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军心定,援军至 (第2/2页)
“嗯,白大爷自然省得。”白远樵擦了擦筷子,夹起一块肉塞进嘴里,似乎浑不在意。
“白大爷,吃了这一顿,不知道多少弟兄又要魂散异乡。”夏铭低着头,说出了心里话。
啪~
曹远挪了挪屁股,三两口将碗里的肉汤喝完,抿了一口酒看好戏。
“什么叫魂散异乡,你啊,刚夸你讲义气,怎么就又犯傻了?”白大爷放下碗筷,指着脚下的土地:“你啊,知道现在这是哪里吗?”
夏铭有些疑惑,他擦了擦眼泪:“这不是河内吗?”
曹远嘿嘿笑着,拆开一包香烟配酒,主要还是没有花生瓜子。
“哎哟~”
白远樵坐在那里,轻轻给了对方一脚:“去,问几个老兵,这是哪里?”
夏铭虽然不理解,但白大爷的话总是不会错的,他拿起酒壶与香烟,走向三连的阵地。
有一群老兵油子聚成团,特别明显。
这几人没用杯子喝酒,而是打开行军水壶,一小口一小口抿着,肯定是蹭了新兵的酒水。
见到夏铭过来,也没急着行礼,人营长找他们作甚?
可真见着夏铭来到身旁,几人便起身毕恭毕敬行礼。
为首的黑瘦汉子约莫三十来岁,牙齿泛黄但眼睛极为明亮,他笑道:“咋了营长,酒不够了?回头咱们匀一匀,一定给你送壶酒来。”
夏铭摇了摇头,在几人边上坐下,想了想还是先散一圈烟。
几名老兵顿时喜笑颜开,这是好事啊。
只有远处的白大爷扶额:“可算是知道,为什么纪常那小子不让夏铭上来了,30好几的人了,光会打仗有什么用?”
曹远抿嘴一笑,举起酒壶:“白大爷,没事儿,回头我会替纪常兄弟照顾着点,您就放心吧。”
这边两人碰杯,那边夏铭还是指着地上,开口问道:“这是哪儿?”
老兵们一楞,心想这营长脑子坏了?
还是那黑瘦汉子,点着烟试探着回答:“营长,今天出门没带地图?这是三连的阵地啊。”
几名老兵憋着笑,表情要多怪异有多怪异。
夏铭灌下一口酒:“我是问,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哪里?”
“脚下的土地?”黑瘦汉子看向其他人,笑着吆喝:“哥几个,告诉营长,这是哪里!”
大家伙点着烟,脸上的笑容依旧,但说出来的话,却让夏铭震撼。
“这是咱的墓地啊,营长!”
!!!
“墓墓地?”夏铭重复了一遍。
看到愣住的营长,黑瘦老兵踹了一脚身旁的汉子:“老姚,你说。”
“别踢老子!”被唤作老姚的汉子拿出身上的身份铭牌,递了过去:“营长,俺是山东临沂的,老家民国27年就沦陷了,镇北侯跟李长官都尽力了,那守不住咋个办嘛。”
夏铭看着士兵递过来的身份铭牌不解,这跟这有什么关系?
老姚继续说道:“民国28年,咱不是豫北安家了么,镇北侯夫人给俺说了门亲事,婆娘以前嫁过人,带了个女娃。”
“但么的事,俺这老光棍,有人能看上便是幸事,兄弟们东拼西凑,给安了家,办得是集体婚礼。”
“家里分了房子,分了地,咱们当兵的地都分一块,十几户人家用一头牛,婆娘能干活,加上津贴,日子是好起来了。”
“民国29年,俺婆娘给俺生了个大胖小子,我这没人要的老光棍,你说,还有啥可图的?”
老姚咧开嘴,却是下颚右里缺了两颗牙,看来是受过伤:“这里现在不是河内,是镇北侯地界,将来有一天,俺婆娘跟俺娃都要搬来的哩。”
“可不就是俺的坟墓?”
夏铭大为震撼:“是镇北侯地界?”
几名老兵终于没忍住,最右边耳朵少了一只,人称烟排的老兵接过话:“您还看不明白呐,这时候镇北侯宴请全军,说有了世子,可不就明摆着的事吗?”
见对方还是皱眉不解,烟排啧了一声:“这又不是他家,凭什么替重庆那帮官老爷守河内,金陵退得、武汉退得、东三省都退得,就连北平都让了,怎么?一个域外的河内让不得?”
“这又是什么道理?兄弟们的万里南下,又不是来送死的,没一点盼头的事,可不干!”
夏铭瞪大眼睛,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震惊的是,这些老兵油子怎么比他还要早明白。
见对方又有些震惊,另外一个最高大的汉子补充了一句:“都盼着这天呢!走过千里,万里,才知道豫北这地界,全国恐怕是独一份,人人有口饭吃,老人不用饿死,孩童到了年级,还有学上。”
“列强也就这样了吧?”
说完,一众老兵哈哈大笑。
似乎真打算将性命丢在这里,为了就是守护他们眼中最好的生活。
夏铭将剩下的半包烟丢下,继续走向下一处。
见那边老兵欢天喜地分烟,不少人眼红着呢,等夏铭靠近,一个个眼巴巴盯着这慷慨营长,是不是也给他们分点。
夏铭走过三连的阵地,在一众兵油子羡慕的眼神中跳下战壕,跟几名老兵聊了起来。
“我们报告都打上去了,就等这次守住了河内,分上点地,早点跟着镇北侯扎根。”
“淞沪败了,也没见枪毙陈诚啊,凭啥河内败了就会追责,又不是俺们的地盘。”
“夏营长,这国内谁打过胜仗?就那长沙会战,不就是鬼子自己跑回去了么,跟咱税警总团比什么?能比?”
说到最后,一名戴着眼镜的老兵笑着同他说道:
“镇北侯有了世子,这传承就稳当了。咱们给侯爷当兵,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等以后,咱的儿子给世子当兵,世世代代过上好日子。”
夏铭有些混混沌沌地回到白大爷身边,曹远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我们啊,就怕镇北侯学岳武穆,到头来,跟着他的都没个好下场。”
“如今这形式,明显官家容不得岳武穆,那这河内,便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丢不得。”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7师第一旅,发生在河内守备第一师,发生在河内的寻常百姓家。
老王也在总督府里的宴会上与沈复兴说了一遍。
沈复兴心下了然:“再等等,还有人没来。”
就在这时,门外有侍从轻轻敲门进来,一大汉立于门口,对着沈复兴敬礼:
“税警总团穿插营马长胜携2000名战士护送24门150毫米榴弹炮,今夜抵达河内!”
沈复兴大笑起身,举起酒杯:“兄弟们,共饮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