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41章 顾峻薨,一将功成万骨枯(求月票)

第41章 顾峻薨,一将功成万骨枯(求月票)

第41章 顾峻薨,一将功成万骨枯(求月票) (第2/2页)

大宋直接从内外皆乱的局面,变成了如今的这般,甚至从头到尾,大宋都没有主动出击过,如今还获得了利益。
  
  这又岂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但关于顾睿的种种,却是丝毫没有泄露半分。
  
  其实顾峻原本是想要为顾睿造势的,但最后却又被顾睿给拦了下来。
  
  他这种性格的人,本就适合藏于幕后。
  
  时间匆匆而逝。
  
  随着四方边疆的彻底稳定,整个大宋的漕运问题也是处理的愈发迅速。
  
  四方调配之下。
  
  一切的问题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迎刃而解。
  
  新开航道通水路.
  
  在顾氏一众专家的分析之下,各地漕运网同样也在不断被更新迭代。
  
  在汴河等水流不稳、泥沙易淤的河段,这些人系统地推广了“分级节水坝”与“双门复闸”的组合。
  
  虽然这并非前所未有的奇技淫巧,唐代已有类似雏形,但顾氏的这些专家们却是将它们标准化、系统化,在关键航段密集设置。
  
  漕船行经,如同登上一级级平缓的水阶,过往令船夫闻之色变的险峻河段,化作了安全可控的坦途。
  
  这看似只是效率的提升,实则从根本上降低了航运的风险与损耗,使得大规模、定期的漕运调度成为可能。
  
  而随着航运的彻底畅通。
  
  大宋也顺其自然的再次迎来了一波经济大复苏。
  
  一艘艘商船从沿运河而行。
  
  除此之外,顾峻更是根据此次航道的改变,在各地新规划起了城镇。
  
  这当然是顾易的想法,漕运是大宋当前最为有利的利器,其背后所蕴藏的经济自是要好好开发一下。
  
  当然,顾易也只是提出想法。
  
  具体的种种还是要顾峻以及朝中的大臣们认真分析。
  
  这并非盲目兴建新城,而是要根据地势,以及周边的各种因素来认真考虑。
  
  这是一套关于漕运的整体革新。
  
  而在一众大臣的努力之下,这些问题也是立刻便讨论出了章程。
  
  首先,就是真州、楚州、泗州等本就因转搬仓而兴盛的节点,被赋予了更明确的定位。
  
  调动资源,在这些地方增筑码头、扩建货栈,并仿汴京制度,设立官营的场务以平抑物价、管理市场,让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
  
  其次,在一些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且地理位置关键的支流交汇处,顾峻便以朝廷名义,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四方商民前来定居、开设作坊与商铺。
  
  这一切的手段都极其的自然。
  
  在成熟的贸易体系之下,各地的百姓与商人们也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而随着这一系列的举措相继施行。
  
  整个大宋仿佛亦是再次活了过来,那种沉重的气氛消散在了无形之间,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全新的活力。
  
  这股崭新的活力,并非源自朝廷威严的诏令。
  
  而是从每一处得到滋养的市镇码头、每一条恢复繁忙的河道旁自然萌发。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
  
  纵使他这千年以来看过了太多太多的盛世,但大宋当前的这种盛世,仍是当为其中之最。
  
  当然,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
  
  大宋目前所占据的国土毕竟本就是富裕之地,再加上种种的改革以及商业的发展,其实便已经注定了这一点。
  
  不过这也让顾易不由得有些期待了起来。
  
  以大宋目前的各方面发展,若是真的能够做到一统天下,那将会带动多少的发展?
  
  会不会让整个九州都再次爬上一个台阶?
  
  到了那时
  
  再加上顾氏如今对于拓海的发展,会不会让一个全新的时代提前到来?
  
  这一点,极为可能!.
  
