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1/2页)
丁二、宝树庄严(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我们看前面是讲大地的庄严,这是一种相状。现在我们看第二种相状,宝树庄严。宝树庄严当中分两段:第一个,总标;第二个,别示。先看总标,请合掌。
戊一、总标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往生论》—
宝树也很重要,因为前面的大地是基础。宝树真正的功能是牵涉到我们的住处,居住环境。为什么宝树是居住环境呢?我们看总标就看出一点消息。《往生论》上说,“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在极乐世界的宝树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宫殿跟楼阁,一层叫宫殿,两层楼以上的叫做楼阁。宫殿楼阁是挂在哪里呢?挂在树上。极乐世界的人住在宫殿楼阁,能够干什么呢?观十方无碍,能够看到十方诸佛种种说法、教化的相貌。你人在极乐世界,你可以看到其他诸佛是怎么教化弟子的。
那是透过什么去观察呢?每一个佛土跟佛土距离这么远,应该怎么看?杂树异光色。就是透过树上的这些树叶,树叶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光明,光明当中能够现出十方诸佛说法的相貌,就是透过树叶的光明所显出的相状。“宝栏遍围绕”,这个是讲宝树的地面,按照《阿弥陀经》的说法,“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数”,就是这个树,它是一重栏杆,再一重树;再一重栏杆,再一重树;乃至于七层。树跟树之间,它是用栏杆来做一个区隔。
这个地方讲宫殿楼阁,以下讲宝铃说法。在宝树上,除了宫殿,有无量的宝网交互的作用,形成这种罗网遍虚空。宫殿楼阁它是这样,它不是直接挂在宝树上,是宝树有七宝的罗网,然后宫殿再挂在罗网里面,是这个概念。这宝树除了罗网以外,它有种种的宝铃,微风吹动,就发出种种的音响,来宣扬大乘菩提的法音,这有说法的功德。这个地方说明了宫殿楼阁跟宝铃的说法。这个是一个《往生论》的总标了,详细看《观经》就清楚。
戊二、别释
我们看别释。别释当中,我们先看前面的三小段。
结前启后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
观相之法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色光映饰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好的,宝树观的微细。说是“地想成已,次观宝树。”极乐世界的依报,基础是先把大地观出来,然后再把宝树放上去。宝树怎么观呢?“一一观之”,它是由粗到细。看经文的意思,它是从地上开始观起,地上就是“七重栏楯、七重行树”;然后观树干、然后再观叶子、然后再观花,再观果。它有一个粗到细的过程。
首先,先做七重行树想,就从地面上。宝树有八千由旬,有七宝的花叶,还有果实等等,无不具足。就是由下而上观上去。每一个花跟每一个叶,它有各式各样的光明宝色。比方说,在青绿的琉璃色当中,放出金色的光明;在透明的玻璃色中,放出红色的光明;在玛瑙色中,放出白色的砗磲光明;在砗磲色中,放出绿珍珠的光明。乃至于在不同的花叶当中,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来互相照耀、互相庄严。
这个地方讲色光映饰,其实极乐世界的五尘,色是色尘;这地方包括音声、触尘,它的柔软。极乐世界的功德是互含互摄的,有这么点儿意思。我们娑婆世界,你的宝物是蓝色的,只能放出蓝色的光明;你的宝物是红色,用光明去照它,它也能够反射出红色的光明。但极乐世界不是,这个颜色是青色的,可以放出金色的光明;颜色是透明的,可以放出红色的光明。这个地方表法,表示大乘庄严是无障碍的,“究竟如虚空”,它互含互摄的。
到这个地方都是宝树的前方便,它只是描绘宝树的这种颜色、光明的互含互摄;真正宝树的庄严在下一段,它有四个主题:珠网、妙花、宝果、光明。这四大主题,就构成整个宝树的结构。我们这一段把它念一遍。
华果庄严
珠网: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
妙花: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
宝果:
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光明: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
我们看宝树庄严,有四大结构。第一个是珠网。极乐世界的宝树,它在叶片的中间有妙真珠网;妙真珠网还不是一个,有很多的妙真珠网,是挂在宝树上面,一一树上有七重的真珠网。这个真珠网是干什么用呢?在真珠网的中间,有五百亿个妙花宫殿,就像大梵天王的宫殿如此庄严,谁在里面住呢?“诸天童子自然在中。”
我们说明一下。带业往生的凡夫到了极乐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是天、一个是人。它是人道跟天道,看福报,大一点就天,然后人。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它是天跟人。圣人他是方便有余土。天的果报殊胜一点,他是住在树上;人的果报稍微差一点,就住在人间。极乐世界的天跟人是互含互摄,他可以白天互相往来,到了晚上再各安其所。所以,在宝树上的大梵天王的宫殿,是极乐世界的诸天童子,就极乐世界的天人就住在上面。这个地方讲依报,以下讲他的正报庄严。
