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321章 无人问津的方大夫,突发性耳聋(二合一章)

第1321章 无人问津的方大夫,突发性耳聋(二合一章)

第1321章 无人问津的方大夫,突发性耳聋(二合一章) (第1/2页)

“这次我们提前了好几天给对接的公社通知,他们下面的几个大队这几天都在循环播放时间,地点,项目,咱们这次去的地方安排在公社粮站外头,那地方大,好停车也好排队。”坐在车上,岳美中教授对着方言讲起了安排。
  
  今天出门方言还是坐着自己的轿车,安东负责驾驶,他和王玉川,岳美中坐在车上。
  
  卡车刚驶出城区,柏油路的平整就成了过去式,车轮碾上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车身立刻颠簸起来,不过奔驰商务车的减震比较好,感觉还不那么明显,开在他们前面的卡车就不行了,车厢里的药材箱子偶尔碰撞发出“哐当”轻响,坐在后面的学生赶紧伸手扶住。
  
  他们一个个坐在车上探头往外看,城区边缘的红砖楼房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灰瓦平房。
  
  越往郊区走,路越显崎岖。碎石路渐渐变成了土路,车轮驶过扬起阵阵黄尘,前车的尾灯在尘雾里只剩个朦胧的红点。
  
  方言为了避免吃土,让安东慢慢吊在车队后面。
  
  看着飞扬的尘土安东抱怨到:
  
  “这灰也太大了!”
  
  玉川教授对他说道:
  
  “幸好这几天时间没下雨,要不然更难走,这小轿车在这个环境里还不如拖拉机好使。”
  
  安东是真没来过这些地方的,听到玉川教授的话,他说道:
  
  “早知道就开吉普车来了,这车在城里还好跑,到这路上我都怕把底盘蹭坏了。”
  
  方言听到后,指了指外边说道:
  
  “这些地方都在规划修建厂房,到时候路会重新修的,明年再过来应该就不一样了。”
  
  安东说道:
  
  “没那么快吧?”
  
  一旁的玉川教授说道:
  
  “政策下来了,修路的速度只会更快。”
  
  岳美中教授也说道:
  
  “就是,我都已经听到说准备开会的事儿了,就是和这些越来越多的投资有关系。”
  
  方言也确认了这个消息,他说道:
  
  “嗯,过几天国庆,到时候还会回来一大批的侨商。”
  
  众人一边聊,车慢悠悠的走。
  
  远处公社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最显眼的是公社大院,坐落在一片稍高的平地上,青砖砌的院墙不算高,墙头爬着几株枯萎的牵牛花藤,门口立着两根刷了红漆的木柱,柱上挂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木牌,字迹被日晒雨淋得有些发暗。
  
  院子里有栋两层的红砖小楼,是公社的办公楼,这在周边一片土坯房里算得上“气派建筑”,楼前的空地上竖着一根高高的木杆,有线广播的大喇叭就挂在杆顶,此刻还在断断续续播报着义诊的通知,声音带着老式喇叭特有的沙哑回音,飘得老远。
  
  公社大院旁边是粮站,和大院一样用青砖砌墙,不过院墙更高些,大门是厚重的木板门,此刻敞开着,能看见里面码得齐整的粮囤,盖着防雨的油布,墙角堆着几个磅秤。
  
  粮站外墙根下围了不少人,正是等着义诊的老乡,有坐有站,手里大多攥着从大队开的条子,孩子们绕着人群跑闹,被大人时不时喝止两句。
  
  粮站对面是公社的供销社,这是老乡们采购生活用品的核心地。
  
  土坯墙刷了层白灰,却还是遮不住墙皮的斑驳,门口搭着个简陋的凉棚,棚下摆着两个木货架,上面零散放着肥皂、针线、搪瓷缸,还有几包用纸包着的盐和糖,货架旁靠着个黑板,用粉笔写着“肥皂:0.35元/块凭票供应”。
  
  供销社的玻璃柜台擦得发亮,里面的售货员正低头盘货,听见外面的车声,抬头往门口望了一眼,看到车队来了,放下手里的活儿来到门外看热闹。
  
  方言他们的车队陆陆续续的开了进去,最后面的方言他们的车等着车队进去停好,就在外边等着。
  
  方言还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和城里完全不是一个感觉。
  
  这里算是这附近最繁华的地方了。
  
  在粮站和供销社周边,应该就是社员的居住区。
  
  一排排土坯房顺着土路铺开,屋顶大多盖着麦秸或瓦片,有些人家的房檐下挂着晒干的玉米棒子和红辣椒串,窗台上摆着几盆仙人掌,算是难得的点缀。
  
  院子的篱笆大多是用酸枣枝扎的,有些豁了口,露出里面喂着鸡鸭的小院子,偶尔能看见穿着蓝布褂、扎着围裙的妇人从院里出来,手里端着豁了口的粗瓷碗。
  
  方言他们的轿车很吸引目光,虽然在最后,但是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车,纷纷指着他们的车。
  
  这时候,公社的领导来了,是个约莫五十岁的汉子,中等个头,肩膀宽实,一看就是常年在田埂上奔波的模样。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干部服,领口扣得严严实实,袖口却卷到小臂,露出粗糙黝黑的手腕。
  
  这人倒是有眼力见,前面的卡车都没管,直接就奔着后面的轿车来了。
  
  “是中医大学的教授吧?”
  
