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聪明人的弱点更明显 (第1/2页)
普通人?
有特么这种普通人么。
于大章听完后,忽然觉得很讽刺。
这种人只是藏得更深而已。
“这是他的身份信息和简历资料。”
许队又递过来一份文件,说是文件,其实就是一张纸:
“上面所记录的过往经历我们也都调查过了,全都是真实的。”
于大章接过后,目光落在了上面。
张江科,男,61岁,燕京人,16岁当兵入伍,21岁退役回到地方……
之后一直在粮食局工作,32岁那年辞职下海,做起了生意。
开过贸易公司、酒吧、旅行社……
最后一个记录是他将燕京的一处房产转让出去,在房产大厅办了过户手续。
在那之后,他就很少在国内出现。
看过一遍后,于大章又将目光放在了这份资料开始的地方。
16岁当兵入伍?
“许队,他这个入伍年龄不太对吧。”
于大章看着许队说道:
“我记得国家规定的参军年龄是18周岁。”
虽然他没在部队服过役,但好歹也是警校毕业的,所以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而他现在就是在找这份资料的漏洞。
哪怕找到一个漏洞,也能证明这份资料是假的。
“你看看他的入伍时间。”
许队解释道:
“他今年61岁,而他是在16岁那年入伍的,也就是45年前。”
“在70年代,入伍年龄卡的没有那么严,虽然《兵役法》对于年龄的限制是18岁,但有时根据军队的需要和个人意愿,也会征集满16周岁的人服现役。”
这种话题就是点到为止。
所处的年代不同,有些规定执行的自然也会有差异。
“这个张江科的经历可够丰富的。”
于大章没再纠结入伍的问题,而是盯着这份资料继续说道:
“当过兵,在体制内工作过,还做过很多不同的生意,够能折腾的。”
他心里清楚,越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越普通。
在国内,除了那些身处体制内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会从事多种不同的工作。
尤其是在底层,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很多人今天在做保安,明天就去跑外卖了,下个月有可能去开网约车了。
打工人哪有固定工作,为了生存更换各种工作几乎成了常态。
“依我看,他应该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无意间接触到了拐卖这一行当。”
许队分析道:
“不可否认的是,做生意一定会比打工接触的人多,而且什么样的人都会接触到。”
“要是自己的生意不顺,是很容易动歪脑筋的。”
他稍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接着说道:
“像张江科这种人,经历和阅历都有,做事自然要比年轻人低调,即使赚到钱了,也能稳得住。”
“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他在刚开始做拐卖这一行的时候,就为自己铺设了后路。”
能想到平时在国外生活,张江科的头脑就已经超过了九成以上的人贩子。
而他不但想到了,还做到了。
只有足够稳,才能做得足够大。
事实证明,张江科确实在拐卖这一行里做到了一呼百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