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封爵 (第1/2页)
同前两次进京相比,现在的李牧,无疑是一个香饽饽。
位高权重是一方面,关键是能够带着别人一起平步青云。
一众武将、勋贵,都想和他搭上线。
因为现管的缘故,许多东南地区出身的文官,也凑过来攀交情。
每天前来拜访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收到的礼物太多,没过多长时间,京中的宅子就给堆满了。
坦率的说,这座宅子和他现在的身份完全不匹配。
没有置办新的宅院,那是在等朝廷发福利。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军功封爵,朝廷都是要赐予府邸的。
朝廷没钱,不等于手中也没宅院。
许多被查抄的府邸,因为规制的问题,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买。
京中的房价,从来都不便宜。
有免费福利房,犯不着漏富。
暂时窝在小宅子里,还能显得他为官清廉。
尽管对武将来说,清廉不是什么加分项,但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老爷,森少爷、来少爷、隆少爷前来拜访!”
管家的声音响起,唤醒了李牧久违的记忆。
坦率的说,这位三位堂弟也是时运不济。
前面因为没有嫡子,镇远侯对三人的教育,一直非常严格。
虽然算不上天资卓越,但是同龄人中,也算是不错的。
可惜随着嫡子降生,前面的努力,全部沦为无用功。
无论是朝廷律法,还是李氏宗族,都不会允许废嫡立庶。
丧失了继承权,他们就只是普通的侯府庶子,身份地位大不如前。
幸好他们三人年龄不大,前面的斗争不算激烈。
在这场侯府继承人竞争中,他们并没有干出格的事。
不然现在的处境,还会更加尴尬。
可惜他们自己不折腾,但架不住生母和外家爱折腾。
镇远侯府的利益太大,正常情况下,这份家业是他们奋斗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为了这份利益,后宅就没消停过。加上侯府夫人的刻意放纵,就没少闹出笑话。
豪门争斗是残酷的。
前面继承人悬而未定,看在他们三人的面子上,大家都假装看不见。
伴随着继承人争夺落下帷幕,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以往被捂住的盖子,全部被捅了出来。
具体发生了什么,李牧不是很清楚,反正最近几年侯府处理了不少人。
侯府夫人倒是没有故意针对三人,可生母倒了霉,还是让三人在府中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带他们过来吧!”
李牧笑着说道。
对镇远侯府的纷争,他没有兴趣掺和。本质上,他还是侯府内斗的最大受益者。
从入仕到现在,他就没少用侯府的政治资源。期间的每一次破格提拔,都是政治资源在燃烧。
在这一过程中,军功固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阶级固化的大虞朝,权力是靠血脉传承的。
没有侯府的鼎力支持,他现在还窝在汉中担任卫指挥使。纵使有千般的能耐,都没有施展的余地。
“拜见牧堂兄!”
说话间,三人向李牧恭敬的行了一礼。
在家族年轻一代中,李牧早就成了传奇。旁系支脉出身,在成功面前,从来都不是问题。
封侯的诏书已经明发天下,就等着两天后举行完仪式,他就是大虞朝的汉水侯。
受此影响,李氏宗族也将进入两府并立时代。在朝野上下的影响,都会大幅度提升。
“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叔父有意让你们进军中历练,你们可有想去的地方?”
李牧关心的问道。
向军中安排几个人,镇远侯自己就可以搞定。把人推到李牧这边,明显是想让他带一带这三个堂弟。
政治资源不能白拿,现在到了回馈的时候。照顾自家人,本就是应有之义。
不过这种事情,主要还是要个人的意愿。
接下来几年,将是勋贵集团的高光时刻。以三人的身份地位,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了。
无论是跟着父亲,还是跟着他这个堂兄,都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此事我们和父亲商量过,我等三人都没有明确意向,堂兄直接安排便是。”
李森率先开口回答道。
大虞朝军种分割并不严格,将领都是冲着全能型培养的。以李牧为例,麾下步兵、骑兵、炮兵、水师全都有。
专业化技术确实需要,但是朝廷要求不高,或者说上面根本不重视这些。
朝廷没有在兵种上面玩制衡,李牧自然不会多事。全兵种配合作战,可比单一兵种强多了。
对武将来说,相较于兵种选择,反倒是任职地方更加重要。
眼下勋贵系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南边和京师,北方地区虽然也有部分军队,但战斗力着实堪忧。
战争时期,军功是向上攀爬的阶梯。想要在军中有所发展,自然要去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让我安排的话,你们就要下基层历练。
一步一个脚印,从下面慢慢爬起来。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一旦进入军中,那就没得选择了!”
李牧一脸严肃的说道。
学习过军事知识,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军中的许多东西,还是要到战场上去学习。理论知识,只能加速成长的过程。
一下子身居高位,丧失了成长学习的过程。看似仕途发展顺利,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埋雷。
别的时候牛逼可以随便吹,现在是战争年代。到了战场上,能力不济只会害人害己。
“堂兄,我们能干文职么?”
李来一脸郁闷的说道。
前些年天下太平,文官集团如日中天,受大环境的影响,镇远侯府也在努力武转文。
他们兄弟三人,一开始都是学文的,甚至还拜了大儒为师。
谁也没有想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功名没有拿到,就天下大乱了。
乱世之中,习武比习文更有前途。
侯府的政治资源,主要集中在军中,只有进入军中发展,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助力。
“可以,不过上限不高。
朝中有潜规则,一个家族在文武两条路中,只能有一根主线,不允许齐头并进。
除非我们李家放弃军中的一切,不然你们走文官路线,最高上限就是四品,大概率还是一个闲职。”
李牧坦率的回答道。
大虞朝传承两百七十多年,都没有出现过权臣篡位,最大原因就是在制度上形成了制衡。
再怎么显赫的家族,也只能在文官路线和武将路线中二选一。
迭加以文御武的国策,长期以来执掌大权的都是文官。
手中无兵,再牛逼的文官权臣,也没有谋朝篡位的能力。
“牧堂兄,我们的能力有限,能坐到四品的位置上,已经算是不错的前途。”
李来语气低沉的说道。
以往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