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归去 (第2/2页)
邵勋站起身,看着女儿和外孙女,怜惜之意更浓。
「蕙晚,你要随我回京中么?」邵勋问道。
王蕙晚茫然地摇了摇头。
邵勋将她扶起,又把外孙女抱入怀中。
外孙女有些累了,似乎想睡觉。邵勋轻轻抱着,出了卧室。
「陛下,甲坊令在外边等着。」童千斤禀报道。
「让他和王家人一起操持丧事吧。」邵勋顿了顿,又道:「桑梓苑令空出来两月有余了吧?罢了,你不知道。」
「让王羲之为朕草拟敕书。」邵勋一边轻轻摇晃着外孙女,一边说道:「何审调任桑梓苑令,即日赴任。甲坊令徐铉出任广成苑令,操持完丧事后再赴任。」
「遵命。」童千斤应道。
******
王家人来到宿羽宫后,邵勋便去了广成宫。
夜色如墨,他摊开纸笔,在灯下写写画画。
大梁朝的东宫制度,可以参照前代的魏晋,也可以参照南北朝及隋唐,再往前或往后,都不太适宜了。
东宫品级最高的官员便是「三太」、「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虽言六个,但大多数时候并不齐,或二或三,或四或六都有。
最少的情况下只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两个,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三太三少之外,还有一个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总领宫事,那么一般不置太子詹事。
如果太傅、少傅只是加官,并不实际管事,那么就设太子詹事,总领宫事。
太傅、少傅实际管事的情况下,就会有僚佐,如丞、主簿、五官、功曹史、主记门下史、录事以及诸曹官。
邵勋想了片刻后,在纸上写下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八个字,没写其他二太二少。
写完后,又在这两个官位旁边各写了一些幕僚职位,
很明显,这是要太傅、少傅实际管事,不置太子詹事了。
这个时候,他又顿了顿,似在思考。
东宫属官又分两类。
一是「全职」东宫属吏,即不在外朝任职,二是「兼职」东宫属吏,即本身有外朝职务,同时又兼领东宫职官。
大多数情况下,全职官和兼职官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晋武帝时侍中任恺兼领太子少傅、卫将军杨现领太子少傅,甚至还有宗室、三公兼领东宫傅保的。
这种兼职官最为微妙。
普惠帝司马衷能力不足,他当太子时自然要重臣辅佐。
但有的时候又变味了,不是辅佐,而是压制东宫集团,将太子架空,只能负责修书、祭祀、接待、仪礼这些鸡肋般的事情。
毕竟,这些兼领傅保,且实际管理东宫事务的外朝重臣,很显然是皇帝的亲信,执行的是皇帝的意志,太子没法和这些人对抗,最终只能丧失权力,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只能搞些边边角角的事务。
同时这也是一种相对体面、相对高明的办法,对外给人重视太子的感觉。
你看,开国元勋都给太子「打工」,你敢说太子不受信任?
邵勋思来想去,最终决定采用普武帝司马炎的策略,以外朝重臣兼领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总领东宫僚属。
「以尚书左仆射梁芬领太子太傅,以枢密监陈有根领太子少傅。官事无大小,皆由二傅领之。其训导者,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省太子詹事。」邵勋在纸上写下一段话,
「以安定太守垣喜为太子左卫率,以义从军副督刘达为太子右卫率。省前、
后二卫,左、右卫各置兵千员,自禁军、府兵子弟中募集。」
写完这四个职位后,邵勋便搁下了笔,仔细看着。
其他职位还有很多,如中庶子(相当于侍中)、中舍人(黄门侍郎)、食官令(太官令)、庶子(中书监令、散骑常侍)、舍人(中书侍郎、散骑侍郎)、
洗马(秘书)、率更令(光禄勋、卫尉)、家令(司农、少府)、仆(太仆、宗正)等,总数十员,配上傅保、左右卫率,就是一个精简版中枢朝廷。
这些职务确实重要,但没那么重要,邵勋还要与人商议一下。
青烟袅袅升起。
邵勋将刚刚写过字的纸凑近灯火,付之一炬。
二月十七日夜,邵勋来到灵堂之中,宾客们尽皆低头,避散而走。
默默添了些灯油后,连夜离去,返回汴梁。
丞相王衍没有来,因为他也老了,精力比起去年断崖式下降,最近还偶感风寒,真的动不了身。
两个老登之中,他真没梁芬身体好,后者到现在都神完气足,令人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