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兵战友相聚,这棉袄漏风了 (第1/2页)
返回宿舍。
陈默脱掉军大衣,抖掉上面的积雪,他参军两世加起来,咋地也有十几年了。
但真要比较的话,1999年的冬天,在这塞外驻军可以说是最苦的一年。
得亏当初去京都,提了建设营房的事。
否则的话,在这没山没遮挡物的大草原上驻军,寒冬腊月只会更难捱。
外面只要到了夜里,整夜整夜都是呼啸的狂风,夹杂着暴雪,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在内地军区可是碰不到的。
把王路一的手机从口袋掏出来,找了身干净的夏装,把手机包起来塞到暖气管跟墙壁之间的缝隙里。
试试烘一夜能不能开机。
反正在陈默的印象中,诺基亚这玩意生命力没这么脆弱。
要么就是低温导致失灵,要么就是没电了。
不会这么容易坏。
若是明天还开不了机,大不了丢给刘唐那几个科学院过来的导师,以这帮人的能力,收拾个手机估计还是没多大问题。
。。。。。。。。
第二天清晨,还没到起床哨吹响。
陈默便早早起来,查看了下手机,发现已经能够正常使用后。
他顺手交给王建勇,叮嘱让他放在行政楼执勤岗,见到刘敏再给对方。
自己则是穿戴整齐,带上一队侦察连和警卫大队执勤的老兵,带上85式冲锋枪,班组机枪,和单兵火箭筒等武器,压上实弹,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边防团交界处巡视。
每年的大雪封路期间,都是边境线最不安稳的时候,尤其是他们这个地方距离京都不远,防卫更不可能松懈。
陈默带兵出动,倒不是为了去巡视打仗,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查看夜间八十多个执勤哨的情况。
没有在珠日河执勤过的人不会明白。
这个地方可不光是草原,距离营区几十公里外就有一道成吉思汗边墙。
边墙附近有查干包山地地形,山地地形南北是督新草原和乌登草原。
这么大的地方,每一个执勤哨只有一名战士值夜勤。
漫长的黑夜,草原上狂风不断,伸手不见五指,手电筒那点微弱的光芒,根本不起作用,有跟没有也没什么区别。
夜间狂风的怒吼,还有不知名动物的吼声,是会放大执勤战士的恐惧。
天亮之前陈默带一队人去各个执勤岗,把执勤的战士一个个换回来,几乎都成习惯了。
毕竟,老兵也是人啊。
突然来到塞外,谁都没有经验。
营长作为整个铁甲团的主心骨,这时候必须站出来,冲在第一线。
安抚所有执勤的老兵。
黎明前最黑暗的这段时间,若是能够听到成队的战车轰鸣,或者看到一个个熟悉的战友面孔。
这种对熬了一夜执勤战士的救赎感,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陈默坐在92式装甲车内,手中拿着指北针,一边观看终端指挥系统的方向以及哨岗定位,一边看着老式指北针。
新式装备确实好用,但在这种极端天气里,随时可能因为天气失灵,或者其他突发情况失去作用。
所以,交替印证才最保险。
很快,车队来到第一处执勤岗附近,数辆装甲车顶舱打开,几名老兵戴着夜视仪用手电筒统一给哨岗打信号灯。
等车队抵达哨岗跟前时,执勤的战士身躯挺立如标枪,抬手敬礼,向着新来的战友无声交接岗位。
每当这个时候。
陈默总是从后舱门下来,看着岗位替换完成,和新的执勤战士相互敬礼后,再乘车离开。
不需要语言交流。
使命也不需要去谆谆提醒。
一切都在不言中进行。
所有哨岗替换一遍,再到边境范围将警卫大队巡逻的战士,替换一遍,就开始返程。
蓝军营无论是警卫大队还是侦察连,基本没有实战的经验。
所以每一队当中,都会有以前响箭小队过来的人,在里面充当向导。
徐参谋长特意安排,特种小队过来一个加入铁甲团,不是没有原因。
而今天,第一批配合边防团行动的干部,同样需要替换下来,就是胥东和张川。
看着两人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钻进装甲车内,使劲的搓着手取暖。
陈默笑了笑,命人将装甲车顶部的机枪盖打开,给车舱里坐的战士一人让了根香烟。
随后看向张川和胥东道:“怎么样,你们这几天配合边防军巡逻,有没有什么异常?”
