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2/2页)
所以,当阿赖耶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我们只有忏悔,我们只有认命。人生有一半是要认命的,是无奈的。因为它是你过去的业力成熟了,这第一个。但是人生有一半是开创的,就是你面对这个生命的结果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思想、什么行为来面对;人生的过程这个很重要。人生的结果你不能作主,但是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你的人生,这很关键哦,你开始又在储存一个新的业力了,这个业力会影响到你的来生。
人生的水流是过去、现在、未来。你面对过去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不可能回到过去,去改变你的过去,它已经是既成事实。人生是改变什么?你在死亡的到来之前,你有很多机会去改造你的来生。就像画图一样,虽然你到了五十岁,你来生的图已经画得差不多了;但是你随时可以把它擦掉,你随时可以把不好的擦掉重新画,只要你生命还在你都有机会。但是等到你死亡到来的时候,对不起,你又得认命了。所以改造来生,你要趁现在身体健康,精神体力还在的时候,你还有主导权。
人生面对过去是无奈的,人生面对未来是充满希望。我们要的是改造未来,把生命的水流往净土的方向引导;你要做的是这件事情,在你死亡到来之前,这是你最重要的关键。你必须引导两个东西:引导你的业力往净土方向跑;第二个,引导你的思想往净土方向跑,至少它是顺从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业力跟思想这两块。在《净土三要述义》这本书里面,这本书是净土宗的书,它专门讲因果报应的故事。它说清朝有一个姓王的居士叫王鼎实,这个居士从小就非常聪明。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把四书五经看一遍以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而且悟性极高。他十六岁的时候,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考试;他从乡镇跑到都市去,考一个重要的考试。考完的时候考得非常好,但是他考完还来不及回家的时候,生一场重病。重病的时候,他在临终之前就回忆他的过去。
他过去身是个大修行者,一个大和尚,他在死亡之前,拿笔就写了一封家信回去给他的父母亲。他说,父母亲,孩儿不孝,让你们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说我过去生是一个镜山寺的老和尚。我年轻出家修了几十年的功力,我过去生,虽然很努力的念佛,很努力的拜忏。但是我的思想出了两个大的差错,没有调整。第一个,我做老和尚拿念珠在山上里面到处走的时候,我看到那个少年登科的人,年轻就考上功名,古时候考上功名敲锣打鼓,跑到寺庙去还愿。我对少年登科这件事情,心生好乐羡慕,这第一个。第二个,我对于那种大福报的人,那种做生意赚很多钱这种人,到寺庙去还愿很多的侍从陪伴,我对这种世间的荣华富贵也心生好乐。
因为我这两个念头没有适当的调整,所以我过去生所修的修行,就往这个方向跑了。他说我这个少年登科功名的福报受用完了以后,还要去一个富贵人家投胎,还要去偿还一次的果报。所以你们不要为我担忧,其实我只是来暂住,你们真正的儿子,你们未来还会再生一个儿子,我只是一个一时的失念而来投胎。果然他往生以后,他们两个老人家又生了一个儿子。
《净土三要》这本书的主人就说,一句万德洪名,因为一念思想的差错,竟然换取两生的富贵跟功名。因为他没有把思想作一个顺从,那个佛号呢人天的方向跑。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不能够,让业力的力量跟思想的力量,变得非常炽盛。
所以在整个修行净土宗当中,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带业往生,你必须把业力的这个相续的力量断掉,断相续性。你不能让这个业力形成强大的势力,强大的风暴,不可以,你必须把它的势力破坏掉。虽然这个业还在,但是它不能形成业力,所以带业往生你只能够有业,不能有业力;只能够有业种,不能有现行。就是你只能够带业,但是你不能带业力。因为业力你带不走它,它把你带走。
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很多的业,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但是你要往生的人,必须做一件事情,你不能让这个业形成业力,你不能老是去触动它,必须让它沉淀。我再讲一次,我们只能够带过去的业去往生,但是你不能让过去的业形成业力;当它形成强大势力的业力的时候,你就带不走了,临终它把你带走。
我们看完了我们的过去,知道人生只有两件事:第一个,释放业力;第二个,开始储存业力。当我们在储存业力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让业力产生相续;就是你过去生在造作,你今生还在造作的。你不能够让过去的业力到今生,产生一种相续的循环,因为一旦相续它就会形成业力。这个地方是我们注意的。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整个大仓库里面的业,变成沉淀的种子,而不是活动式的业力。
丙二、别明(分三:丁一、业果形成。丁二、业果相续。丁三、业果转变。)
好,我们看下一段的别明,我们就开始慢慢了解什么是业力?什么是业?别明当中有三段:第一个是业果形成;第二个业果相续;第三个业果的转变。我们先看看业力是怎么形成的,先把它念一遍:
丁一、业果形成
