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兵战友相聚,这棉袄漏风了 (第2/2页)
到了晋北,老炮又把杨大力给领了过来,两人同是当初被裁军。
时隔近一年见面,自然是亲切的不得了。
冀省的兵源和晥省的兵源在晋北合兵一处,乘坐军列前往珠日河。
这路上又走了三天。
总算是到了。
“所有人注意!!”
“带上你们的行李排队下车,我再重复一遍,等下下车,跟着队列走,不能掉队,更不允许四处走动。”
“排好队,带着行李,下车。”
周围有老兵,不断的大声提醒。
李志昂和杨大力两人提着携行包,老老实实的跟着队伍从列车上下来。
当一百名新兵穿过长长的廊道,到达火车站大厅集合时。
陈默已经到了。
他目光从一个个入站的新兵身上扫过,当看到两道熟悉的身影出现。
陈默也长呼了一口气。
其实当初侦察连裁撤编制,从新兵连过来同班战友要被裁撤,他也舍不得。
可舍不得有什么用?
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刚下连的列兵,连旅长都挡不住的大势,又岂是他一个新兵蛋子能够决定的。
要不是上次去京都,首长无意间提起让招收新兵,这种事对于军部来说又是举手之劳。
在没有二次入伍政策的年代里,基本算是截断了两人可以再次入伍的路。
现在,可算是了结一桩心事。
“志昂,大力!!”
“这里这里!!!”
陈默毕竟是营长,多少还是能维持形象,不着急打招呼。
可身后的朱改团,冯俊岭两人却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招手大喊。
程东听到动静,对着排队的两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暂时离队。
李志昂这才拽上杨大力,一路小跑来到火车站入口的一侧。
“班副。”
两人将携行包放在地上,“啪”的一声立正,敬礼。
双目蕴泪。
曾经陶村新兵连八班的几人,总算是再次相聚了。
尽管一开始,因为李志昂孤僻的性格,打过小报告,也闹过不愉快,可后来他已经融入集体。
所有的不愉快早就烟消云散。
新兵期的战友啊。
陈默咧嘴笑着回礼,而后撑开手臂将两人抱住:“兄弟,欢迎回来。”
“谢谢班副,连长已经告诉我们了,是你跟首长申请,我和老杨才能重新入伍。”
李志昂抹掉眼角的泪痕,笑的格外开心。
杨大力更是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班副,我跟老李不会给你丢人。”
“我这一年,去过工地,干过装卸,早就不是以前的青涩蛋子了,今年新兵训练,我俩必须是优秀新兵,给班副你争光。”
“咱们团不是铁甲团蓝军营嘛,等到时候下连,最强老兵也是我们俩。”
“好,一言为定。”陈默笑着点头。
没有在意两人的豪言壮语,只要人回来了,其他的都好说。
更何况,这俩人训练本身就不偷懒,整体还不错。
可陈默不在意,那是他身为营长,肯定不会再把优秀新兵,最强老兵的这种荣誉当做目标。
但并不代表,旁边的人不在意啊。
朱改团满脸呆滞的看着两个战友,他嘴唇都有些哆嗦。
乖乖!
在铁甲团喊喊成为优秀新兵,这没毛病,老兵都不会在意。
可你要说成为最强老兵,这是把整个团七八百个老士官置于何地?
那可是集合数个军区,甚至跨大军区抽调的老兵,全团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连队听说哪个老兵比较猛,比较牲口。
主要是牲口太多了,根本不显眼。
达不到物以稀为贵的程度。
全团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能跑出23分钟以上成绩的人都没几个,基本都是23分钟以内。
在这种地方,你谈最强?
连老炮这种五级士官,刘海那种三级士官,都不会说这种话了。
军中真不缺强兵。
这也得亏营长在跟前站着,负责接兵的那帮老兵,刚才听到了杨大力的话,也只是扫了一眼没动静。
否则,怕是等会,杨大力就得蹲在凳子上,哭着承认自己是读书人,不擅训练。
九十年代末,部队还没改革,这时候可别想着老班长会亲切待你两天再翻脸。
不存在的。
分班之后就能直接翻脸了。
几人闲聊了几句,李志昂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如今不是上等兵,而是连列兵军衔都没有的新兵。
不能搞特殊。
拉上正在吹牛逼的杨大力,告别陈默,在周围一众老兵那如同刀子一般的注视下,返回队列。
“完了!!”
冯俊岭瘪着嘴看向陈默:“班副,这老李跟老杨进新兵连恐怕要被盯上了。”
“没事,他们算是二次入伍,各方面都有基础,管的严点也能扛住。”
陈默咧嘴一笑。
不是他不帮忙,而是部队这种地方,就是这样的风气。
想要生存下去,那就得靠硬实力。
如果自己特意开口照顾,老兵肯定给面子,但两人也会被孤立,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杨大力和李志昂本身能力又不差,加上去年经历过几个月的新兵训练,基础队列,体能,射击,单双杠都有底子。
在新兵里脱颖而出只是时间问题,压力大点也理所当然。
在珠日河车站呆了一会,看着这一批新兵排着队登上运兵车,一个个初到草原,冻得浑身直打哆嗦。
陈默也没提醒。
知道这是老兵的下马威,后勤早就备好了适合当地气候的厚军装,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火力旺盛,冻个把小时也没事。
回到营区后。
团里的老兵就跟过大年似的,自主在营区外面列成长队,嬉笑着鼓掌欢迎新同志。
满学习更是支楞的不像样,这么冷的天,连军大衣都不穿了,整身常服组织新兵开会。
陈默转悠了一圈,就没再管新兵训练的事。
。。。。。。。。
时光如梭!
