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对他好点 (第2/2页)
卫渊料知当有此部,早就有所准备,当下便道:“赵国四王子在青冥边立下碧水界域,囤有重兵。若晋赵开战,臣首先要攻打碧水界域,但又不急于将它打下来,好让赵国不断派兵来救,为大晋分忧。”
晋王神色不动,将一封信放在卫渊面前,道:“这是今天早上李神机给孤的一封信,你看看吧。”
卫渊拆信看了,对于七宗罪自然是一掠而过。无论七罪,九罪还是八十一罪,无非就是凑个整说起来好听而已,没多大意义。而后面的条件卫渊反复看了好几遍,方才将信放下。
“你觉得如何?”晋王问。
卫渊道:“一郡一县的得失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两郡看起来多了点,但上面住的都是晋民,民心所向,以后打回来也很容易。但如果放赵国大军北上抗辽,就等于是给赵国开了个可以在大晋疆域自如穿行的口子。通道两侧地域,可就都不姓晋了。”
“民心所向?”晋王自嘲的笑了笑,道:“你觉得,孤现在还能有民心?”
卫渊道:“只要大王励精图治,与民休息,整顿吏治,然后在北方打一场胜仗,民心马上就回来了。”
这三件事,卫渊说得无比轻松,仿佛马上就能实现一样。而且他说得顺畅自然,好像自己都信了。
晋王听完果然是精神一振,然后哈哈一笑,道:“你说这三件事,只要能做到一件,孤在史书上都不能算是差的。你这小子,怎么也学得这么油滑了。那好,孤问你,若是换了你,这三件事你能做到哪一件?”
卫渊道:“北方大胜。这件是最容易的,胜不胜不重要,甚至有没有打过也不重要,只要让北境以外的百姓相信打赢了就行。”
晋王也是一怔,叹道:“你还真是敢说。别人是欺君,你是欺民啊!”
晋王又道:“南方局势糜烂,你准备如何处理?”
卫渊道:“首先将各军团主将调往王都,扣押起来不使对外通讯。然后核查各营军卒在册情况,将空额全部剔除;再后整顿军备,抽调精锐士卒编练新军,重新派发新式军械。而要做到清空额、整军备,需有先斩后奏之权,而且要杀的人可能会有很多。
恕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南方这八十万大军,不过是领钱的八十万张嘴而已。没了他们,仗反而更好打。”
晋王道:“那些将军可不会让你这么胡来,而且其中有不少还是孤的亲戚。”
卫渊道:“这些将军大多是世家门阀中人。赵国不来,他们是大晋的官。赵国若来了,他们摇身一变,又会变成赵国的官。大王那些亲戚也不例外,说不定后手更多。
正因为可以两边做官,所以臣料定其中有不少人,宁可投降也不会愿意放弃到手的这些空额银两。与其让他们去做赵国的逍遥官,不如就地斩了。多杀几个,想必其它人也就老实了。”
晋王沉默许久,方道:“年轻人果然有想法,孤真的是老了。”
这话卫渊却是不好接了,只能沉默。
晋王不知在想着什么,窗外渐渐日落西山,夕照如血,染红了窗棂,涂朱了墙壁,就连晋王的脸上都抹上了一层红色。
许久之后,晋王方道:“孤想了很久,本打算将整个南方军务都交给你的,但仔细想想,你资历还有些不够,压不住那些老人。
这样吧,孤让兵部以后军械采买,优先从青冥购买。然后孤再与你一道旨意,可以在国内各地设置商路驿馆,收容流民。你要的流民,各地都不得阻拦。孤虽然老了,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卫渊谢恩。
这也是他一直在考虑的,战事一起,必然处处都是流民,就看他能抢多少了。有晋王这道旨意,卫渊就可以公然在晋国境内各处要地布点驻军,谁敢动他的流民,卫渊或许不敢动手但马匪向来是有召必至。
谢恩之后,卫渊总觉得晋王刚才似乎话里有话,但一时又想不明白,只能先扔进人间烟火里分析着。
晋王轻敲桌上玉磬,刘全功就走了进来。晋王便吩咐道:“带卫渊去春华殿吧。”
刘全功脸上波澜不惊,道:“这就过去。”
卫渊硬着头皮跟在刘全功身后,刚要出门,忽听身后晋王叫了一声“卫渊!”,卫渊本就心虚,惊得心脏大跳了两下。
当然,表面上卫渊是看不出任何异样的。
晋王多叮嘱了一句:“福王年纪还小,你要对他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