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507章 江南乱况

第507章 江南乱况

第507章 江南乱况 (第1/2页)

“浙东观察使董昌(浙西节度使宋威),反附逆昌,罪该万死!然士卒无辜,望高王开恩……”
  
  乾符三年十月十二,随着董昌、宋威大开明州门户余姚并投降高骈,高骈总算大体上平定了江东、两浙之地。
  
  董昌、宋威亲自来余姚投降高骈,高骈此刻则是坐在牙帐内看着二人自缚双手,负荆请降。
  
  “解下吧。”
  
  高骈将手中兵书放在旁边,示意高钦与王重任为二人解绑。
  
  二人眼神示意帐内都将为宋威、董昌二人解绑,宋威与董昌二人则是听后纷纷松了口气。
  
  眼见二人重新披上衣服,高骈这才开口道:“汝等既然已经投降了刘继隆,为何又前来投降与吾?”
  
  “回禀高王!”宋威见状抬手作揖,当即便把当初袁袭建议两军联手并投降刘继隆,继而将刘继隆等人答应为自己牵制高骈主力,最后淮南兵马始终不动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二人本以为说出后,能赢得帐内众将的高兴,却不想众将脸色十分难看,这令二人心中忍不住咯噔起来。
  
  “那袁袭呢?”
  
  高骈听后,脸色并无变化,只是好奇这袁袭是个什么人。
  
  “此人为杨行愍谋主,三日前杨行愍与钱镠背主逃亡翁山岛而去,袁袭也在船上。”
  
  董昌连忙解释起来,高骈听后眉头微皱。
  
  他本想收下杨行愍和钱镠、李神福这几个大放异彩的将领,却不曾想这三人皆弃他而去。
  
  那刘继隆就这么好,让他们宁愿逃亡翁山都不归顺自己吗?
  
  深吸口气平复心情,高骈这才开口道:“那袁袭谋划的不错,刘继隆为了牵制我军,确是帮了你们不少忙,只可惜攻打你们的是吾。”
  
  高骈并未遮掩,因为他要把这二人的路给堵死,避免他们回去投靠刘继隆。
  
  “高王这是何意?”
  
  宋威与董昌已经想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却见高骈道:
  
  “刘继隆出兵三十万攻打我军黔中、江北,如今黔中、江北尽丢十五州,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要再丢三州。”
  
  “刘继隆若是知道他耗费如此大力气,却见你二人投降,恐怕会生气至极。”
  
  “这……”
  
  宋威、董昌二人闻言,脸色顿时便变得有些不好看了。
  
  他们确实也从李阳春那里得到了不少情报,但他们始终觉得李阳春不过是在拖延时间。
  
  如今听来,李阳春没有骗他们,反倒是他们自己不够坚定,竟然在最后功亏一篑。
  
  一时间,二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倒是高骈对二人笑道:
  
  “不过也多亏汝二人投降,省去了吾一番手段,如今却是可以设计对付刘继隆了。”
  
  “他不是要利用水师进攻江东,两面开花吗?”
  
  “那吾便依了他的心意。”高骈看向王重任:“传出消息,明州投降,我军正在回援湖南。”
  
  “是!”王重任作揖应下,高骈接着继续看向董昌、宋威二人:“杨行愍与钱镠等人带走了多少兵马?”
  
  “不足三千。”宋威与董昌异口同声回答着,高骈听后随即没有放在心上,直接对堂内将领吩咐道:
  
  “王审时,汝率一万兵马驻扎杭、越、明三州,防备杨行愍率兵入寇。”
  
  “末将领命!”
  
  将领中走出一人,对高骈躬身行礼作揖。
  
  见他应下,高骈微微颔首,继而吩咐道:“明日三军前往湖州,吾倒要看看李阳春是否会率兵来攻!”
  
  在他的吩咐下,南唐的军队只能匆匆休息,于翌日开拔前往湖州。
  
  与此同时,杨行愍也派出使者前往了扬州,将宋威、董昌投降的消息告诉了李阳春。
  
  李阳春早就考虑过宋威董昌会投降,只是没想到这两人会投降的那么快。
  
  “他们手中三千余人都是水师,足够帮助我军渡江了。”
  
  扬州衙门内,李阳春放下杨行愍手书,继而对堂内众将吩咐道:
  
  “江东传来消息,高骈已经占领明州,眼下正在率军回援湖南。”
  
  “这消息半真半假,某不相信高骈在得知我军有进攻江东意图后,还会如此从容的回援湖南。”
  
  “暂且按兵不动,等待西边传来高骈所部出现在湖南的消息,我军再渡江南下。”
  