  “哎哟,可把你们盼来了!”他迈着大步走过来,声音洪亮得像敲锣,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
  
  看到人来了,方言他们也下车,岳美中教授在最前面,回应到:
  
  “对,是我,我是岳美中,我联系的你们!”
  
  “岳教授好!我是这公社的书记,姓周,周大海。提前三天就跟各大队招呼遍了,老乡们天天来粮站问,就等着你们来呢!”
  
  两个人上来亲切的握了握手。
  
  还没等到岳美中介绍方言他们,说话间,他身后又跟来两个人。
  
  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副黑框眼镜,镜片有些模糊,穿着同样的干部服,却比周书记整齐些,手里还捧着个磨掉漆的牛皮笔记本。
  
  周大海介绍:
  
  “这个是公社的文书,小杨!杨援朝!”
  
  这名字真是有时代特色,一听就知道是啥年代出生的。
  
  这个杨文书见了人就腼腆地笑,说道:
  
  “周书记特意交代,把粮站的长条桌全搬出来了,还烧了开水,就怕大夫们渴着。”
  
  另一个是个四十来岁的妇女,梳着齐耳短发,头发用一根黑皮筋扎得紧实,穿着打了补丁的蓝布褂,腰间系着围裙。
  
  “这个是我们公社卫生院的李萍同志,她在城里学过医半年,是专门过来配合大家的。”周大海对着他们介绍道。
  
  李萍她手里拎着个铁皮医药箱,箱角磕得坑坑洼洼,笑着说道:“周书记让我来搭把手,给大伙儿递个棉签、倒个水,有啥体力活也能搭衬着干。”
  
  周书记搓了搓手上的泥,赶紧往旁边让了让,指着粮站方向:
  
  “咱们去里头吧?棚子都搭好了!刚才广播还在喊呢,老乡们都排着队呢,就是怕乱,让各大队按顺序来的,老弱病残都往前挪了挪。”
  
  他说着又往方言的轿车瞥了一眼,看到开车的居然是个外国毛子,眼神里顿时带上了几分新奇,却没多问,只转头对文书说:
  
  “那个小杨,赶紧去把车引到粮站后头的空地上,那儿平整,别磕着底盘。”
  
  “诶,好!”杨援朝听到后赶紧应了一声。
  
  然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有换成对着安东做了个请的手势。
  
  安东点点头,然后跟着杨援朝的引导朝着里面开了过去。
  
  “几位,咱们里面请?”周大海招呼众人,引着岳美中、方言和王玉川往粮站走。
  
  脚下的土路应该是早上被扫过的,上面还能看到扫帚留下的印子。
  
  这时候停好车的学生和教授们也纷纷下车了,方药中,刘渡舟他们指挥着学生开始往下面搬东西。
  
  “不要全搬,只搬标记好了的,待会儿还有一些人去另外一个公社。”老方对着学生招呼到。
  
  接着一箱箱药材还有赠送的搪瓷缸,以及方言他们自己准备的桌椅板凳都被搬了下来。
  
  这些都是岐黄基金还有老胡和方言的公司提供的。
  
  周大海看到后赶紧叫人过去帮忙,周围看热闹的男女老少一起上去,不一会儿人就把东西给搬放好了。
  
  接着,该去另外一个公社的人员重新上车,岳美中和刘渡舟,以及其他来的几个老教授也同样跟车过去了,现场就留下方言他们班上一半人,还有王玉川,方药中,以及几个老教授们。
  
  方言他们这会儿已经来到搭好的临时看诊的地方了。
  
  棚子是用竹竿和帆布搭的,虽然简陋,但帆布选的是防水的厚料,底下铺着干草防潮。长条桌擦得锃亮,看得出是特意打理过的,桌沿摆着粗瓷茶缸。
  
  不过这地方明显够不到真多人同时坐诊,方言他们把自己带来的桌椅板凳都摆好,然后就开始招呼周大海组织人准备开始排队有序的看诊。
  
  周大海扯着嗓门对着下面几个大队的负责人喊道:
  
  “各大队指挥好自己的人,按照顺序来,老弱病残不用等号,都排好别挤……”
  
  话音刚落,人群里立刻响起几声应和,几个穿着同样蓝布褂、腰间别着烟袋的汉子往前站了站,各自招呼起自家大队的人,原本有些松散的人群瞬间规整起来,孩子们被大人拉到一边,好奇地扒着棚子的竹竿往里瞅。
  
  方言看着这一幕感觉亲切得很,前世虽然已经没有公社了,但是场面也差不多。
  
  管事儿的永远是个大嗓门,看到有些不讲规矩的直接就一顿脏话问候。
  
  “疑难杂症,就是那些有些怪的问题,都找我们这边的几个!其他症状就找那些年轻的大夫!”王玉川教授对着周大海提醒到。
  
  周大海看了看现场几个上年龄的人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到方言也在这边,他指了指方言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