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八十章 倒计时开始

第八十章 倒计时开始

第八十章 倒计时开始 (第2/2页)

第一批出国的振邦等人,已经在德国学习将近四年。
  
  前阵子振邦来信,说是他提前修完了本科学业,导师想要留他读博士,他拒绝了。
  
  要是读博士的话,保守估计也得五年之后才能回来,闹不好得八年,毕竟德国是出了名的难毕业。
  
  当然,德国的博士含金量相当高。
  
  振邦觉得眼下还不是读博士的时候,父亲身边更需要他,因此拒绝了导师的邀请,决意回国。
  
  至于新源,他的学业进度差一些,估计今年毕不了业,得明年了。
  
  赵颖兰、何泽雯等人在德国也很好。
  
  尤其是何泽雯,这姑娘蛮厉害的,各门功课都优秀,导师非常喜欢她。
  
  孩子们陆续出国,陈秀芸身边就剩下振堂、振祥两兄弟。
  
  振堂今年也十五岁了,已经读中学,这小子成天调皮捣蛋,跟振武似的,不怎么爱学习。
  
  而且早早就放出话来,他不打算去留学了,他也要进讲武堂,或者进定边军从一个小兵当起。
  
  孩子们大了,各有各的志向,曲绍扬夫妻也不好强拧着。
  
  家里这么多孩子,也不可能个个儿都成材,总得有几个歪瓜裂枣儿。
  
  陈秀芸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四个出国留学,这已经算是老曲家祖坟冒青烟,还想咋地?
  
  后头这些孩子,爱干啥就干啥吧,由着他们性子发展。
  
  还是那句话,只要别败家,别当汉奸,堂堂正正做人就行。
  
  到了五月末,朝廷批准,将吉林原有陆军第一协,和吉林巡防队左、右、中、后四路二十七营,改编为全国陆军第二十三镇。
  
  本来,朝廷属意孟恩远任统制,曲绍扬想了办法,将徐世扬任命为第二十三镇统制,郑铁柱任副统制。
  
  这孟恩远是天津人,曾经是青楼里的大茶壶,三十岁了才入淮军当兵。
  
  甲午年时,孟恩远在定武军中任哨官,后来老袁小站练兵,孟恩远与一众定武军旧部被吸纳。
  
  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时,孟恩远随行,出任吉林巡防督办。
  
  至于徐世扬,不是旁人,正是徐世昌的六弟,也就是振业未来的老丈人。
  
  当初随着徐世昌一起来东北,在吉林新军中任职。
  
  有自家人在,曲绍扬哪会把统制的位置给旁人?
  
  于是举荐了徐世扬出任统制,郑铁柱为副统制。
  
  也就等于是把第二十三镇的官兵,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孟恩远,则是调去奉天任新军统制。
  
  六月,东三省绅民代表乔占九等人又参加了第二次各省各界过会请愿团。
  
  没过多久,资政院成立。
  
  东三省旅京学生赵振清、牛广生亲赴摄政王府门前,忍痛割臂写了请开国会的血书,参加了全国第三次国会请愿活动。
  
  第三次请愿运动的特点就是声势很大。
  
  黑龙江谘议局副议长战殿臣、奉天谘议局副议长孙百斛到京出席了谘议局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大会决议联合各省谘议局推动速开国会。
  
  到了九月,吉省谘议局以代表全体人民的口号,泣血上书给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曲绍扬,呼吁代奏皇上即行降旨,成立国会。
  
  以期号召民众,抵御外辱,振兴国威。
  
  两天之后,吉省商务总会上书巡抚,以“时局艰危,民心涣散”,请求速开国会,以联民气,而挽大局。
  
  众人在上书中特别提到,“日俄定约不数日,倭人即施其阴险之手段,吞并高丽。
  
  是东三省危亡之祸,已延眉睫,若再不函图挽救,将不免为高丽之续。”
  
  接着,长寿县绅民王炳辰等六百三十人联名上书吉林巡抚,要曲绍扬以天下苍生为念,俯顺舆情,代为奏闻皇上,即开国会。
  
  “这些人啊,一个个还对清廷抱有幻想呢,成天喊着什么开国会。
  
  开了有什么用?真以为开国会,就能解决眼下的困境了?”
  
  曲绍扬被这些上书弄的烦不胜烦,又不好在外面说什么,只能晚间跟妻子吐槽一番。
  
  “嗯,那些上书我也看了,他们都把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体制,看作是内结人心、外御强敌的有效手段。
  
  不得不说,这些人初衷是好的,可就是这想法,是有点儿天真。”
  
  陈秀芸这些年受曲绍扬影响,对时局也有些见解。
  
  “是啊,这些人太天真了,朝廷只是拿君主立宪当个幌子,糊弄百姓而已。
  
  君主立宪,也改变不了国家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局面。
  
  只有彻底来一场革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改天换地,开创新局面。”曲绍扬跟着感慨道。
  
  陈秀芸闻言,倒是吓了一跳,“绍扬,你不会也想掺和革命吧?以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曲绍扬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你想多了,我只是有感而发。
  
  我没那么高尚的情操,也没那么伟大的胸怀,我啊,只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好好过日子。”
  
  陈秀芸听了这话,才稍稍放心了些,“嗯,咱们家走到今天不容易,可不能一时脑袋发热,就掺和那些事儿。
  
  我别的不求,只要你和孩子们都好好儿的就行,咱好好过日子,可别折腾。”
  
  两口子絮叨一阵子,便昏昏睡去。
  
  面对这些上书,曲绍扬也不好明确表态,于是他尽力跟谘议局周旋,夸奖众人上书的热忱。
  
  同时又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前往京城相关部门,陈述请求,多方面呼吁,与其他省份联合起来,全国一心,定能奏效。
  
  鉴于内外呼声的强大压力,资政院也不得不通过了恳请朝廷速开国会的奏稿。
  
  摄政王载沣认为难以扑灭各地立宪请愿的烈火,不得不筹划先设立新的内阁,然后再提前召开国会。
  
  之后,摄政王载沣在十月初三宣布,缩短三年,即于宣统五年成立国会,并表示这个决定“万不能再议更张”。
  
  否则,朝廷将不惜以镇压手段对付各地的活动。
  
  然而众人很清楚,这种先设立内阁,缓开国会的决议,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做法,这也表明了清政府所采取的是应付策略。
  
  各省立宪派,对朝廷上谕表示不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