  李阳春倒是没有被高骈放出的消息迷惑,而是继续等待机会。
  
  反正西线战场的汉军正在高歌猛进,该担心的人不是他,而是高骈。
  
  反倒是他如果能持续将高骈拖在江东,即便无功,却也无过。
  
  在他的示意下,淮南的大军继续按兵不动,但快马却把李阳春的意思带到了江陵城。
  
  江陵城的刘继隆在看到李阳春的奏表后,眉头微微皱起,紧接着目光看向面前的沙盘。
  
  时至十月二十日,黔中方向的夷州、南州、溱州、珍州都已经被王建带兵收复,只剩下南边的播州没有收复。
  
  只要拿下了播州,黔水以北以西的八个州就牢牢掌控在汉军手中,黔中道的余下九个州则是群蛮多而汉民少,鲁褥月不仅仅要阻挡王建,还得要防备后方的群蛮,坚持不了多久。
  
  湖南境内的情况,刘继隆已经通过这半个月俞公楚的布置看了出来,整个湖南只有不超过三万兵马,其中两万都在澧水南岸。
  
  汉军在江陵、山南东道还有两万水师和十二万大军,二十五万民夫。
  
  黄坡虽然还没有攻下,但距离被攻下也不远了。
  
  只要南下黄坡,届时不管高骈是否回援,自己都可以分兵攻打湖南、江西。
  
  “敕令,速速攻破黄坡,随后大军渡江,分兵攻打湖南、江西,令王建整顿八州后,不必顾忌黔中其余州县,直接南下攻打矩州,走矩州攻下岭西、收复安南与岭东。”
  
  刘继隆选择冬季动兵,担心的就是入夏后湿热导致北兵不适应,但如果能在冬季就把湿热的岭南道给拿下,湖南和江西、江东、两浙等处就好打了。
  
  真让高骈退往岭南,这场战事恐怕会拖到明年入冬去,这是刘继隆不可接受的。
  
  “臣遵命!”
  
  赵英不假思索应下,而刘继隆此刻看向正在写起居注的敬翔,不由开口询问道:“是否觉得吾有些操之过急了?”
  
  “并未。”敬翔显然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询问自己,但他却早就有了腹稿,因此在面对询问时,他立马便说道:
  
  “臣以为,大军东出快不得,大军南征慢不得。”
  
  “关东局势复杂,各类藩镇扎根数十上百年之久,故此快不得。”
  
  “殿下用三年时间讨平关东诸镇,已经算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若非殿下能拉出火炮来攻打诸镇,攻破诸镇苦心经营数十上百年的城池,那我军现在恐怕还深陷河北泥潭中。”
  
  “不过既然北边已经讨平,那面对南边就绝对不能徐徐图之,而是应该以雷霆手段将江南收复。”
  
  “江南若是割据越久,则越不好统治,且长江与黔中皆为天堑,若是再给高骈几年时间经营,等他安抚了江东两浙数百万百姓,定然能拉出与我军数量相当的兵马来对峙。”
  
  “哪怕我军有火炮,可是以江南复杂的地形和官道,我军火炮定然无法像在北方时迅速转运。”
  
  “臣看过王都督在黔中的军报,王都督麾下兵马在黔中时,行军速度仅有四十里,这远远低于我军每日行军六七十里的速度。”
  
  “这其中原因,便是因为火炮沉重,每日行进有限。”
  
  “我军拥火炮而兵慢,高骈无火炮而兵快,一快一慢间所出现的机会,殿下想必比臣还要清楚,臣便不在此卖弄了。”
  
  敬翔点到为止,刘继隆闻言十分欣赏,忍不住道:“以你的才干,担任起居郎倒是大材小用了。”
  
  “殿下折煞臣了。”敬翔闻言连忙苦笑作揖:
  
  “臣在殿下身旁,不仅能学到许多东西,也能积攒资历,与群臣混个面熟,日后也方便调往他处当差。”
  
  “更何况臣刚刚进入南衙不到四年,如今能以弱冠之龄担任起居郎,已经是格外拔擢之恩了。”
  
  面对敬翔知进退的态度,刘继隆十分满意,心想等平定天下后,倒是可以将此人调给自家大郎,提前培养自家大郎的班底。
  
  这般想着,刘继隆的目光投向了沙盘之上,而这时刚刚离去不久的赵英却快步返回了思政殿内。
  
  “殿下,快马来报,我军收复黄坡,守将梁缵被俘!”
  
  赵英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刘继隆则是感到诧异:“如何收复的?”
  
  在他眼底,梁缵这群人虽然能力不行,但对高骈却算是忠心,不太可能束手就擒。
  
  “黄坡被破在即,其麾下兵马趁夜色擒住了梁缵,献城投降。”
  
  赵英不紧不慢的解释着,刘继隆听后颔首:“算上这个梁缵,我军手中已经有高骈麾下两名大将。”
  
  “此外,他曾经那些大将的家眷也都被安置在长安,这倒是有利于我军说降其军中将领。”
  
  “敕令长安留守衙门,令那些人纷纷写下家书,待我军渡江南下,凡开城投降者皆不论罪,授散官以安养其家。”
  
  硬的手段已经施展过了,现在就到了需要软硬兼施的时候了。
  
  江北和黔中两处防线都已经崩溃,刘继隆不相信高骈手下将领个个都能像张璘、蔺茹真将这群人那般忠心耿耿。
  
  只要汉军渡过长江,这群人立马便会原形毕露,但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渡过长江。
  
  “渡江物资准备如何?”
  
