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1/2页)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明街头忽然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许许多多奢侈品店。
这些店铺占地不大,位置也在偏僻隐秘之处,内部装饰煞是典雅朴素。
在意向购买人群的眼里,这简直太酷辣,完美符合他们对真正“奢侈品”的想象。
真正的奇珍异宝就应该是这样的,犹如不世出的高人,低调奢华有内涵。
哪像以前的传统玉器店,在闹市区租一个巨大的店面,装修极尽奢华,充满暴发户的味道,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像卖大白菜似的卖货。
不但一点也没有突出“物以稀为贵”的特点,还缺少了隐私感和神秘感。
只有像薛万彻这样,没有人比他更懂房地产的内行,才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这种看似高级的装饰风格,其实成本很低,当然这不是重点。
众所周知,地租才是影响开店的最大成本支出,不论古今。
而这些所谓“奢侈品店”因为开得偏僻,所以房租成本低到令人发指。
但是没辙,富人就好这一口。
因此,在大明全国范围内,这种“预制”精品商店得以成片铺陈开来。
相应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奢侈品”也开始批量上市。
什么云螭玉佩、什么虎皮金丝履之类,尚在正常人类理解范围内的奢侈品,只是“常规”物事。
很快就出现了诸如“王羲之小时候学写字的字帖”、“汉景帝诛晁错用的刀”、“始皇帝在赵国当人质时啃过的半个鸡腿”、“燕王千金买的马骨”、“郑庄公射周天子的羽箭”之类。
毫无疑问,这些充满了“V我50”风味的可疑玩意儿,都是有大明商会认证背书,都是有证的。
再然后,画风就愈发抽象起来了。
什么“大禹老婆九尾狐的尾巴”、什么“盘古开天有用的斧子”、“女娲补天用的石头”、“后羿射日射下来的太阳碎片”之类,已经名牌不演的东西,也堂而皇之地上市了。
而这种一眼假的玩意儿,居然也得到了商会认证。
居然还引得一众富豪趋之若鹜、供不应求。
因为对这种商品的购买者来说,真不真重要吗?
让人知道他有钱有品位,能花重金购置一堆毫无用处的收藏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是真有好事者敢质疑,还会招致主人的冷哼、和周围人的嘲笑。
真是没有修养没有文化,这可是有证的!
你比朝廷懂咯?
于是,在这种“只有聪明人才懂”的风潮之下,奢侈品一时蔚然成风。
连带着饮食上都出现了一些小众“轻奢”的高端定制私人料理店。
比如九转龙肠、比如八百八十文一杯的宫廷玉液酒,比如一贯钱一盘儿的“群英荟萃”,云云。
大明街头一时奢靡成风。
但是,这股好“奢侈”的风气,却并没有招致普罗大众的反感。
相反,淳朴的老百姓,甚至对这批被交智商税的富人充满了同情。
有钱人可怜哪,他们能吃些什么呢?
无非是龙肉“风味”猪大肠、酒糟兑水的宫廷“风味”玉液酒、萝卜开会的群英“风味”荟萃之类。
而被收割了的有钱人,同样也对旁人的质疑一笑而过。
群氓黔首懂什么?爷买的东西可是有证的!
就这样,在互相同情之中,两个阶级和谐地共存着。
而在火热市场的表象之下。
在李明陛下无形大手的操控之中。
因为收入不均而产生的富余资源,正在有序地流入最需要资源的灾区。
富人以一种曲折而另类的方式,为自己的受难同胞慷慨解囊。
正如之前所说,李明和他的老中小伙伴们并不生产财富。
他们只是财富的搬运工。
…………
光阴似箭,转眼已经来到了年末。
年初的那场天下归属争霸战,以及年中的那场几乎毁灭整个天下的大洪灾,已成记忆中的往事。
尤其夏季的那场横跨两江、席卷全国的洪灾,宛如昨夜的噩梦——
可怕,但好在过去了。
在李明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大明朝廷诸君的呕心沥血下。
坚忍不拔的华夏民族万众一心,又一次撑过了灭顶之灾。
…………
“启禀陛下,鄂州方向急报——
“南方水灾的最后一批灾民,已经全部搬入新城区居住。”
大秘书长孙延敲门而入,将一份鄂州刺史上报的奏事折呈上。
“哦?这就已经将全部灾民安置完毕了?
“速度很快啊,比预定的进度还提前了一旬左右。”
李明惊喜地翘起眉毛,兴奋地从桌边起身,从长孙延手中接过折子。
灾区灾情缓解以后,他便回到了忠诚的唐州,坐镇京城。
“中原的水灾后续早已处置妥当,而今天——不,算上传信的时间,大约在五天前——南方水灾的扫尾阶段也已结束。
“这么说的话……”
李明兴奋地在书房里踱起步来。
“也就是说,洪灾已经结束了。恭喜陛下,此乃社稷之福。”
房玄龄声音沉静地说道,从席位上站起来,向李明一躬身。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陛下巧施妙法,劫富济贫、削峰填谷,造福天下万民,无愧真龙后裔、天之骄子。”
长孙无忌也刷拉站了起来,躬身道:
“国家能涉险过关,离不开英明神武的陛下。
“大明之有神皇,如水鱼之有江河、草木之有日月,乃天下黎民之福。”
他俩也不是全在拍马屁。
能巧妙利用“有余”阶层的虚荣心,以“奢侈品”为中间媒介,将剩余价值匀给“不足”阶层。
没有李明陛下这样宏伟的脑洞,是断然想不出此种阴招的。
“嗯嗯,真是辛苦我了。”
对于两位辅政大臣的恭维,李明照单全收。
他抱着胳膊,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又看看两位暮气沉沉、好像随时会睡死过去的老臣,又看看在角落里埋头苦干、透过头顶稀疏毛发几乎能看见头皮的小伙伴房遗则。
这才客气几句:
“嗯嗯,你们也辛苦了,给你们加工资补贴……”
房遗则抬起了头。
“……等财政状况再好转些以后。”李明赶紧改口。
房遗则又把头低了下去。
呼……李明暗暗擦擦冷汗。
从回到唐州办公室以后,这位好兄弟就一直对自己冷暴力。
这是为什么捏?
首先排除“明明财政收入创下新高、赈灾救济支出也在同步减少,可是不知怎么的国库依然入不敷出”这个理由。
“咳咳。”
李明把话题扭回来,又开始兜售他的“大计划”了: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