军步枪总共才生产了多少啊,自己都遇到了多少了?鹰酱不会把破烂都打包给咱们了吧?不应该啊,这枪的各方面表现都相当不错,如果不是鹰酱海军主动让步的话,鹰酱现在的弹药口径就是6毫米了,这也是王跃几次处理武器都没舍得不处理这些原因所在。
可能是兵工署也没想过要死守这座炮台吧,整座炮台的用料相当敷衍,除了少量水泥之外,主体居然就是毛石夯土配竹条的,就这炮台也就是糊弄鬼子的,一发75炮弹都未必能够扛得住。
既然如此工兵布置的炸药就多了不少,周卫国一顿操作猛如虎,愣是省下了一吨TNT,埋在路边留给保护伞公司的人员过来取,没办法,不然根本没法解释这些,包括现在的炮台上也不能让周卫国他们再上去了。
收拾完了炮台,王跃又去了火车站,这里能搬走的东西已经全部都搬走了,可那些损坏的火车头、车皮、平车这些都还在,还有工人拆下来没来得及运走的钢轨道钉这些。
这些损坏的东西其实都是有极高修复价值的留在这里只能是便宜了鬼子,王跃挑好的全部都收了起来,特别是那些废旧的车轴,这可是好东西,细一点的能搞出60毫米的炮管,粗的则可以搞出100毫米以上的炮管,在国内工业能力不行的情况下,这些就是最好的炮管原材料。
就像是之前要那批150毫米报废炮管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在为了将来的持久战做准备,别看川军和滇军买了不少的武器装备,可一旦开战,那点武器根本就不够消耗的,滇军还好点,川军那帮家伙想要保住地位就还得想办法。
鄂局的好东西就多了,仅仅一间废弃仓库里就找到了12台大型冲床,都是八成新的汉斯机床,还是克虏伯的设备,不过兵工署看不上这些东西也很正常,都是那种通过车间顶部的动力轴联动皮带获得动力的,工作环境因为紧邻蒸汽机的缘故,非常潮湿闷热,噪音还大,兵工署接手鄂局以后就废弃了这些设备,自始至终就没想到要改造这些设备的动力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