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有些人的资料是具有保密性的 (第2/2页)
她的这番话倒是点醒了于大章。
貌似现在也只有这个可能性最靠谱了。
于大章早就知道自己的档案信息成了机密。
这是因为他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又曾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当街报复。
市局出于保护他的目的,特意下令让分局撰写一份书面申请,要求对他的档案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
这样一来,即使有心怀不轨之人想要获取他的相关信息,也会因为档案的保密性而无从下手。
难道那四个人也和我一样?于大章忽然冒出了这个荒唐的想法。
如果和他一样,那就意味着他们也是官方的人。
不太可能吧……于大章觉得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样的事也不会发生。
这么说吧,如果官方要对他做些什么,没必要偷偷摸摸的,随便找个理由就给抓起来研究了。
#于大章同志,感谢你为人类的医疗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白布往头上一盖。
搞定了。
用不着费脑子去弄那些阴谋诡计,完全没必要嘛。
“能在国家层面有保密性的,大概都有哪些人?”
于大章毕竟只是一名刑警,所能接触到的层面太小,不可能比得上国安。
所以从国安的角度出发,肯定会比他看得更广。
电话那头的叶琳沉默了许久,大约过了二十多秒,这才缓缓开口:
“我能想到的,除了一些身份敏感的人,还有就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她的声音有些低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接着她举例说明:
“就比如之前在五十三所里的那两名院士,他们的身份信息就是保密性的,咱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明面上的介绍,再深一点的就没法查了。”
叶琳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补充道:
“还有就是应雪莲,她现在等于是被保护起来了。”
“别说你们了,就连我们这里也得需要一定的权限,才能调阅她的档案。”
她举的这两个例子很形象,因为无论是那两名院士,还是应雪莲,于大章都有一定的了解。
就说那两名院士吧,那可是国家利器,肯定要被重点保护的。
说个真实的案件。
2002年3月12日晚上,几个小混混拦路抢劫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
为了抢钱上网,他们用刀捅死了那名男子。
后经调查,男子是一位在农业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正是因为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在那之后,国家级的科研人员都会安排一定的保护措施。
“我明白了。”
于大章斟酌着说道:
“你的意思是,他们的身份信息还是在大数据里,只不过被隐藏了,需要一定的权限才能够查看。”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不太好办了。
他所认识的人里,最高级别的,也就是刘局了,但这种事情他显然不能去找刘局帮忙。
往往那种级别的大佬,做人做事都非常谨慎,连说话都得中译中,怎么可能去帮一个小刑警去查其他人档案。
万一查出事了,可就是阴沟里翻船了。
正当他不知道该找谁帮忙时,叶琳的声音再次传来: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把这件事告诉李组长,相信他一定有办法能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