  刘继隆询问赵英,赵英连忙作揖:“江陵积存有五十万石粮食,黄州王使君所部又有三十万石粮食,粮食不缺,只是缺少民夫。”
  
  “大军若是渡江,必须先征募民夫,才能保障我军能收复各州。”
  
  见他这么说,刘继隆便不再犹豫,直接敕令道:“敕令曹茂,着其率军南下攻打澧州。”
  
  “敕令耿明,接引大军渡江鄂州,令王式指挥兵马往湖南、江西攻去。”
  
  “敕令洛阳,以江南州县数量,提前调遣剑南、山南等处官吏南下。”
  
  赵英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接令后起身前去操办。
  
  瞧着他远去,刘继隆则是有些担心南边的治理问题。
  
  这倒并非是说他觉得官吏不够,而是能够适应特殊地方的官吏不够。
  
  诸如岭南、福建、黔中等处,不是能够跑象,便是有犀牛在当地栖息,环境可见一斑。
  
  治理这些地方,难度可是要比治理北边那些干旱贫瘠的州县还要困难。
  
  不过好处在于,南边的州县属于随着时间推移,每份治理都能见到成效,而北边的州县,尤其是西北的州县则是随着时间推移,降雨线不断南移而变得愈发困难。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觉得前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收复江南,不过是日后治理天下的插曲罢了。
  
  思绪间,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提笔继续处理起了各道州县的政务。
  
  与此同时,随着长江南岸,驻跸公安城的曹茂在接到敕令后,他果断选择了挥师南下,进攻在澧州防御的俞公楚。
  
  俞公楚所部两万兵马都是操训不足半年的新卒,面对曹茂所率两万汉军南下,整条防线压力无疑骤增。
  
  他一边派遣快马继续前往江东求援,一边坚守澧水防线,试图挡住曹茂兵锋。
  
  曹茂没有火炮,可俞公楚的澧水防线也没有夯土包砖的坚城。
  
  高骈在南边不过几年时间,重点都在经营黔中和江北防线,对于拥有长江和黔中作为天险的湖南,高骈虽然也修建了不少坚城,但重点都在潭州与岳州的湘水以东,而非湘西。
  
  如今曹茂举两万兵马来攻,俞公楚却只能硬着头皮坚守起来。
  
  也在曹茂与俞公楚交战澧州的同时,收复黄坡的王式开始率军渡过长江。
  
  百余艘福船钉上船板,顿时便形成了长二里余的浮桥横陈长江江面。
  
  “动作都慢些,不要着急,小心落入水中!”
  
  二十二日,长江寒风自西向东吹来,吹得人脸颊发红。
  
  长江北岸,三十余万军民齐聚,数十艘福船专门来往南北,负责运送挽马牛车和物资前往长江以南的鄂州,而军民则是以军为编制,先后通过福船形成的浮桥,不断渡江南下。
  
  这种渡江方法,也就在长江的中上游有用,若是放在下游那动则数里乃至十数里的地方,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大军终于渡江了。”
  
  八百料的福船上,王式站在船头,他身旁的陈瑛、陈靖崇等人由衷感慨。
  
  他们都知道,只要汉军渡过长江,统一南方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高骈若是知道黄坡丢失,我军已经渡过长江,恐怕会方寸大乱。”
  
  陈靖崇忍不住开口笑出声来,旁边的陈瑛也是嘴角含笑,眼底都是江南的景象。
  
  “他只有一人,终究是分身乏术。”
  
  “能阻拦我军如此,除了他外,却也没有旁人了。”
  
  “若他有争雄的心思,兴许还能阻挡我军更久。”
  
  王式倒是为高骈说了句公道话,高骈自始至终想的都只是如何割据。
  
  但凡他有些争雄的心思,最开始不是去打宋威和董昌,而是攻打长江北边的耿明,兴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当然,以刘继隆横扫河北的速度,哪怕高骈能占据江北不少州县,却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南方始终会被刘继隆讨平,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
  
  这般想着,王式目光看向不远处的那上百艘大福船,以及在福船上木板快步渡江而去的汉军将士。
  
  放在十年前,他也没有想过,偏居一隅的刘继隆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以鲸吞之势由西向东的吞并了整个北方,而今更是要将南方也尽数吞下。
  
  “若能让天下变得太平,改朝换代又如何呢……”
  
  王式想到了李忱、李漼的那些事情,忍不住叹了口气,而江北的三十余万军民也在他的叹气声中,宛若蚁群搬家般,不断的涌向江南。
  
  十二艘装备火炮的大福船与二十余艘未装备火炮的大福船将洞庭湖口和长江下游封锁,高杰想要率军阻止却有心无力,而张吉本就是水贼出身,自然不可能用自己的弟兄去和汉军拼个你死我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