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维多利亚姐姐,姬督哥哥说:该结束了! (第2/2页)
另一艘“潜龙二型”战列舰“永安”号也被一条鱼雷击中舰艏,开了个十几米的大口子,海水疯狂涌入,航速骤降至12节。
不过这一轮成功的“鱼雷攻击”却无法挽回英国舰队的颓势,20时05分,两次失去旗舰的英舰开始拉烟撤退。
“提督!”邓世昌激动地指着海面上弥漫的烟雾,“英国人开始撤退了!”
罗新华抹去额头的血迹,望向远处——英国残余战舰正在转向东南,拖着烟雾狂奔。四艘“无敌”级战巡中仅剩“不挠”号尚能作战,正掩护着两艘“无畏”级和两艘“威严”级撤离战场。四条“邓肯”级倒都完好无损,各自领着一群巡洋舰、驱逐舰负责殿后。
“追不上了.”罗新华长叹一声。他的损失也不小,四艘“潜龙二型”中,“天京”号重伤,“北京”号中度损伤,“金田”号沉没,“永安”号受损。四艘“东海”级中沉了条“西海”号真追上去再打,“船”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珊瑚海渐渐恢复平静,只留下燃烧的残骸和漂浮的救生艇。这场持续近五小时的海战,以太平海军大胜告终。英国损失了旗舰“猎户座”号、两艘“无畏”级和两艘“威严”级战列舰;太平海军则付出“金田”号战列舰、“西海‘号装甲巡洋舰和两艘轻巡、六艘驱逐舰沉没的代价。
3月13日,太平天国总理府。
罗耀国站在世界地图前,手指轻轻抚过太平洋区域。窗外春光明媚,但他的眉头却紧锁着。
“总理,”新任外交部尚书吴超越轻声道,“南太舰队捷报,珊瑚海之战我方再次大胜。”
“我知道。”罗耀国转身,阳光在他上了年纪,显得威严的脸上投下阴影,“不过代价也不小啊.四艘‘潜龙二型’一沉三伤,装巡沉了一艘。”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电报,“更麻烦的是,德国总理俾斯麦昨日来电,希望我们继续施压英国。”
吴超越若有所思:“德国的意思是”
“他们的情报人员发现英国皇家海军的澳大利亚舰队并未返回印度,希望我们能在南太平洋将之全歼这样,维多利亚皇宫上的珍珠印度就保不住了!”罗耀国冷笑,“但这对我们没好处。太平洋已经是我们的‘洋’了,是时候见好就收。”
他走向窗边,望着庭院中盛开的桃花:“没有人希望德国人主宰欧洲.除了德国人自己!”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打算通过教廷的关系,让教宗利奥十四世出面斡旋。外交部准备一个进行秘密和谈的方案吧!”
吴超越会意地笑了:“总理高见。英国太弱,德国太强,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罗耀国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太平洋的蔚蓝几乎占据了半个图面,那是太平天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洋”。而拥有三亿人口的印度,现在是太平天国和英国这根欧洲搅屎棍议和的筹码。
欧洲可不能没有大英!
没有大英,欧洲就要统一了!
一个月后,罗马梵蒂冈。
教宗利奥十四世,本名保罗.德·多利亚,就是罗耀国的妻子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德.多利亚的生父,终于多年的红衣主教熬成了教皇。
这会儿他正坐在梵蒂冈宫的书房之中,缓缓展开一封来自东方的信笺,羊皮纸上熟悉的笔迹让他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
“致我最尊敬的岳父,保罗·德·多利亚:
当您展开这封信时,珊瑚海的硝烟已然散去。就在上个月,那里发生了一场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海战。说来奇妙,在‘天京’号被炮弹击中的那一刻,我听到了姬督的启示——这场战争必须结束了。
姬督说: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只会让德意志的威廉坐收渔利。
而我亲爱的五姐维多利亚女王,如今也该明白这个道理了。大英帝国需要保存实力来维持欧洲的平衡,正如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印度来确保亚洲的和平。
岳父,您常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现在,是时候让政治接过战争的权杖了。我恳请您以圣座的名义,邀请维多利亚女王的特使来罗马。让我们在上帝的注视下,为东西方谋求一个体面的和平。
您永远的女婿,
罗耀国
1886年3月15日于天京”
教宗将信纸轻轻放在镶嵌着象牙的桌面上,转头望向窗外圣彼得广场上盘旋的白鸽。一位枢机主教站在一旁,看见老人家的眼角闪烁着泪光。
“准备两份诏书。”教宗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更加沙哑,“一份给维多利亚女王,就说基督的仆人请求她考虑和平;另一份.”他顿了顿,“给柏林的那位‘战争皇帝’,提醒他上帝厌恶贪婪。”
枢机主教犹豫道:“圣座,德意志帝国恐怕不会接受这样的调停”
教宗回头看了眼这位枢机主教:“你认为罗耀国说他得到基督的启示是一个谎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