铁甲团在珠日河逐渐适应,时间很快来到2000年1月中旬。
这段时间,大草原这边基本没什么变化,不过下雪的频率小了很多。
而新兵连,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李志昂和杨大力两人确实没让人失望,颇有陈默当初在新兵时期的风采。
动不动就敢跟老兵较劲,虽说体能耐力各方面还差的远,但至少精气神挺足。
王路一那帮新兵已经训练了两个月,他们属于特殊类技术兵种,没有跟新兵连一起练习。
只是经过基础队列,内务,体能周,射击这几个阶段后,就开始根据他们各自学的知识,分配到不同连队实习。
等待着年后,跟新兵一起授衔。
一月下旬,陈默得到消息,王松合参加的准星班培训结束了,并且在京都参与了晋升仪式。
这家伙,可把陈默给紧张的不轻。
天天没事就让侦察连放飞银剑机群,以实验的名义,在珠日河外围镇子周围,还有道路上长时间悬停监督。
以备随时跑路出去巡逻。
但咱也不知道这次,老王是升官后心变大了。
还是突然对自己的人品,给予由衷的肯定,总之,陈默防备了五六天,愣是没见到人过来。
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2000年,1月28日下午午休时间。
陈默正站在办公室,盯着珠日河地图,计划着新年战备执行方案。
明天就是小年了,内地军区年度军事演习都展开了半个月。
他们这边连一点信都没有。
春季临近,珠日河的大雪也融化的差不多,没有先前那么冷。
大部队可以开动了。
就在陈默盯着地图,研究的入神时,办公室门外,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
“报告!”
“进!”
王路一推开门,伸着脑袋瞄了眼屋里营长所在的位置,发现对方正在观看地图。
她快步走进来,立正敬礼:“营长。”
“哦,路一啊,怎么了?”
陈默拿着记号笔标定位置时,抽空扭头看了一眼。
“营长,我想跟你汇报一个情况。”王路一抬手压了压帽檐,一双小手背到身后,身子前倾,小声的说道。
“这么神秘?”
陈默闻言,他笑了笑,随即放下记号笔指了指沙发:“坐吧,最近在医疗队还习惯吗?”
“挺好的。”
王路一挪动到沙发跟前坐下,她双眼注视着陈默道:“营长,我爸要来了。”
“啥玩意?”陈默神情一怔。
“但不是他一个人来。”
“咋了,带着你妈一块来?劝你回家?”陈默有些莫名奇妙。
就算老王升官了,也应该没这么飘吧?
中途退伍可不是开玩笑的。
“什么呀,我妈怎么会来这。”
王路一摇摇头,起身跑到陈默旁边,坐在他跟前,从口袋拿出手机在陈默眼前晃了晃。
“营长,我爸刚才打电话说了,他要来看我,让我等五六天。”
“你想啊,一个人来,从天水到这才多远,怎么可能五六天嘛。”
“我估计我爸会带人来。”
陈默近距离看着王路一那笃定的表情,一股不详的预感,突然在心头萦绕。
五六天,这老王八应该不至于骗自己闺女。
但这老家伙从京都回去都有好几天了,按说以他的级别,临近过年来看看自己家人,总用不着这么久吧?
一句话,乘坐直升机都能过来,就算开车也就一天的时间。
五六天都够把61师的主力开过来了。
等等!
主力?!!!
陈默扭头看了眼地图,再想想最近年度军事演习,他已经不止一次问过军部,有没有在珠日河的军演。
徐鸿徐参谋长的回应是有,不过一直没给消息。
不会是金城61师要过来吧?
如今的61师可不是以前的那个摩步师了,有了信息化示范营在里面夹着,有雷达营,有电子战大队,有无人机大队的编制。
正面对战,铁甲团可没多少优势。
毕竟,兵力差距太大了。
“大勇!!”陈默意识到不对,立刻朝着门外喊了一声。
“诶,来了。”
王建勇跑到办公室,看到他俩人肩并肩的坐一个沙发上,愣了一下。
他心里有些犯嘀咕,乖乖,都这么明目张胆了?
这么多地方不坐,非得凑一块?
可陈默哪还有心情理会他在想什么,神情很是严肃道:“去,通知全营所有干部去会议室集合。”
“新年战备提前拉响,通知各连,开始战备。”
“是!”
一直等王建勇离开。
陈默才扭头看向满脸迷茫的王路一笑道:“没事,你爸来的话,我会好好招待,放心。”
“你先回去工作吧。”
“好吧,那你有事去喊我啊。”
王路一起身离开,营里有正事她肯定不会耽误。
但她也不会想到,这一次提前报信,会让整个61师遭遇多大的“毁灭”性打击。
要知道。
如今的珠日河,铁甲团已经全面熟悉。
不再是三个月前初到此地。
提前备战的话,哪怕61师来两万人,估计也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