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委婉拒绝 (第1/2页)
几天后海兴号货船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渔港时,天刚蒙蒙亮。
海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远处的集装箱码头灯火通明,大型吊车正忙着装卸货物,一派繁忙景象。
林宇扶着船舷,看着眼前陌生又热闹的港口,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这是他第一次来广州,也是青山村的海产第一次走进南方市场,这趟行程,容不得半点差错。
“林先生,这边!”船刚停稳,岸边就传来一声呼喊。
林宇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举着写有“青山渔村林宇”的纸牌,正朝着他挥手。
年轻人身边还站着两个工人,手里推着平板车,显然是来接货和接人的。
“你好吗,我是林宇。”林宇跳上岸,快步走过去,伸出手。
来之前谢宝运特意跟他说过,对接的是广州“鲜润干货批发行”的采购经理张弛,为人爽快,做事靠谱。
张弛赶紧握住他的手,笑容热情:“林先生一路辛苦了!谢哥早就跟我打过招呼,说您今天到,我特意提前半小时过来等。
货都在船上吧?我们先把货卸到仓库,再去公司签合同,您看行吗?”
“没问题,都听张经理安排。”林宇点点头,指挥着船员们和工人一起卸贷。
海产干货都用防水纸箱装着,外面还裹了一层塑料膜,拆开检查时,每一包海带丝都干爽整齐,扇贝干也颗粒饱满,没有一点受潮的痕迹。张弛拿起一包扇贝干,捏了捏,又闻了闻,满意地说:“林先生,你们这货的质量,比谢哥寄的样品还好!看来咱们这长期合作,没选错伙伴。”
卸完货,张弛带着林宇坐上了停在岸边的人力车,往市区的“鲜润干货批发行”驶去。
广州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早餐店飘出的粥香、路边小贩的吆喝声、来往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南方城市的烟火气。
林宇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暗暗盘算:以后要是鲜货合作谈成了,说不定得在广州设个临时仓储点,这样能更快把货送到客户手里。
半个多小时后,人力车停在一栋六层的写字楼前,“鲜润干货批发行”的招牌挂在三楼,格外显眼。
走进公司,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干货样品,玻璃展柜里的海带丝、紫菜、扇贝干分类整齐,标签上还标注着产地和价格。
张弛带着林宇走进会议室,桌上已经摆好了合同、签字笔和一杯刚泡好的普洱茶。
“林先生,您先坐,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张弛说完,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林宇端起普洱茶喝了一口,茶香醇厚,驱散了一路的疲惫。他拿起桌上的合同,仔细翻看。
合同里明确写了供货数量、质量标准、价格、付款方式和交货时间,还注明了如果后续合作顺利,每月的订单量会增加到两千斤,价格还能再上浮五个点。
“林先生,久等了!”
没过几分钟,一个穿着灰色西装、头发微卷的中年男人走进会议室,手里握着一份文件。
张弛赶紧介绍:“林先生,这是我们老板陈建军;陈总,这就是青山渔村的林宇林先生。”
陈建军快步走上前,握住林宇的手,力道十足:“林先生年轻有为啊!能把渔村的干货做得这么好,不容易!我跟谢哥是老相识了,他推荐的人,我信得过。”
“陈总过奖了,都是村里的渔民一起努力的结果。”林宇笑着回应,“我们青山村的海产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剂,以后肯定能让广州的客户满意。”
陈建军点点头,把手里的文件递给林宇:“这是我们公司的销售计划表,上面写了咱们这批货的销售渠道,一半发往市区的超市,一半供给餐饮连锁店,要是销量好,后续还能拓展到周边城市。”
林宇接过计划表,认真看了起来。
陈建军则坐在他对面,继续说:“林先生,我知道做海产生意不容易,尤其是保证质量这一块。以后咱们合作,你们尽管把好质量关,销路的事交给我们。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比如物流、仓储问题,也可以跟我们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林宇心里一暖,没想到陈建军这么爽快。
他放下计划表,拿起签字笔:“陈总,合同我看了,没问题。我相信咱们的合作,一定能长久!”
“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