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包衣名将赵有禄(补更一) (第1/2页)
赶来宿州途中,赵安没有再接到宿州方面的告急,估计是宿州城被白莲军围死缘故。
一些宿州方向过来没有参与造反的灾民成了赵安了解宿州情况的第一渠道。
然而这些灾民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有效信息就两个。
一是灾民造反的确是白莲教煽动蛊惑,主力是从西边来的捻子,大概有几千人;
二是宿州在灾民造反前几天就把城门关闭了,所以白莲教没能攻进城去。
“大人,白莲教缺乏攻城器械,只要城中没有白莲教的内应,他们很难攻进去”
说话的是泗州绿营张参将,作为军阶最高的将领,他有必要向急于援救宿州城的暂署藩台大人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
就是留在此地等候收到调兵命令赶来的各地绿营兵共同替宿州解围,而不是带着这一千多人傻乎乎的去送人头。
就算灾民都是帮乌合之众,那也是十几万乌合之众,更何况这当中存在大量捻子,冒然救援,这一千多人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是个比较稳重的建议,当然,本质是张参将贪生怕死,这一点赵安心知肚明。
也不怪张参将怯战,实是泗州绿营这六百多人能称为兵勇的最多百余人,其他大多都是凑数的,别说什么铁甲了,就是棉甲加一起也才16件。
自告奋勇要替赵大人平贼的扬州绿营候封部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是赵安在扬州时对这帮绿营兵太过“关怀”,搞的营兵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个个念赵大人的恩情,否则就算候封这个把总愿意卖命,这帮营兵也不傻。
毕竟,他们是客兵,而且任务是押运粮食,而不是平什么贼。
哪怕来了,也是出工不出力“磨洋工”。
不把他赵藩台丢给白莲反贼,就算对得起大清了。
再说大清开国到现在,扬州绿营压根就没打过仗,叫他们镇压一下地方黑恶势力个个得劲,让他们同反贼真刀真枪打仗,够呛。
总结起来就是勇气可嘉,实力真不行。
叶志贵他们带来的七百多漕帮兄弟倒是愿意为少君卖命,且由于长年在水上谋生缘故一个个都很精壮,身体素质比烂透了还抽大烟的绿营强了不少,问题是他们的装备连绿营都不如,要不是出发时赵安让泗州方面搜刮家底提供了三百多把刀,估计就得拿着船桨、竹篙上阵。
整个看下来,表面能动用1700人,实际最多1000人可用。
所以人张参将心里能不打鼓么。
其意见客观来说也是对的,赵安已用藩台名义给淮北各地绿营发去命令,等上三五天至少有三四千营兵能赶到宿州,而且宿州出了这么大乱子,在亳州的巡抚朱珪不可能真坐视宿州“沦陷”,不管他情不情愿都得向宿州派出精锐绿营,否则城陷他这个巡抚也脱不了干系。
只要宿州能坚持住,城外的白莲军就会被各路清军“反包围”,这不比赵安这个暂署藩台带一千多人前去救援好的多。
还有个原因张参将没好意思说,就是平叛打反贼那是巡抚大人的事,你个管民政的藩台凑什么热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