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军班师,十万军户 (第2/2页)
听到这话,阿尔库斯大喜若狂。
激动的站起身来,对着李骁鞠躬道:“谢大都督。”
“末将今后,当谨遵大王和大都督之命,为大王和大都督守好高昌……”
一通表忠心的话,李骁一个字都不信。
但不妨碍他对阿尔库斯的利用。
这段时间来,李骁扩张的速度太快,根基不稳,的确是没有多余的人手和兵力去控制高昌。
只能通过阿尔库斯这个‘回鹘奸’去间接控制。
此人虽然背信弃义,趋炎附势,但的确是一条好狗。
毕竟他想要当好这个权臣,甚至在日后坐上高昌王的位置,就少不了北疆的支持。
“两天后,本都就该返回金州了,除了会将塔吉古丽带走,还会给你留下一万两千名壮丁。”
“你安置好这些人,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种地。”
“今后,高昌国种出来的粮食,全部由我金州收购。”李骁沉声说道。
而听到这话的阿尔库斯就更加激动了。
后面的话先不管,最重要的是,李骁要走了。
那么从此以后,高昌就是他阿尔库斯说了算了。
高昌相国,手握重兵,当代版曹操~
阿尔库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未来可期啊!
“末将定然管理好那些贱民,为大都督种出更多的粮食。”阿尔库斯立马表忠心说道。
此次东征,李骁带回来了十万名士兵和百姓。
至少一年之内,这些人是没有办法自给自足的。
而金州同样也无法供给这么多人的日常口粮,所以这就需要从大漠和高昌国购买了。
天山南北的走廊,土壤肥沃,水草丰盛,有很多优质粮田。
大漠那边已经开始进行军屯了,再加上高昌国的粮食,应该可以挺过这一两年的时间。
更何况,之前攻打高昌城的时候,金州军从城中同样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足够十万人吃很长时间了。
至于李骁留下来的一万两千名壮丁,都是当初攻打高昌城的俘虏。
原本有两万人,经历了西夏之战,只剩下了一万五千多人。
随后,李骁挑选出了三千名年轻强壮,立下战功,且出身低微,原本就是高昌奴隶或贫民的战俘,准备带回金州。
而留下的一万多人,要么年纪太大,要么身体残缺,带回金州的话,只是负担。
索性就交给阿尔库斯管理,让他们继续种地。
宴会结束,李骁将塔吉古丽抱进了帐中,狠狠的折腾了一夜。
这一次,李骁没有返回高昌城,而是直接从哈密力率军北上,从柳条沟越过了天山山口,进入了大漠。
一万多名士兵,加上十万百姓,浩浩荡荡,无穷无尽,非常壮观。
王大牛,就是玉门关的那名守城队头。
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用一匹马和两匹骆驼,拉着自己的全部家当,来到了大漠。
“爹,我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还有多久才能到金州?”
他的大儿子只有十五岁,牵着一匹骆驼,忧心忡忡的向王大牛问道。
他能明显的感觉到,骆驼上的粮食,已经少了一大半。
再这样下去,他们全家就要饿肚子了。
“还有多久?”
王大牛牵着另一匹骆驼,抬头看向四方,无边无际,一片荒凉,看不到尽头和希望。
他的脸庞上闪过了一丝落寞和无奈,咬着牙说道:“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到了。”
可惜,他也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到金州,只是不想让妻子孩子们,失去信心而已。
“爹,我累了,我想回家!”
年仅四岁的小女儿哭闹道。
和很多沙漠中长大的孩子一样,她的脸色枯黄,皮肤粗糙,完全就是一个小土妞。
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小女儿脚上的鞋早就被磨破了,好在后来粮食越来越少,她才能骑上骆驼。
但是长时间的枯燥行军,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个折磨。
不只是她想家,其他孩子同样也想回家!
“回家?”
“我们回不去了。”王大牛苦笑说道。
这并不是他们愿意回去就能回去的。
准确的说,他们全部都是战俘。
金州人没有杀他们,没有让他们家破人亡,更没有抢他们的粮食、牲畜,已经算是大发慈悲了。
所以,王大牛可不敢要求太多了,老老实实的跟着去金州就行。
毕竟比起这个时代的其他战俘,他们一家人算是非常幸运了。
“以后,金州就是我们的家。”王大牛的妻子,一个面相略带苍老的女人,安慰女儿说道。
大儿子则是沉声说道:“那些金州军还说,等我们到了金州之后,就会给我们发放土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王大牛摇头苦笑,自己的儿子有些天真。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哪会正眼对待他们这些普通百姓?