在每一个天人的童子当中,有五百亿个释迦毗楞伽摩尼。释迦毗楞伽摩尼是无比殊胜,就无比殊胜的摩尼宝珠,挂在胸前来当作一种璎珞。摩尼宝珠的光明照百由旬,犹如结合了百亿个日月,无法加以形容。它的颜色是最为殊胜的。这个地方讲到珠网,也讲到珠网里面的宫殿。这个宝树它的功能是干嘛呢?是天人住的宫殿。
好,我们看第二个,第二个就是它的花。宝树行行相当,就是它有很层次分明的树叶,一层一层的。在树叶的中间,“生诸妙花”,树叶的中间是长了很多的妙花,花上自然有七宝果。这个地方很特别。我们娑婆世界是先有花,花凋落以后,果实才出现。极乐世界的花呢?同时就有七宝果。古德解释这段,说明极乐世界是因果同时。
因果同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娑婆世界是先修行,才有果报的受用。你要先布施、持戒,来生才有人天的快乐可以受用。它是先付出,才能够享受。极乐世界刚好相反,你什么都没有做,只做了感应道交,然后到极乐世界,你先享受等同佛陀的果报,然后再去修成佛的因地。先享受,再付款,大概这个意思;先受用极乐世界的功德,再积集你的因地。这个就是因果同时,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是讲花。
这以下讲果。在每一个树叶当中,“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树叶有这么大。树叶有千种颜色,有百种的画,形成种种的彩画。树叶的脉络形成的画,就像天人挂的璎珞一样,它种种的纹路。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花是作紫金色,放出旋转的光明,在树叶之间流动。这个花“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古德讲,为什么用帝释瓶来解释花果同时?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帝释瓶大家也不陌生,有一个贫穷人,他穷到实在是没法过了,知道去工作也来不及,就去求帝释天帮忙,每一天用很虔诚的物品来供养帝释天,供养了十二年。帝释被感动了,就给他一个德瓶。从此以后,贫穷人就所求如愿了。我需要一个房子,向德瓶祈求,房子就现前;我需要一个宝车,七宝做的车子,车子就现前,就所求如愿。我们要问,贫穷人到底做了什么事呢?房子是他赚来的吗?也不是;宝车是他赚来的吗?也不是。他是靠德瓶而所求如愿。
一般的果报,按照唯识叫异熟果,这个是合理的因果解释。就是因跟果是不同时,异时而熟,你今生在修福,但是很痛苦,正常。因为你现在布施、持戒的果报还没有现前,我们正常的因果是隔代受报。理论上来说,你今生所修的因地,今生都没有显现,就算显现也是花报。我们佛教的因果思想,正常叫做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正常的因果论是因果不同时,你今生受用前世的果报,来生受用今生的果报。你今生修福持戒还很痛苦,非常正常。因为你今生是受用前生的果报,这个是因果不同时。
但是有些圆顿的法门,比方说净土宗这种本尊相应法,它就有办法因果同时。今生忆佛念佛,你在今生受用,净土宗你没有经过死亡。诸位,你知道你是今生往生,还是来生往生吗?对,你是今生往生,往生是临命终时,表示没有经过死亡阶段。诸位,我们没有经过死亡,往生的时候就是你今生的心态。你要死亡,就不是临命终,就是密宗的中阴身超度法,那就很困难。你还是人的果报的时候,就要往生。净土宗是你今生忆佛念佛,就在你今生的生命就能够受用极乐世界,没有经过隔世,这个就是因果同时,说明花果同时的道理。
接下来我们看最后光明。“有大光明,化做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於中现。”在宝树的树叶中化出光明,干什么用呢?显现三千世界的佛事,现前。我们看总结。
观成之相
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
总结观名
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观无量寿佛经》—
这地方总结,观想的方法必须要由粗到细。先观地上的栏楯、树干、枝叶、花果,由粗到细,一一往上,由粗到细观上去,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这个地方我们作一个说明。我们以前叫做“取相分别”,就在娑婆世界的人我事相的相状分别;现在还是有相状,叫“借相修心”。但这两个心态,虽然都是相状的操作,应该是不一样,这个很重要。我们以前在操作娑婆世界相状、在分别的时候,心是“向外攀缘”的,是追求的。极乐世界的相状观照呢?它是向内“回光返照”,是安住的寂静相状。善导大师在《四帖疏》说:念想西方跟持名念佛不太一样。持名念佛不需要前方便,你就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回到佛堂,“佛号一句佛号念诵听”,就直接可以带动起来。观想极乐世界不可以这样,你人事忙完以后,不能直接修宝树观、修大地观。你要先有一个寂静的过程,它必须要在寂静的心中,才能够把相状现出来。你必须有一个止的过程,才能够观,否则容易出事。
举一个例子,我们过去在参加斋戒会,有一天要做晚课,一般我们都是在大殿拜佛等忏公师父出来;他老人家一出来,晚课就开始。一般忏公师父在晚课前不开示,都是在晚课中间止静才开示。但是这一天很特别,还没有做晚课,老人家就拿起麦克风开示,就是有事情了。他说有些人在看佛像,就一直看、一直看,这是不对的,这样容易出事的。可能他老人家看到有些人看佛像眼神不对了,老人家是高手,一看就知道。会出事容易着魔。不是影像有错,是你用攀缘心看佛像,就不是借相修心了。诸位,你用攀缘心来观想极乐世界的宝树,那还是取相分别。你不是借相,你的心态是在执著攀缘。
