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既生操,何生虞 (第1/2页)
金陵城,丞相府。
烛光抖动,一锅药在火上熬煎,浓郁的药香在屋内弥漫。
曹操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左右众人围绕在身边。
“我命危在旦夕!”
“丞相,何出此言?”夏侯渊神情紧张,问道。
曹操低声答道:“遭钢鞭捶打,腹腔剧痛难耐,胸骨恐已断裂,淤血流而不止,我命可知矣!”
端药的曹昂闻言,不禁失手将药碗跌落在地。
夏侯渊扑在曹操榻前,哭泣道:“丞相受天命庇佑,岂能言此不祥之语。”
曹昂抹着泪水,说道:“丞相何不广招城中医师前来问诊?”
曹操微叹道:“疾在肺腑,药石难及,安有开腹之理?况御医尚言无能为也,今又何须强求!”
曹休急道:“丞相若弃我等而走,国将无君,军将无帅!”
曹操眼珠扫视,虚弱问道:“文若何在?”
“彧在此!”
荀彧跻身在榻侧,弓腰问道:“试问丞相有何吩咐?”
曹操伸手拉住荀彧的手,说道:“友若为我奔波多年,随我从中原至东南立业。我深受重伤,日后难领军政。而我若不幸病逝,便由卿主持军政大事,降、战与否皆听友若之意。”
“丞相~”
见曹操欲托孤于他,荀彧猝不及防,说道:“长公子在此,丞相何托大业于我?”
曹操扯着嘴角,苦涩道:“大败而归,人心浮动,何来基业可言?”
说着,曹操微叹口气,说道:“我今旦夕将亡,所忧无非子嗣与妻妾。实不相瞒,卿主持国中军政,与唐军磋商归降之事,唐人或会因卿出降而赦孤之妻子。”
今下曹操之所以托大业于荀彧,无非是想利用荀彧与唐军谈判,让他妻子能够留得一命。而若让曹昂主政,曹操恐即便献城归降唐军,而张虞亦不赦曹氏。
荀彧不敢应声,而是看向曹昂、夏侯渊、曹丕等人露出迟疑之色。
“子脩、子桓速来拜见荀叔父,今后务必听叔父吩咐!”
“诺!”
曹昂为人恭孝,晓得曹操用意,拉着弟弟曹丕向荀彧作揖而拜。
“拜见叔父!”
“我与友若相交十余年,望能受我托孤之责。”
荀彧急忙扶起二人,说道:“丞相既信在下,我当为丞相奔走!”
“善!”
没说几句话,曹操便昏昏沉沉,意识渐渐模糊。
见情况不妙,荀彧与文武先后拜谒,留下曹昂、曹丕及曹操妻妾伺候着曹操。
出了丞相府,荀彧在府外遇见等候多时的鲁肃、刘晔、于禁等人上前询问曹操身体状况。
“丞相身体何如?”刘晔着急问道。
见一群人堵在门口,荀彧犹豫良久,说道:“医师暂时无策,且观丞相能否撑过今夜。”
继而,荀彧挥了挥手,说道:“诸君先行回府休息,等候丞相下令再来。”
“诺!”
众人虽不愿离去,但却被荀彧强行劝退离开。
“令君,我观丞相负伤严重,不知能撑多久?”鲁肃实在忧心,离去不久又折回,询问道。
荀彧迟疑少许,见左右无人,问道:“子敬以为今下当如何是好?”
鲁肃微叹道:“倾出兵马而遭惨败,眼下兵将人心思变。若以我之见,今欲保全陛下与城中兵吏性命,唯有向唐人乞降。若执迷不悟,城破之时,则将连累士民。”
见状,荀彧坦白道:“实不相瞒,丞相命在旦夕之间,今为保全妻妾、子弟,已托孤于我。而丞相一旦病故,我便欲向唐人请降。不知子敬能否为使?”
“愿效犬马之劳!”
得知曹操性命垂危,鲁肃惋惜道:“天下迸裂,群雄并起,曹公立基于东南。中国诸雄难为张虞一合之敌,唯曹公兵略超群,然在大势之下,曹公难逃败亡命数。”
“汉室衰微之际,曹公奋兵辅之,世人莫能及也!”荀彧惜叹道。
向荀彧托孤确实消耗曹操不少精神,众人离开屋内后,曹操先是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曹操又醒了过来,觉得自己身上力量渐渐流失,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胸腔刺疼难忍。
“子脩?”
昏睡中醒来,曹操在隐约间,似乎看到诸子在为他哭泣,轻声唤道。
“父亲!”
听着呼喊声,曹操喉咙好像被堵住,说不出话来!
恍惚间,曹操似乎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少年嫉恶如仇,凭背景在官场横行无忌,因官场黑暗而痛恨自己无法改变,遂隐居在家乡;中年热血报国,为肃清天下而起兵,因遭陈宫背叛而失兖州,不得已南下扬州建业。
得意之时,坐拥两州,拥兵数十万;衰亡之际,困守孤城,兵困民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