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船破偏遇打头风 (第2/2页)
前线就这么点地方,山西又是地形崎岖,适合大部队展开的区域并不广大。
用“堆积”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
“百万?!”
诸将异口同声地低声惊呼。
李世绩前期汇报前线来了十万人时,他们已经够吃惊了。
好家伙,现在直接超级加倍了啊!
同样的,他们也不是感慨于“百万大军”的规模,而是感慨于对面那位陛下的愚蠢。
纯粹堆人头的打法,已经落后好几个版本了。
人一多,素质良莠不齐、指挥难度加大不说,光补给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都不用敌方来劫粮道,时间一长,自己就乱套了。
更何况,李明摇来的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兵(如果大明这能掏出披甲百万,那可真是大唐恐怖故事了),而是民夫。
民夫能有多少战斗力,对面的主将薛万彻自己最清楚——
当年隋末大乱斗时,薛万彻和他哥薛万钧,各带了百来号骑兵,就一波冲散了窦建德的二十万农民军。
说他们毫无作用都是抬举,在战场上属于纯纯的反作用。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明这么恨铁不成钢的原因。
你小子不是想要席卷全天下吗?
怎么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苻坚老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最后输给你这样的二货,史书会怎么评价朕啊?
别因为你的抽象操作,连带着让被你推翻的大唐都风评被害了啊!
“呼~”
李世民叹出一口浊气,道:
“李世绩认为,明军集中这么多劳力是为了修碉堡,以坚固工事步步蚕食领土,并以此为依托,进而围攻晋阳。
“尔等以为呢?”
诸将均点头赞同:
“末将附议。”
除此之外,他们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朕倒觉得未必。”李世民沉吟道。
盖碉堡稳扎稳打,对其他人来说,已经够脑洞大开了。
但是以李世民对他小儿子的了解,这还太保守了。
李明的思路,素来是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的。
“堡垒战术”这种一看就具备可行性的战术,对李明来说,脑洞还不够大。
这是其一。
其二,那就是李明的策略看似都脑洞大开,实则也确实大开脑洞,但是这小东西的算计其实还挺精明的。
不但最后基本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成本还尽可能的低。
像地堡这种玩意儿,战争结束之后基本没有作用,沉没成本巨高,不像是李明会真正执行的手笔。
“可是陛下,这情报是李世绩大总管亲自审问诸多行商所得到的。应该,不会有假吧?”诸将辩解道。
李世民闷声不答。
这也是让他怀疑的一个点。
行商行商,形形色色,不同行商提供的证言互相矛盾才是常态。
可是李世绩所审问的那些人,所提供的情报却出奇的一致,简直像提前串过口供一样。
李世民怀疑这其中有问题,但是他没有证据。
“陛下,李世绩认为,若要破解敌人的堡垒战术,最好的机会是在其堡垒成型之前。”
将领们提议道。
“因此他提议,应将战略重心放在骚扰敌人的民夫队伍上,不给他们建造完工的机会。
“对付十万民夫如此,对付百万民夫亦如此。”
李世民轻轻抚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李明到底在计划着什么、想利用那百万劳力达成什么目的,这问题暂且放在一边。
不管对面有什么计划,总之去骚扰他们肯定是没错的。
李明亲自送上了软肋,还不去戳戳,就未免太客气了一点。
“百万民夫目标更大,截杀他们易如反掌。唉……”
李世民又高兴又丧气地叹了一口气。
我那愚蠢的儿子哟……
他席下的诸位将领就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了,他们纯粹为对方的“昏招”感到兴奋。
“百万人的给养于前线不是小数,百万劳力于国家更非等闲。
“现在正是春耕的季节。如果能将那百万民夫拖在这里,慢慢消耗……
“伪明未必不会重蹈前秦覆辙,顷刻崩溃!”
大家都摩拳擦掌,甚至有人开始幻想东晋反打苻坚老哥的剧本了。
李世民当然没有那么天真,觉得小李那厮应该有后手,不至于愚蠢到把自己浪死。
但是有枣没枣打一杆,空投一队狂战士去骚扰敌后的农民,又花不了多少操作。
“那为什么李世绩不自己去打,还要向晋阳求援呢?”
李世民话锋一转。
“是被明军的袭击拖住了阵脚,以至于他无法分兵袭击敌薄弱的后方民夫吧。”诸将回答。
虽然这封密信他们还没有看过,但是李世绩在这段时间的窘境,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哦?分身乏术啊……”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沉吟道。
他敏锐地意识到,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被敌人控制了。
刚打算发动进攻就被及时牵制,李世绩这不是完全被对面掌握了主动权,一进一退都被牵着鼻子了吗?
那货的反谍报工作是不是出了大纰漏?
“陛下。”诸将建言道:
“敌人主动出击,其后方的防守必定空虚。
“我们是否应该派兵绕后,偷袭那所谓的‘百万民夫’?”
都没有经过充分的侦查,连那一百万人在哪儿、干些什么都不知道,就这样贸然出击?
李世民感到脑壳疼,莫名有种不祥的预感。
唐军完全成了敌人拨一下、动一下的提线木偶。
他那愚蠢的儿子,或许在背着他搞个大的……
“陛下,请下命令吧!”众将急声催促。
李世民恍然抬头,只见他忠心耿耿的手下们,个个面带焦急之色。
是啊,那可是一百万手无寸铁的软柿子啊。
狡猾的李明难得暴露出来的命门,怎么能不好好把握机会呢?
这真的是命门吗?还是那厮另有所图……
李世民思考良久,决定还是放弃思考。
管他呢!
不论怎么说,那一百万民夫是自家斥候亲眼所见,总不是假的吧!
管他李明有什么阴谋诡计,这就派兵,好好地捅咕捅咕——
就在他下定了这个决心,正要下令的时候。
帐篷外突然骚动起来。
“发生了什么?!”
诸将立刻警惕起来。
负责护卫的卫士当即飞奔出去,过了一会儿,却搀扶着一个士兵进来了。
那士兵面无血色,身上披着与季节不符的皮毛大衣,背上插着一支羽箭,伤口渗出一片暗红色。
李世民眼皮一跳:
“你是朔州军……阿史那社尔和程咬金那边怎么了!”
冒死回来传信的士兵艰难地张开双唇,虚弱道:
“陛下!朔州……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