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英特尔的认证,对手的阻拦 (第1/2页)
“它们二期工厂的产能是多少?”
宝钢作为前几年华夏重点扶持修建的先进钢铁厂,自然也是有生产特殊钢的。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更多的是生产各种性能先进的普通钢为主。
现在要是南山钢铁厂一扩产的话,指不定在特殊钢领域,宝钢就完全落后了。
这是让人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
“一期只有20万吨,但是二期它们直接就提升到了50万吨了。”
“这个规模,基本上就是国内最大的了。”
“就算是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这种规模的特殊钢钢厂,也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了。”
李大刚这么一说,成坚强直接就沉默了。
50万吨?
直接就是一期规模的2.5倍。
这样子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吓人了啊。
果然有钱就是任性。
深城速度,不敢比,比不起!
“我们厂的发展,上级自然有上级的安排,我们只要按照上级的指示去做好落实工作就行了。”
“其他的事情,我们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南山钢铁厂那边的产量,大部分都是在集团内部消化。”
“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比较有限的。”
比不过,那就只能当做看不见了。
要不怎么办?
自己给自己找难受吗?
反正宝钢的整体规模还不是南山钢铁厂可以比得上的。
到时候汇报的时候重点强调宝钢的整体产能规模就行了。
“嗯,我明白了。”
李大刚沉默了一会,也没有再多说。
这个时候多事就是在给自己找事。
他又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
南山钢铁厂的扩产,除了业内的钢铁厂和冶金工业部那边比较关注,其他人讨论的比较少。
而江辉也没有时间去过多的关注这个事情。
因为这个时候英特尔来给岭南半导体做认证的团队过来了。
代工业务是一个比较新的业务。
不管是台积电也好,岭南半导体也好,都算是行业的开拓者。
而英特尔或者AMD等各个半导体巨头,之前也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如何进一步的拓展这方面的合作,自然就需要好好的考虑。
这个时候,岭南半导体这边主动跟各个芯片厂家接触,邀请人家来做一些工厂审核工作。
看看岭南半导体各方面的管理和设备要求是否符合英特尔的需求,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就像是宝马汽车集团那边要导入一家新的供应商,也会由相关部门安排人员去审厂。
各行各业的情况,其实都是类似的。
不可能双方之间没有任何了解就开始合作。
特别是在芯片行业这么特殊的领域,不了解对方的实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把芯片代工业务交给你的。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关系到了时间。
最近十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非常的快,谁也不想自己落后了。
“江总,这一次英特尔那边安排了技术总监欧德宁亲自带队。”
“会在深城这边待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我们工厂进行全方位的审核。”
“一旦审核通过,就算是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
“今后就会进入到正式代工合作的阶段了。”
张少华这段时间也是非常的忙碌。
岭南半导体那边的各种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基本上结束。
接下来就要进行一些试生产。
为了最大程度的压缩时间,试生产工作和英特尔等客户的审厂工作也是在一起进行的。
这样子做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
但是时间不等人。
台积电那边都已经获得了英特尔等芯片企业的一部分订单。
要是让人家跟芯片企业形成了固定的合作模式,岭南半导体这边想要去打破的话,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大了。
这是张少华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跟江辉汇报之后,他把一些安排给提前了。
“英特尔这几年面对AMD等企业的挑战,成本方面的压力应该也是比较大的。”
“特别是在一些成熟制程上面的芯片生产方面,英特尔的成本要比AMD高一截。”
“对方这一次如此认真的安排人员过来审厂,显然对今后的合作也是非常有意向的。”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争取一次性通过认证。”
江辉给岭南半导体这边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自己研发生产跟代工同步展开。
这算是后世三星电子走的路。
现在这个时候就走这条路,肯定也是有一些压力和挑战的。
但是时间不等人,岭南半导体这边只能硬着头皮去上。
“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
“趁着我们跟美利坚的关系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时候,尽快的敲定双方的合作。”
“形成正式的合同,免得今后出现一些变数。”
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许多事情其实已经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张少华今年没有少往国外出差,对这方面的事情是比较敏感的。
所以才会说出这样子的话出来。
当然了,类似的话,江辉给集团的不少高层都灌输过。
要不然大家不可能一直朝着这方面去思考。
“英特尔它们一旦尝试到了芯片代工的甜头之后,以后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企业走这条路。”
“特别是硅谷那边这几年新成立了不少半导体企业。”
“不少企业的规模都不算是特别的大。”
“对于他们来说,直接自己投资晶圆厂和芯片加工厂,资金压力和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自己只负责芯片的设计,把生产工作交给专业的代工厂,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我们只要抓住了机会,其实是不需要担心订单问题的。”
江辉绝对是非常看好芯片代工业务的。
这可是后世被证明了完全行得通的一条路。
不得不说,台积电那边率先搞出了这个方案,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创始人团队算是对国际芯片行业的情况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
要不然不可能别出心裁的冒出这样的方案出来。
“我们内部分析之后,也是这么认为。”
“下一步会好好的在代工业务方面发力。”
张少华这么一说,江辉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只依赖代工业务。”
“虽然代工是未来的趋势,但自主设计和生产同样重要。”
“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还是会受制于人。”
这是江辉要两条腿走路的关键原因。
宝马汽车集团将来也是要使用到高端芯片的,这是靠代工搞不定的事情。
需要自己去设计。
“我们已经在研发团队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特别是在光刻机和晶圆制造工艺方面。”
“南山设备联合了国内许多资源,跟我们一起展开技术攻关。”
“虽然目前我们的技术还落后于英特尔等巨头,但只要持续投入,未来几年内我们有望缩小差距。”
听到张少华提到光刻机等设备方面的事情,江辉立马就来了兴趣。
“我们这边光刻机有什么新突破吗?”
“阿斯麦那边有没有新一代光刻机产品的信息?”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虽然短期内我们还需要依赖进口,但长期来看,自主研发是唯一的出路。”
江辉对于设备国产化的工作,绝对是一如既往的重视。
这一点搞不定的话,岭南半导体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国际一流的半导体企业。
别人看不懂,他还能不懂?
……
作为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唯一的竞争对手,台积电对于岭南半导体的各种动静都是非常关注的。
张中某在美利坚芯片行业的人脉关系也是非常的广。
当英特尔的审厂团队刚刚降落在华夏大地的时候,张中某就已经得到消息了。
“凡尘,英特尔的技术总监欧德宁带队去岭南半导体做考察了。”
“要是为期一周的考察通过的话,岭南半导体就算是通过了英特尔的初步认证。”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中某对于岭南半导体跟风进入到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做法是心情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这是对自己开创的芯片代工业务的认可。
另外一方面,这又跟台积电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
“我们有没有可能想办法影响英特尔那边的态度?”
“让他们直接不通过岭南半导体的认证?”
曾凡尘自然也很清楚英特尔这一次动作意味着什么。
台积电前几个月刚刚通过了英特尔的认证,如今已经正式的开始了合作。
结果英特尔一转身又准备把岭南半导体引入到自己的代工业务供应体系之中。
这样子的做法,很显然是在敲打台积电,在进一步的降低英特尔的成本压力。
“我虽然跟英特尔的总裁关系不错,但没有到可以影响到人家决策的程度。”
“在芯片代工方面,我们现在是英特尔的供应商,想要让他们停下跟其他代工厂合作的步伐,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张中某倒是有自知之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