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委婉拒绝 (第2/2页)
陈建军也拿起签字笔,两人分别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交换合同,又在对方的合同上盖了章。
看着合同上鲜红的印章,林宇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青山村的海产,终于正式走进了南方市场。
签完合同,陈建军留林宇和张弛在公司附近的餐厅吃饭。
饭桌上,陈建军还跟林宇聊起了鲜货合作的事:“林先生,谢哥跟我说你们村还有新鲜的鲅鱼和黄花鱼?要是能保证新鲜度,我们可以帮你们对接餐饮连锁店,他们对新鲜海产的需求量很大。”
林宇眼睛一亮:“没问题!我们村的渔船都是当天出海当天回港,鲜鱼能保证在十二小时内送到广州。要是陈总感兴趣,下次我带样品过来,咱们再细谈。”
“那太好了!”陈建军笑着举起酒杯,“来,为咱们的合作,也为以后的鲜货合作,干杯!”
“干杯!”
林宇和张弛也举起酒杯,三人的酒杯碰在一起,清脆的响声在餐厅里回荡。
林宇看着眼前的陈建军和张弛,心里满是希望。
这次广州之行,不仅签下了干货订单,还为鲜货合作打下了基础,青山村的海产生意,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吃完饭,张弛开车送林宇回渔港。
签完合同的第二天一早,张弛就如约来接林宇,按照之前的约定,要带他去看看青山村干货的销售终端,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和连锁餐饮店。
“林先生,咱们先去惠民超市的总店,那里人流量大,也是咱们第一批铺货的重点渠道,正好能看看消费者的反馈。”张弛一边开车,一边跟林宇介绍。
半小时后,两人走进惠民超市的干货区。
刚靠近货架,林宇就一眼看到了印着青山渔村字样的包装袋。
海带丝和海带结整齐地摆放在中层货架,扇贝干则放在透明展柜里,旁边还贴着“产地直供、无添加”的宣传牌。
林宇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办事效率竟然这么高,这么快就将货品摆上了。
两人正说着话,超市王经理走了过来,看到林宇,热情地打招呼:“这位就是青山渔村的林老板吧?久仰!你们的货质量确实好,能不能弄一些新鲜的鱼获来卖?”
“新鲜海产?”林宇心里猛地一喜,眼睛瞬间亮了。
鲜货的利润比干货高不少,要是能打进超市生鲜区,无疑是拓展市场的好机会。
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半步,刚想开口应下,脑子里却突然“咯噔”一下,涌上的喜悦瞬间被冷静压了下去。
他想起出发前跟谢宝运聊过的冷链问题。
现在这个年代,北方的冷链物流刚起步,像样的冷藏车没几辆,从青山村到广州,光在路上就得两天,为了保证鲜鱼不腐坏,得用冰袋一层一层裹着,还得每隔几小时换一次冰,成本比干货运输高了三倍都不止。
而且广州靠海,本地鱼获又多又新鲜,早上捕捞中午就能上货架,价格还比北方运过来的低,就算他们的鲅鱼、黄花鱼品质再好,加上高昂的运费和损耗,到了超市货架上,价格优势根本站不住脚。
“要是硬着头皮做,说不定不仅不赚钱,还得赔本,反而砸了‘青山渔村’的招牌。”林宇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脸上的笑容也收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犹豫。
王经理见他没立刻接话,还以为他在考虑供货能力,又补充道:“林老板,咱们超市生鲜区客流量大,只要你能保证新鲜度和供应量,我给你留最好的陈列位,销量肯定差不了!”
林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惋惜,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语气诚恳地说:“王经理,谢谢您这么信任咱们‘青山渔村’,其实我们村确实有新鲜的鲅鱼、黄花鱼,都是当天出海捕捞的,品质绝对没问题。但说实话,现在这情况,我真没法跟您保证鲜货供应。”
王经理愣了一下,疑惑地问:“是供货量跟不上?还是有其他难处?”
“主要是运输的问题。”林宇解释道,“您也知道,我们村在北方,离广州这么远,现在冷链物流还不太方便,鲜鱼从村里运到这儿,得两天时间,光冰袋和人工成本就很高,而且路上还有损耗,到了超市,价格肯定得比本地鱼获高不少。您这儿的顾客买鲜鱼,图的就是新鲜实惠,咱们的鱼虽然好,但价格没优势,怕卖不动,反而耽误了您的货架资源,这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