王大牛猜测,金州军只是单纯的需要他们这些百姓去种地,至于土地的所有权,就不用想的。
能在金州当个佃户混口饭吃,不让全家人饿死,王大牛就已经满足了。
就这样,无数百姓和王大牛一家人一样,怀着对未来的迷茫,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大漠。
但是慢慢的,这些人的目光中便是浮现出震惊。
因为当越过天山之后,映入他们眼前的,乃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时至夏日,天山的冰雪融化后,流淌而下,滋养了南北两侧大量的肥沃土地。
自古以来,这里都是西域的粮仓,养育了无数百姓繁衍。
原本,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回鹘人的。
随着别失八里战争的爆发,李骁对大漠的回鹘人进行了清算,将他们的土地全部收归都督府所有。
虽然设立了营田司,带领一万多名战俘进行军屯,但是依旧还有大量的土地闲置了下来。
杂草伴随着禾苗,开始了猛烈的生长。
王大牛一家人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副景象,碧蓝的天空之下,大地上一片青绿。
四周全都是一望无际的良田,在微风中,翠绿的禾苗轻轻摇曳,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散发着勃勃生机。
“这里就是金州吗?”
“本以为会非常荒凉,没想到也会有这么多农田,比起敦煌要好太多了。”王大牛感慨说道。
敦煌的土质严重沙漠化,仅有少量土地适合耕种。
王大牛一家人,在玉门关虽然也有土地,但是收成并不算太好。
还需要王大牛在城门收受商人的贿赂,一家人才能吃的饱饭。
本以为,金州会比敦煌还要荒凉,哪成想,他们见到的竟然是这么一副壮观的景象。
到处都是良田。
“我们以后,要在这里生活吗?”妻子面带希冀的说道,眼睛里面都在放光。
今后即便是给别人种地,但是一家人分得的粮食,肯定也比在敦煌的时候要多。
这样一想,王大牛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很快,一群身穿皮甲的金州军士兵,骑着战马来到了他们面前。
所有百姓的目光随之望去,只见一名士兵掏出了一本名册。
这一路上,李骁已经对所有的百姓进行了简单的登记造册。
主要是为了统计人口,统计户数,方便进行管理。
那名士兵拿着名册大喊道:“王大牛!”
听到自己的名字,王大牛瞬间一愣,甚至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家人都在身边,好事坏事都躲不过。
于是,硬着头皮走了出来:“我是王大牛。”
年轻的金州军士兵看了一眼他,沉声说道:“凡是喊到名字者,都要回答‘到’。”
“不要回答其他乱七八糟的。”
这是李骁治军的规矩,所有士兵在听到长官呼唤的时候,都要回答‘到’。
说着,士兵再次大喊:“王大牛。”
“到!”王大牛立马回应。
士兵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你的家人出列,站到这边来。”
在王大牛一家走过来后不久,又有七户人家过来。
最后,两名金州军士兵骑马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其中一名三十岁左右的汉子,看向他们八户人家说道:“我叫周大生,今后就是你们的什户。”
“旁边这位,名叫刘二愣,是你们的副什户。”
“从此以后,我们都是金州军的军户。”
周大生和刘二愣两人,原本就是大漠的百姓,后来跟随李骁南下高昌,又征战西夏,立下不少功劳。
此次两人被分别任命为正副什户,负责管理王大牛这八户人家。
不只是他们,很多金州士兵都升了官。
尤其是很多老金州人,保底都是一个什户。
这两万多户百姓,将会全部被打散,分别由老金州人,和立功的士兵进行管理。
“军户?”
王大牛等人面面相觑,军户的存在由来已久,就是每一户人家至少都要出一名壮丁去当兵。
而相应的,军户也会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就像是唐朝的府兵,元朝军户兵,明朝的卫所兵,清代的八旗兵,都属于军户。
军户的本质就是兵民合一,平时耕牧,战时出征,身份世袭,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草场。
王朝前期,军户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存在,到了王朝中后期,军户制度才会没落。
但现在,西域有大量的无主土地,正是适合发展军屯和军户的时候。
“咱们这个军户也不白当。”
“你们看!”
“那片耕地,都是咱们十户人家的。”
随着周大生的手指方向,王大牛等人的目光望去,脸庞之上瞬间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都是,我们的~”
王大牛声音颤抖,语气很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