《瑜伽师地论》依五相,立十业道自性差别,所谓事、意乐、烦恼、加行、究竟等五相。若五相具足即是满业道所摄,若五相不具,即是非满业道所摄。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情况会形成一个业,什么情况连业都谈不上。我们今生作了很多的行为,当这个行为满足五个条件,不管是善是恶,它就形成一个业了。它还不能构成业力,但至少它是一个业种。这个五个条件具足叫做满业道,就是你已经造了一个业了。这五个条件有一个或两个不具足,它连业都不能成立,它根本就不是业,哪五个条件呢?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事——即起杀生等业所依处事。
二、意乐——即于造作业行所依事上,生意乐之想。
三、烦恼——即造杀生等业,由贪等烦恼相应,或总起,或别起。
四、加行——即于造作之业,或已作,或教他作,于彼所起之方便。
五、究竟——即于造作之业,或当时圆满,或于后时圆满。
我们过去生作了很多很多的行为,要构成善业或恶业第一个条件,
第一个、事:它必须有一个事,就是它有一个所缘的对象。如果你很想去打一个人,或者骂一个人,你想了三五年都没有付诸行动,你只是这样打妄想,不能构成业。因为你没有对象,虽然你心里面不断骂一个人,但是你并没有真正的去把它付诸实践;因为你没有一个对象,你只是心中打妄想。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对象,要有一个所缘境,这第一个,要形成业一定要有个所缘境。比如你很想布施,想了三年结果没布施,不能构成业,它只是个善念还构不成善业。
第二个、意乐:即于造作业行所依事上,要有意乐之想,要构成业你必须有意乐。什么叫意乐呢?是你心甘情愿的事情;如果人家带你去布施,你也去布施,但是心不甘情也不愿,不能构成业。必须要有意乐,就是你真实的心甘情愿去做这件事情,第二个意乐。
第三个、烦恼:你做的时候有善恶的念头,如果是恶事,比方说杀生,你必须有贪嗔痴的烦恼,或者拢总升起或者个别升起。如果你是被强迫的,人家拿着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你一定要做什么事不做不行。你在做的过程当中,你根本没有烦恼的活动,这个也不能构成业,一个罪业它必须有烦恼活动。
第四个、加行:必须要付诸行动,或者自己做或者叫别人去做,种种的方便有实际的行动,或者拿刀子或者拿木棒或者拿毒药等等。
第五个、究竟:如果杀人必须让对方命断;如果是布施,对方必须要接受,如果对方没有接受,这个布施的业也不成立。总而言之,可能当时圆满或者事后圆满等等。
构成一个完整的善恶业,要五个条件具足。所缘境你的欢喜心,还有你善恶念的活动,你有实际的行动,最后对方接受,或者对方死亡了等等。这个就是一个业的成就。
比方说你每天上班开车。开车的时候压死很多的小虫、蚂蚁。这样能构成一个罪业吗?不可以,不能构成罪业。因为你没有这种心想要杀害蚂蚁,杀害小虫,你只是想要去上班而已。你根本就没有杀心,虽然你的确是把它杀死了,有一个所缘境,它因为你死了,但是你本身并没有意乐,也没有杀它的欢喜心;那只是无心的过失,所以这个不能构成业力。不能构成业力顶多就是你跟它结恶缘,他来生看到你不高兴,很奇怪,因为你曾经伤害过它。但是你临终的时候,不可能因为这个行为来引导你到三恶道去,不可能。
也就是说它不能构成业,对你的生命没有引导作用。它不会障碍你往生的,一点都不会障碍。不管你一生压死几百只几万只蚂蚁,这跟你的往生一点都没有障碍;因为你不能构成业,它就不可能形成业力。顶多就是你跟它结恶缘,所以您还是尽量避免。但是它不能构成你生命的引导,不可以,它连业都不能成立,因为你没有杀心。
所以形成业,它必须五个条件都具足,你有心态,有所缘境,而且事实上把这件事做圆满了。好,这不管是善是恶,就形成是一个业了。但是这个业要对你来生产生影响,它必须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相续。当这个业产生相续的时候,诸位,它就形成一个业力了。
它是怎么相续的我们看下一段。这个是关键,我们有些业不能构成业力,有一些业构成业力,在这个相续,业果相续。好,我们把相续的两个条件先念一遍,种子跟现行:
丁二、业果相续
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现行——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
—《成唯识论》—
当一个业成立的时候,在唯识学给它一个专有名字叫做种子,形成一个善恶的业种子,它能够产生善恶功能的一种差别的功能。为什么用种子来譬喻呢?就是说比方说苹果的种子,你种下一个苹果的种子,虽然你现在还不能吃它,它是个种子。但是如果让它相续,让它产生一种生长的功能,这个种子会怎么样?慢慢慢慢地开花结果,就形成水果。这个水果就可以吃了,你就可以受用了,不管它是一个苦果,它是一个甜果,你就可以受用。但是当它是一个种子的时候,它可能会往上长,也可能就枯萎了。
总而言之,当你造了一个业的时候,你的生命当中不管是快乐的业,不管是痛苦的业,它已经形成一个种子。即便现在还不能够去吃它,不能受用它,但是它已经有一种功能存在,这个就是种子。如果你不断的让这个种子产生现行、产生活动,那这个种子就不断地扩大了。种子一旦生起现行,现行又回熏成种子,让它产生一种循环的力量,这个时候不管善恶,种子就慢慢扩大、慢慢扩大、慢慢扩大。
我们现在,必须做两件事情:第一个,让不好的业枯萎,虽然它存在,但是它不能形成业力,这第一个。第二个,让往生的业形成强大的循环。所以一个往生的人,必须要好好地面对,自己生命的阿赖耶识的仓库,你必须在仓库当中,注意两件事:第一个,破坏它已经形成的强大的业力。它已经形成了没关系,佛法有办法把它破坏掉,把它打回到原来的种子位,不要让它形成业力,这第一个。第二个,让你念佛的业不断地增长广大,在临终能够主导你。
所以我们在往生之前,必须处理你仓库里面的两种业:第一个,不好的业让它势力薄弱。第二个,好的业让它能够增长广大。
好,我们待会再说明,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