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复山河 > 第三百章、捷报

第三百章、捷报

第三百章、捷报 (第1/2页)

京师。
  
  济南会战还在继续,一场关于北虏入寇的政治清算运动,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拉开序幕。
  
  首当其冲的宣大总督李志鸿,因为之前就死在了狱中,已经无法继续吸引火力。
  
  同样负有责任的辽东都师钟景明,一下子成了第一责任人,吸引了百官的火力。
  
  率先对他开炮的,就是山西、山东、京师籍官员,接着又得到了江南各省官员的群起响应。
  
  大家把局势恶化,家乡受损的帐,全部算在了他头上。
  
  这一刻无分党派,大家都想要把他碎尸万段。
  
  以往支持钟景明的清流党人,更是成了清算他的主力。
  
  随着清算的呼声高涨,本就对钟景明有意见的永宁帝,直接给他判了一个凌迟。
  
  在将相不辱的大环境下,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官员,整个历史上都屈指可数。
  
  以往发生这种事,百官都会开口求情,规劝皇帝从轻发落。
  
  不过这一次例外,从民间到朝堂集体喊打喊杀,这还是大虞朝的第一次。
  
  西四牌楼,天才刚刚放亮,就聚集了大量的围观人群。
  
  今天是钟景明被凌迟的日子,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一幕。
  
  囚车艰难的前进着,钟景明拉的仇恨太大,无数百姓想要食他肉喝他血。
  
  如果不是兵丁的阻拦,他都到不了刑场。
  
  相比其他囚犯,钟景明身上无疑要干净的多,看得出来在狱中没有受过刑。
  
  这种必死的案子,没有审理的必要。
  
  以他的级别,手中必然掌握了大量的官场黑料。
  
  如果真要进行审问,交代出来的信息,能够把朝堂搅的天翻地覆。
  
  现在的锦衣卫不比从前,顶不住朝中百官的压力,没有掀起大案的心思。
  
  “冤枉啊!”
  
  刑场之上,钟景明忍不住叫屈道。
  
  局势糜烂,又不是他一个人的锅。
  
  主要原因还是朝廷战略误判,认为北虏只是在边界抢一波,就会自动撤离。
  
  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等到后面局势失控,才下诏勤王,让敌军有机可趁。
  
  辽东镇做大,完全是为了方便走私贸易。
  
  朝中多名官员,都从中拿了好处,凭什么只治他一个人的罪。
  
  可惜锅总是要有人背的。
  
  前面山东世家被查抄,牵连了一部分官员进去,其中不乏朝中大员,但那还远远不够。
  
  作为辽东督师,让盘踞在辽东的北虏入寇,本身就难辞其咎。
  
  在朝廷严令禁止走私的大背景下,他这个辽东督师为了给走私贩子提供便利,不惜借刀杀人清除异己。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被朝廷问罪,都是一点也不冤枉。
  
  曾经的合作伙伴,更是早早同他进行了切割。
  
  伴随着行刑的开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看的出来,京中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
  
  清除了污臣,朝中局势却没有安定下来,反而因为钟景明的死让斗争越发白热化。
  
  最先被波及的就是兵部尚书万宇轩。
  
  虞军在战场上打的那么烂,兵部难辞其咎,一起担责的还有都督府。
  
  不过在同行的衬托下,勋贵系成了战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替都督府拉回了一分。
  
  兵部就麻烦了,麾下的部队,不是被打残了,就是不听指挥。
  
  尽管前面的决策,乃是大家一起做出的,可到了追责的时候,还是要兵部自己扛着。
  
  想要甩锅都不行,最终拍板的是永宁帝。
  
  平常时期,在奏折上阴阳几句,或者是直接在朝堂上怒喷皇帝,都没有问题。
  
  可是把这么大的锅,往皇帝身上扔,那就逾越人臣本分了。
  
  最关键是最终裁决权在皇帝手中,不是下面的人说皇帝有责任,事情就结束了。
  
  封建制度发展到现在,皇权已经无限延伸。
  
  惹恼了皇帝,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前面万宇轩提出,让勋贵系大佬到地方上主持平叛,就是一次积极的自救行动。
  
  调整了都督府,就不能再动兵部。
  
  大虞朝最高决策层,主管军事的就这么两个衙门,同时进行人事调整那是非常危险的。
  
  短期内不被清算,后面就有机会挽回局势。
  
  兵部是战争挂钩的,只要战场上打的好,前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惜武将们集体反对,勋贵们担心文官有阴谋,不想放弃在朝中的话语权,让他的计划无疾而终。
  
  随着党争升级,兵部一下子被牵扯了进去。
  
  不光万宇轩受到了弹劾,多名内阁成员,同样成了御史的靶子。
  
  “弹劾人的奏折,朕就不看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一向勤政的永宁帝,也不得不选择摆烂。
  
  批不过来,真的批不过来。
  
  满朝文武那么多人,他这个皇帝却只有一个。
  
  光每天的日常公务奏折,数量就非常庞大,再增加几百份弹劾奏折,那就更要命了。
  
  “奴婢这就让人把弹劾奏折撤下去。”
  
  说话间,两名机灵的太监立即上前,正欲动手永宁帝又开口打断道:
  
  “算了!
  
  朕还是看看吧,免得出现遗漏。”
  
  心情不爽,活儿还是要干的。
  
  立志要比肩太祖皇帝,他可不允许自己懈怠。
  
  不过这份心气没有持续多久,永宁帝就被各种奇葩的弹劾打败了。
  
  按照奏书上的内容,朝中的一众大员就没有干净的,全部都可以拉出去砍头。
  
  甭管内容真假,他都不可能一下子拿下这么多官员。
  
  “你们几个,帮朕参谋一下,现在的朝中局势该如何应对?”
  
  永宁帝略显无奈的问道。
  
  饱读圣贤书的他,原本最讨厌宦官干政,完全理解不了先帝为何要重用宦官。
  
  几年的帝王生涯下来,永宁帝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改变。
  
  从鄙视先帝,到理解先帝,现在他最想做的是成为先帝。
  
  甭管先帝朝宦官的名声有多烂,那些人都在按皇帝的意志办事,可以把皇帝政策及时落实下去。
  
  多了一群宦官搅合,百官们的办事积极性,也比现在高的多。
  
  经历了尹左之事后,永宁帝对文官的信任,就不复从前了。
  
  后续任命的多位文官大员,都把事情搞的一团糟,越发的加剧了这种不信任。
  
  山东世家案、辽东走私案,更是把这种不信任,推到了新高度。
  
  文官不信任,勋贵他又不敢用。
  
  相比之前的勋贵衰落,永宁朝的勋贵集团,再一次掌握了地方武装。
  
  并且勋贵系的武装,成为了朝廷的主要平叛力量,未来还会继续得到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肯定不能再让勋贵们掺和政事,否则权力就要失衡了。
  
  对皇帝来说,巩固皇权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迫不得已,他只能转向宦官咨询朝政。
  
  “陛下,按照祖制宦官不得干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