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路东行到西安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路东行到西安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路东行到西安 (第1/2页)

在远处,在随风飘荡,起伏不定的金色麦海的另一边,有密密麻麻的几排防护林。
  
  刘把头指着那几排防护林说。
  
  “修直道时,那里被一并被种下防护林,用的就是这暗渠的水。很多人都说是浪费,那边再过去就是荒地戈壁。
  
  但是我说啊,那里是给修铁路准备的!”
  
  沈万象很惊讶地问道:“刘把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刘把头嘿嘿一笑,“甘肃那边的直道比昆崚这边修得早,也有十来米宽。昆崚这边加防护林,修暗渠,甘肃马上就学了样,在直道两边种防护林,也跟着修暗渠。
  
  除此之外,还在防护林的另一边,离着十几里地,也这般多种了好几排防护林。有人说这是备用林;有人说是加固防沙防风效果;也有人说是劳民伤财,白白浪费。
  
  后来我才听一位朋友说,那是提前规划,留出来修铁路的。
  
  结果昆崚这边又反过来学甘肃,在那边多种了几排防护林,不就是留出来修铁路吗?”
  
  众人不由笑了起来,“刘把头好眼力。”
  
  一行人结伴而行,有刘把头这个老江湖相伴,走到哪里都能给大家讲出一段典故来。
  
  姑墨城(阿克苏)北边有一条河谷,蜿蜒深入天山山区,走小路可以去到真珠河的源头,再沿着河流蜿蜒而下,可以直抵真珠河谷。
  
  龟兹城(库车)北边,隔着天山就是伊宁城,只是这里山高险峻,沟深林密,人迹罕至。只有少数猎人和赶山人知道翻越山岳,穿行南北的小路。
  
  铁门关位于两山之间,旁边有一条小河,再旁边有一处盆地,绿树成荫,房屋连片。相比两边的光秃秃砂石山峦,这一片绿洲显得格外重要。
  
  过往路人可以在这里歇息。
  
  刘把头介绍,铁门关是龟兹进入土鲁番盆地的要道,过去就是高昌郡的焉耆县。
  
  从焉耆县城再走三百多里就是高昌郡郡治西州县(吐鲁番)。
  
  策马站在高高的赤焰山上,看着谷地里的西州城。在城外北边靠近山峦的地方,可以看到四根烟囱竖立在山峦阴影之中。
  
  刘把头指着那些烟囱说道:“朝廷在西州城开设了棉纺厂和毛纺厂,还有罐头厂,只是可惜啊.”
  
  “刘把头,可惜什么?”
  
  “西州跟昆崚其它地方一样,都缺水。它只有附近天山上融雪流下的泉水,汇集成的两条河流。
  
  水量不大,原本通过坎儿井暗渠用于浇灌农田,现在还要分出部分用于工厂,根本不够用,所以这三个厂子的规模不大,聊胜于无。”
  
  沈万象点点头,“还是要通铁路。只有通了铁路,昆崚这块广袤的土地才能盘活。”
  
  王用汲和王逢猛转头看着他,好奇地问:“千鹤,怎么盘活?”
  
  “昆崚缺水,终年少雨,全靠天山和昆仑山上的积雪融化。所以高效用水,还能发展其农业。这里地域广袤,日照充足。
  
  可以大量种植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土豆,以及苹果葡萄等果树,发展经济作物。按照经济学分类,可以向其它地区提供农牧资源。
  
  但关键问题是交通。
  
  本地缺水,就算有工厂,也很难上规模,必须转运到水源极其丰富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在那里进行工业生产。
  
  只有这样,昆崚布政司这丰富的农牧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业增值,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再通过转移支付,从东部补偿回来。
  
  如此发展,才能均衡.所以话又说回来,关键还在交通。”
  
  王用汲赞许地连连点头,“朝廷除了修通京汉武香和津浦宁沪这两条南北大动脉外,就是在倾尽全力,修建威郑、海郑和郑西,再到西高这条东西走向的铁路。
  
  刘把头,敢问一句,甘肃和西安以西的铁路,有没有在开始修了?”
  
  听到问话,刘把头连忙点头:“有在修。凤翔郡,天水郡,还有武威郡、张掖郡,都有铁道兵入驻。兰州城北,也看到有人在修桥。
  
  但是修得最红火的还是凤翔和天水两郡。”
  
  “这就对了。”
  
  刘把头看着沈万象、王用汲指着西州城意气风发地指指点点,虽然只知道他们说的是大事,但是到底有多大,却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两人肯定是位大人物。
  
  一行人过高昌郡西州城、伊吾城,经过数百里的无人区。
  
  这里说是无人区,但是直道上修建有五个驿站,有坚固的石砌房屋,可以抵御风沙;有深井,提供充足的水源。
  
  每个驿站方圆一两里,都种上了耐旱的胡杨树,以及沙棘、花棒等各种耐旱植被。绿郁葱葱,充满生机,成为茫茫黄沙里无比珍贵的绿洲。
  
  刘把头感叹道:“我们这位徐制台,从做甘肃藩台开始,十几年在西北主要做两件事,修渠挖塘,种草植树。
  
  有人还戏称他为种树总督。
  
  可是我们老百姓感触最深,要不是有这位种树徐督,陕甘就不会变成这个模样,就连这历朝历代不知吞噬多少人的数百里沙碛无人区,都有了五个绿洲。”
  
  “孺东公功在千秋,流芳青史啊!”
  
  王逢猛也忍不住用无比敬佩的语气说:“徐督治理西北十几年,皇上赞他为治理西北的国朝第一人。”
  
  他们说的是接替徐渭出任陕甘总督的徐贞明。
  
  刘把头眯着眼睛、眺望遥远的祁连山,悠然地说:“徐制台出任陕甘总督,按例是驻扎西安。可是徐制台上疏皇上,坚持留驻兰州。
  
  他说西北干旱苦瘠之地,在河西,在宁夏,在陕北。兰州地处三地交汇,可以兼顾三地治理。
  
  徐督上疏有言,臣才识浅薄,得皇恩出督陕甘,不敢逞经纬之功,只求有生之年,为陕甘多添几处绿郁生机之地。
  
  当时吾等听读书先生念及此文,无不感动涕下。
  
  天幸苍生,天佑大明,有圣天子垂拱,励精图治、爱恤民命,有圣君才有良相贤臣,才有这旷古烁今的太平盛世。”
  
  万历十年深秋,沈万象一行人来到兰州城。
  
  先到陕甘总督府投书,请求拜见陕甘总督徐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