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收复扬州 (第1/2页)
“杀!”
……
“外面发生了什么?”
被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刘老旭惶恐的询问道。
敌军兵临城下,此时城中传出喊杀声,那是百分百没好事。
“将军,城中世家发动叛乱,在攻打镇守府。”
亲兵队长慌乱的回答道。
敌人来的太突然,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如果不是府中卫兵,都是跟着刘老旭南征北战,一路打过来的老兄弟,没准就被敌人偷袭成功了。
暂时挡住了敌军兵锋,不等于万事大吉。
战火都烧到了镇守府,意味着什么,实在是太明显了。
“这不可能!”
“金家主告发的时间是两天后,本将还特意下令内紧外松,引敌人上钩。
距离约定时间,还有足足两天,他们怎么敢提前发动?”
刘老旭难以置信的说道。
事实上,他并不相信城中世家会反叛。
吴国能接纳他们,那是众人都纳了投名状。
城中大小世家,手中都沾上了大虞宗室、或者是官员的血。
在傅皓轩称帝过程中,这些人也是出了大力的。
痛骂永宁的奏书,更是写了一大堆。
随便放出一份,到了大虞那边,都是满门抄斩的命运。
为了稳定人心,吴国高层也和这些文人世家,进行了联姻。
城中稍微上档次的世家,族中都有女子嫁给吴国高层,不少人还成了皇亲国戚。
按照大虞律,谋逆的首犯诛连九族,这些人全部都在名单上。
金家的告发,他都以为是城中世家内斗。
毕竟,各家都有一堆的政治污点,纵使回到大虞那边,也少不了被清算。
即便是怀疑,他也只是在提防城中那些遗留下令的衙役捕快、守备士兵。
这些人身份太低,没有纳投名状的资格,还有回头的可能。
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城中世家,居然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叛。
“将军,搞不好金家的告发,就是为了麻痹您。
真要是告密,怎么也该供出几名同党,哪有就给出一个反叛时间的。
伪朝敢联络他们,必然有十足的把握!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此刻城门已经失守,城外的敌军已经杀入城中。”
亲兵队长信誓旦旦的说道。
联合发动夺城计划,连队友是谁都不知道,这未免也太扯淡了。
“该死的叛徒,居然敢坑老子!”
“不让老子好过,他们也别想讨的好。”
“传令下去,让城中兵马立即行动起来,覆灭城中一众世家。
尤其是金家,必须鸡犬不留!”
刘老旭恶狠狠的下令道。
认知上的错误,让他太过相信律法。
谋逆株连九族,那是针对普通人的。
对待世家大族,朝廷采取的是另一套标准。
只要自己不是主谋,就能靠戴罪立功,避免被清算。
城中世家选择倒戈,本质上是因为大家意识到吴国要不行了。
为了家族传承,必须不惜代价跳船。
在吴国任职的子弟,他们可以舍弃,联姻嫁出去的女子,一样都是弃子。
别看诛九族这个罪名出现的多,历史上真正意义上被株连九族的,其实并没有多少。
最主要原因,就是牵连的人数太多。
远支旁系中,总会有几家显赫的亲戚,能够逃脱律法的制裁。
能够从底层爬起来,刘老旭从不缺乏狠劲儿。
认知上的偏差,误以为被金家给骗了。
恼怒之下,甭管能否逃出去,现在他只想让城中一众世家去死。
“遵命!”
说完,亲兵队长立即派人去传令。
叛徒比敌人更能拉仇恨。
自认为洞悉了真相,他们恨不得杀光所有叛徒。
伴随着命令下达,城中的吴军全部行动起来。
搞不清楚叛徒是谁,直接向城中的高门大户,发起了无差别进攻。
……
城中的混乱,为官军夺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夺取城门之后,预想中血战没有爆发,官军顺利进入扬州城。
站在城门楼子上,望着城中熊熊燃烧的大火,秦天瑞被吓了一跳。
他让扬州世家在城中制造混乱,掩护大军夺取城门,这动静未免也太大了。
本以为在大虞朝,武力值最强的是他们这些勋贵世家,现在看来文人世家手中的武力也不弱。
事先没怎么准备,都能够爆发出这样的战斗力,若是提前进行安排,怕是能够轻易夺取扬州城。
“总兵大人,外城已经被我们控制,内城门也被拿下,该向城中发起进攻了。”
一旁的副将开口提醒道。
进展的太过顺利,拿下外城之后,叛军居然没派兵过来阻拦。
顺势夺取了内城大门,大家才意识到是城中世家,居然牵制住了叛军主力。
盟友这么给力,他们也不能让人家失望,肯定要再接再厉,尽快扫平城中叛逆。
“再等等吧!”
“他们和我们终归不是一路人,这些人的实力太强,对朝廷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秦天瑞冷漠的说道。
文武之争,这是贯穿大虞朝堂的主线。
当初扬州营和淮安营刚到广东的时候,遭到了排挤,就是双方争斗的缩影。
在镇压白莲教叛乱的过程中,勋贵系也在不动声色的打压文官世家。
一直到叛军做大之后,双方发现势头不妙,才从互相捅刀子转为合作。
随着局势的好转,朝中的文官们,又开始蠢蠢欲动。
地方上的文官,同本土士绅抱团,在不起眼的地方同总督衙门抢班夺权。
如果不是前面的大战,让各家损失惨重,新增税款和厘金根本征收不起来。
作为勋贵系将领,秦天瑞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波及半个大虞的白莲教叛乱,严重动摇了朝廷的统治根基。
扬州文人世家的情节,比前面湖广江浙三省文人世家的性质恶劣多了。
人家分头下注,那是私底下的行为,可没有公开背叛大虞。
扬州世家当初为了保全自身,不光把城池送给了叛军,还送上了投名状。
现在他们弃暗投明,重回大虞的怀抱,也仅仅只是为了自保。
能够背叛一次,就可以背叛无数次。
“忠”字没了,实力雄厚,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对城中爆发的大战,秦天瑞选择了漠视。
……
血腥的大战在持续,作为主人公的一众本土世家,现在一个个都欲哭无泪。
哪里是他们实力雄厚,能够牵制住叛军主力,纯粹是人家逮着他们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