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德意志将再次奋斗! (第1/2页)
维也纳的四月,春寒料峭。1913年毕业的阿道夫站在美术学院校长办公室门前,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口袋里那封被汗水浸湿的求职信。他已经在学校宿舍里赖了大半年了——自从去年从建筑系毕业,他投出的二十七封求职信全部石沉大海。
而他的口袋比脸都干净,一旦被赶出学校,就得去睡大街.
“进来。”门内传来汉斯校长沙哑的声音。
阿道夫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斑驳的大门。办公室里弥漫着烟草和旧书的气味,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让他意外的是,汉斯校长的对面还坐着一个穿着笔挺军装的男人——领章上的橡树叶和肩章上的银星显示这是一位陆军中校。
“校长先生……”阿道夫的声音有些发抖。
汉斯校长推了推眼镜,对军官说道:“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这就是我跟您提到的阿道夫·希特勒,去年建筑系的毕业生。”
那位高高在上的军官——奥托·卡尔·冯·施蒂尔普纳格尔——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像手术刀般锋利,从阿道夫磨破的衣领扫到沾着颜料污渍的裤脚。
“1909年入学的?”中校翻开一份档案,“我记得那时候建筑业很景气啊你们学校好像在1907年赶时髦开了建筑系?”
汉斯校长苦笑着摇头:“当时帝国很需要建筑师,没想到现在他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其实这孩子本来想学美术,但招生委员会觉得他更适合建筑”
中校哼了一声:“我听说,你们那两年把美术落榜生都塞进建筑系了!”
阿道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永远记得1907年那个阴冷的十月下午,当他颤抖着打开维也纳美术学院的拒信时,招生主任的评语像刀子般刻在心上:“人物素描僵硬,缺乏艺术天赋。”后来在招生办的“建议”下,他转投当时非常景气的建筑系,甚至为此专门回林茨补修了高中文凭。
汉斯校长又叹了口气:“没想到建筑业的萧条来的那么快!”
“所以,”中校突然提高音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帝国急需人才的时候,就只能躲在学校的廉价宿舍里无所事事?”
阿道夫的拳头猛地攥紧。他想辩解自己每天步行十几公里挨家挨户求职,想说自己甚至去建筑工地扛过水泥——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不过.”中校突然话锋一转,“德意志现在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总参谋部工程局正在招募预备军官,三个月培训后授予少尉军衔。”
阿道夫的眼睛亮了起来。军官!制服!为祖国服务!
“你愿意为德意志奋斗吗?”中校的声音突然变得激昂。
“愿意!”阿道夫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
汉斯校长笑着补充:“施蒂尔普纳格尔中校负责为陆军招募工兵军官。阿道夫,你明天就可以去慕尼黑报到!”
当阿道夫高举右臂喊出“皇帝万岁”时,没人注意到中校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档案里“性格偏执”、“易怒倾向”的评语,恰恰是总参谋部最看重的“坚定品质”。
同一时刻,基尔港的清晨被蒸汽轮机的轰鸣声撕裂。
威廉二世站在海军码头特设的观礼台上,海风掠过他身上笔挺的军服。在他身后,提尔皮茨海军元帅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出港的舰队。
“五艘‘俾斯麦’,五艘‘毛奇’……”皇帝轻声念叨着,手指有节奏地敲打镀金栏杆,“足够把皇家海军送进海底了。”
提尔皮茨的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陛下,根据法罗群岛海战的教训,我们可能需要建造更大吨位的航母。”
“更大的航母?”威廉二世嗤笑一声,“我看那些标排9990吨的‘玛利亚·特蕾莎’级就足够了,那上面搭载的单翼战斗机可以为战列舰提供足够的空中掩护。况且,我们还有真正的杀手锏——”他指向远处机场上一排排银灰色的飞机,“是我们的‘容克14’比英国人的‘大西洋哨兵’可厉害多了!”
机场上,地勤人员正在为“容克14”双发中型轰炸机挂载500公斤穿甲弹。这种作战半径达500公里的双发轰炸机,在去年北海演习中曾精准命中移动靶舰。
“英国人以为靠航母就能主宰海洋,”皇帝冷笑道,“但他们忘了,决定航母战斗力的是飞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