“害”
“能有什么异常,就几个捞偏门的小毛贼,趁夜过线,被我们抓住交给了边防军,别的也没啥。”
张川龇牙笑道。
对比以前在响箭特战营那种训练和作战频率,他被调到铁甲团,都属于享福了。
“你呢老胥?”陈默又转头看向胥东。
“我没事,挺好。”
胥东微微摇头,依旧秉承着能不开口说话,就尽量少开口的原则。
对于总部安排警卫局的人过来铁甲团,起初,陈默还以为团里在塞外扎根后,应该会把人调回去。
毕竟,在军营里可不会有什么事情。
再说了,警卫局培养精英不易,这种人,不会浪费在野战基层单位内。
陈默一开始,让他们四个帮忙训练警卫大队,也仅仅只是帮忙而已,没打算让他们真的加入。
随时做好总部调离四人的准备。
谁知道,这段时间,总部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而胥东这四人在警卫大队还真混上瘾了。
明明没有他们的出勤任务,但还是选择跟着警卫大队,端着冲锋枪巡逻,连平时不离身的手枪都不往外露了。
搞的比张川这个大队长都积极。
看着两人见烟比见了媳妇都亲,一个个嘴里就差能跟烟囱比了,陈默也没在询问,估摸着边境巡逻期间是不允许抽烟。
他把身上剩下的大半包,全部丢过去。
而后,坐在车里望着机枪孔外,逐渐亮堂的天空。
等再次回营,差不多到了上午九点多。
营区其他连队的训练已经展开。
珠日河驻军平日里可以说是非常枯燥,侦察连和警卫大队的职责暂且不论。
单单其他连队,每天早操结束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整理内务,而是趁着身体活动开,拿着铁锹,扫帚去清理营区和外围的积雪,用运输车把雪拉到远处倒掉。
为白天的训练腾地方。
新兵那边则是照常训练,如今,距离王路一他们进入铁甲团已经过去一个月。
基础队列和内务勉强能够达标。
这十几个技术兵种,身上总算是带点兵味。
但就在这时候,又一批新兵到了。
12月27日,下午三点左右。
陈默正背着手在车炮场周围,查看装备签到表时。
王建勇,满学习两人,开着车着急忙慌的冲过来。
“营长!!”
王建勇率先从驾驶位上下来,满脸带着笑意道:“营长,连长还有老炮他们回来了,刚才打电话,说再有半个小时军列能到镇上。”
“咱们团也有新兵了,我们要去接吗,还是让后勤派车队过去。”
“接!”
“必须接!”陈默笑了笑,这可能是最近唯一的好消息了。
新兵就代表着新鲜血液,这时候来到团里,能带动不少老兵的积极性。
看到老满鬼头鬼脑的在后面偷看,陈默忍不住笑骂道:“狗日的,你还瞄什么呢?”
“你是新兵连的连长,过来这批新人我可就交给你带了,要是带不出水平,你就收拾收拾行李,还滚回你的供应排去。”
“是!”
满学习听到还要回后勤,当即立正道:“放心吧营长,交给我不会有意外。”
“我主要是想问问,这次过来这么多新人,三个排长不够用了啊。”
“起码得调二十多个老兵,担任各班班长副班长,营长,我找哪个连队要人?。”
闻言,陈默这才抬手拍了拍额头。
大意了。
主要他也没有带新兵的经验,最近营里一直忙,各项工作连轴转。
教导员也是个半吊子,唯一有经验的程东又去接兵了,陈默都把新兵连的框架给整忘了。
炮连和防空连的连长倒是提过,可陈默当时记住,转头又给忘了。
“这样,接新的事你不用去了,去找炮连的郑连长,各连除了警卫大队和侦察连,其他连队有带兵经验的老兵随便你挑。”
“训练先停了。”
“营区做好迎新准备。”
“有以前的条幅绶带什么的都备着,通知食堂,今天晚上伙食改迎新面。”
“是!”
满学习答应一声,转身离开。
铁甲团的干部和战士,正好形成两个极端,战士群体是老兵太多了,几乎都是士官。
而干部群体,又太年轻,大多都没有经验,整体风气是不错,年轻干部知道跟老兵学习,加上有程东,还有炮连,防空连这些老干部压阵。
再加上陈默指引方向,团里大问题没有。
但遇上一些急事,或者需要提前筹备的事,难免就会出现各种遗漏。
眼下,就是最后的例子。
等老满跑远,陈默把剩下的一些签到表全部检查完之后,坐到后排道:“走,先去后勤连接上朱改团,冯俊岭。”
“得嘞!”
王建勇回应一声,踩着油门,吉普车发出轰隆隆的咆哮声。
朝着后勤连驻地开去。
。。。。。。。。。。。
另一边。
由程东带老兵接新回来的军列,在下午三点半时,缓缓停在了珠日河镇。
时隔一年,重新穿上军装,再次参军的李志昂和杨大力,看着他们入伍的地方到了,两人眼窝里皆蓄满了泪水。
望着外面被雪花覆盖的大草原,激动到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没有人知道,一名准列兵在新兵连努力三个月,综合成绩在全连不说前三名,至少能排到前十名的李志昂。
刚下连正准备大展宏图,成为一名合格侦察兵时,突然通知被裁军的那种绝望。
脱下军装的那两个月,他在老家每时每刻都在怀念军营的生活。
那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军人,从青涩到成熟人所呆的地方,每天什么都不用想,成绩才是王道。
累!但很充实。
裁军后。
他回家调整了几个月,跑到藁城饭馆里找个杀鱼传菜的工作,本以为这辈子没有机会再穿上军装。
却不曾想,武装部的干部跑到他们家里通知,说如果还愿意参军的话,可以准备准备报名了。
当时李志昂都差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专程去了趟武装部询问,得知是以前的老单位召集。
李志昂差点没高兴疯了。
天天在村里练跑步。
后来报名,体检,政审,所有流程走完,到接兵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去年新兵期八班班长周勇杰,也就是老炮接的他。
从老班长口中,得知去年的班副,如今已经不是一名优秀的侦察兵,而是蓝军营的营长。
比侦察连长官还大。
李志昂足足呆愣了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心里是既期待跟班副见面,又觉得老班长是不是忽悠他了。
毕竟,就算他再不清楚部队里面的职位,也知道营长那是什么级别啊。
一路上,李志昂都是火急火燎的等待着再次见到班副。
可奈何,新兵乘坐的军列,路权太低了,从冀省出发,到晋北集合,短短一段路,足足走了两天。
中途不停的需要给其他列车让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