所以,当你要把极乐世界的大地、宝树、莲花现前之前,请做一个动作——把心静下来。你用有所得的攀缘心观宝树,那就不对了。善导大师在讲借相的时候特别强调,你必须让心寂静。善导大师说为什么修大地,开始观之前,要让你先观水,见水澄净!就是让你的心如止水,这个是表法。比方说你的欢喜是大地、宝树,或者你相应的是莲花,都没关系;请你先把心安住、把六根收摄了,再把莲花、宝树现出来。你要有“都摄六根”的过程,不像持名,持名它本身就是收摄性的,它不需要一些前方便,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
丁三、池水庄严(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好,我们看最后一段,池水庄严。看总标。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往生论》—
池水讲到两件事。第一个,“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这个地方是说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的位置,它是处在千万种的、很多的宝树,中间才覆盖了很多的水池跟流泉。
我们在《阿弥陀经》可以知道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没有说出明确的位置。《往生论》就明确说明了七宝池、八功德水就在宝树中间的空档,就是宝树跟宝树的中间,兼带了很多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然后,阵阵的微风吹动树叶的时候,花叶的光明就交错流动地照耀在泉水的上面。看样子宝树跟泉水是距离很近的,就在附近而已。这一段等于是标出了一个八功德水的位置了。
戊二、别释
好,我们看别释,别释当中,我们先看前面两段。
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明标池体
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次当想水。前面在作大地想之前,有作水想。但前面的水是静态的,观水澄净。这个地方的八功德水是动态的,它已经观到后端了,你的心是寂静了,这个是动态的。这个水是怎么个动法呢?看下一段。
极乐世界有八种功德水,一一水七宝所成,水是由七宝水池的本体所承载的,用七宝的水池来承载八功德水。七宝的体性是柔软的,水是从哪里来呢?“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不是从山上流下的水泉,它是在水的中间,有一颗如意珠王,这个如意珠王就向四面八方分出十四支。为什么是十四支呢?古德就解释说“十”表示它的数量是圆满十方,“四”表示它的本质跟大般涅槃相应,“常乐我净”,十跟四加起来就十四支。十四支,每一支的水流是作七宝妙色,在八功德水四边的渠道是黄金所成,在水下面有金刚沙来做底沙。水是怎么来的?就是如意珠王所流出来的。
所以,我们看这里面的水跟前面的水,前面是静态,这是动态。水一流动,当然就有它的作用,看水一流动,就发生什么事?看下面两段。
莲花庄严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水演妙法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流动的水主要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是运载着六十亿种七宝所成的莲花,每一个莲花有多大呢?正等十二由旬,这么大的一个莲花,有六十亿种。摩尼宝珠的水流动以后,它不是运载莲花而已,水有一种功能——“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八功德水是流动的,它往哪里流动呢?因为八功德水旁边就是宝树,所以它流动到宝树的花间,就在树叶上下流动,这是第一个。
水是有两种方向流动:第一个是往树叶流动;第二个是在自己的八功德水流动。不管它在哪里流动,它一旦动,就开始说法,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或者赞叹大乘诸佛的功德庄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水主要就是运载莲花,而且它在流动当中还说法,有这两种特色。
好,我们看最后两段总结。
结归佛力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总结观名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观无量寿佛经》—
八功德水是从如意珠王流动出来的十四支,如意珠王本身除了流出水以外,还做了一件事情——涌出金色微妙的光明。光明干嘛呢?化作五百种颜色的鸟,鸟可以赞叹念佛、念法、念僧。“哀”就是清澈,“雅”就是高雅。我们在《阿弥陀经》知道极乐世界很多的白鹤、孔雀、鹦鹉、舍利来说法,但《阿弥陀经》倒是没有说明鸟是怎么来的?《观经》就明确的说明,鸟是如意珠王先放出金色的光明,然后光明当中,再把它变化成百宝色鸟,是这样来的。鸟干什么呢?就在这个地方说法。总结,是为八功德水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