  时间匆匆而逝。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的争斗结束了。
  
  在裹挟的大势的情况之下,李谅祚最终仍是灭掉了没藏讹庞,将整个西夏的权利都掌控在了手中。
  
  而也正如顾峻所言,就在掌权之后,李谅祚便再次定下了与辽国的盟约,甚至还主动送去了贺礼。
  
  此举,无疑是更加让当前九州的局势僵持了起来。
  
  三国之间皆是再次迎来了一个缓和期。
  
  辽国与西夏舔舐伤口。
  
  大宋同样也在不断恢复着此次漕运失控所带来的种种消耗。
  
  而顾峻再次回到了以往的那般生活,开始着重的处理起了国内的种种。
  
  漕运朝政利益平衡。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来亲自把控。
  
  要说有什么不同.或许也便只剩下了对顾睿的教导。
  
  而就在这番劳累之下。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去,顾峻亦是迎来了自己的终点。
  
  病榻之前,已褪去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沉凝的顾睿紧紧握着父亲枯瘦的手,泪水止不住的落下。
  
  顾峻的脸色灰败,但眼神却依旧带着一如既往的清明与审慎。
  
  “睿儿.”他的声音微弱,却字字清晰,“为父.怕是要先去见列祖列宗了。”
  
  顾睿喉头哽咽,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滑落,只是更用力地握紧了父亲的手。
  
  顾峻的目光缓缓扫过挂在墙上的那幅巨大堪舆图,那是他望了一生,却始终都没有对外踏出一步的志向。
  
  他艰难地喘息了几下,才继续道:“我顾氏能有今日,非是一人之功,乃一代代仙人筚路蓝缕,步步为营所致。”
  
  “切记.切记!”
  
  “一将功成万骨枯万不可因一时之势,一时之怒,而.而轻启战端,葬送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他回转目光,深深地看着儿子,仿佛要将最后的力气灌注到他的骨血里:“你的才智,远胜为父,这是好事。”
  
  “但能力愈大,责任愈重。”
  
  “守成.开拓,皆需顺势而为,谋定后动。”
  
  “这大宋的江山.与顾氏的家业今后,便托付于你了。”
  
  “父亲.”顾睿的声音带着颤抖,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承诺:“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顾峻看着他,眼中仍是满满的担忧。
  
  但那忽然传来的心悸感终是打断了他的思绪,让他再也说不出来什么了。
  
  瞬间,他的眼神之中终是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疲惫。
  
  他再次缓缓看向了那副九州堪舆图,缓缓抬起了手似不甘,又似无奈,用尽最后的力气再次道:“莫要将我葬入巨鹿.以丢先人之名”
  
  说话间,他深处的手不由自主的握成了拳头,身体也是缓缓向前探去。
  
  但任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
  
  却也并未碰到那近在咫尺的堪舆图。
  
  就像他这一生,始终未能真正踏出那一步那般,带着他所有的志向,彻底闭上了那浑浊的双眼。
  
  ——————
  
  “天佑七年春,汴河泗州段冰凌壅塞,水道崩陷,漕运遂绝。
  
  粮舶沉没者廿七,滞淮南者数千,京师震动。帝忧形于色,以问太傅顾峻。
  
  时夏辽窥边,烽燧频传,内外交困,朝野惶惶。
  
  峻奏对曰:“事有缓急,策分三重。速浚河道,一也;稳粜平籴,二也;疑兵惑敌,三也。”
  
  乃举包拯巡京师,禁囤积,范仲淹开辅道,通陆运。
  
  又发常平仓尽济民食,或谏以为危,峻正色曰:“民为邦本,仓廪虚可补,民心散不可收。”
  
  遂定策。
  
  当是时,夏主谅祚幼冲,权相没藏讹庞秉政,联辽入寇。
  
  峻子睿献离间计,阴纵商贾,异市于二国:许西夏以利,示羸弱之形;绝辽邦之贸,彰问罪之态。复遣弟鸿伪辽骑袭西京道,喊“收复故土”而遁。夏辽相疑,兵锋渐弛。
  
  峻乃督工部以“凝灰泥”筑堤,其法取瓷砾熔渣,合糯米灰浆,遇水弥坚。
  
  旬日间堰塞尽通,漕船复行如织。
  
  夏人内乱,谅祚收没藏氏权;辽使奉书乞盟,岁贡倍偿。
  
  论曰:峻承累世之烈,虽无开疆之锐,而有守成之固,当漕渠溃决,二虏交侵之际,能安黎庶于内,折樽俎于外,使社稷危而复安,其殆社稷之良弼乎!
  
  观其用子侄之谋,行阴阳之策,虽古之张陈,不是过也。
  
  然终身未尝轻启边衅,老成谋国,顾氏遗风存焉。”
  
  ——《宋史.顾氏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