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给了一点点关于未来的震撼 (第1/2页)
景泰帝其实不着急,他知道自己手底下的人是什么成色,也知道他们办事的效率能快到什么程度,特别是江南道。
所以他甚至还想回床上去跟金莲睡个回笼觉,但李世民就不同了,二凤心痒难耐,他是真的想知道这些士兵过去到底是不是真的抗灾。
有人就要问了,这有什么稀奇的呢?每当灾难来临之前不都是这样的么?那显然这种提问就属于社会主义巨婴了,要知道在当下这个时代,为什么士兵心甘情愿的去为某个人卖命?难道真的是为了那微薄的军饷么?还是为了远大的理想?
当然不是啦,大部分在这个时代当兵的人为的是破城之后的掠劫,为的是“老子在别地方吃馆子都不要钱”的威风,为的是进攻之时可以肆无忌惮的杀戮。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将领明确禁止这些行为,但问题是在生产力严重不足的时代,禁止这些事就代表着士兵的日子过得连狗都不如,除非这人能达到一方军阀并且能够给与相当不错的军备条件,否则不说队伍的战斗力了,能保持军营不哗变都已是极好的。
没有战斗意志,只能靠金钱以及掠劫来维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整个封建时代那么多次军改最终都会改回老路的原因。
归根到底就两个因素,一个是生产力制约一个是思想难以突破。
李世民是牛逼,但再牛逼的人也没办法突破时代的局限性,他很难想象这样以校尉为核心的小股士兵在没有一个拥有足够威望的统帅的前提下还能保持高度自律。
所以他不允许景泰帝睡回笼觉,拽着他冒着雨就跟着那些士兵冲了进去。
“你疯了吧,你找死拽着朕作甚?”
“你不想看看他们到底会如何?”
景泰帝像是看弱智一样看着李世民,他怎么会不知道?当年黄河水患的时候,他是亲自带队的,他们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自己还需要去看?
“你看,此时无有大将也无有统帅,皆为小股士兵分散而行,三五千人为一队,这可是最容易出事的。”李世民心中很笃定的认为他们会把携带的物资瓜分,最好最好也是不去管那些受灾百姓,甚至可能都会发生屠杀,将幸存之人全部干光,到时只需要推给天灾便是,根本无需考虑背锅的问题,反正又没人知道。
但景泰帝却是冷清一笑,轻轻撩开马车的帘子看了外头一眼,侧头对金莲说:“你看看此人这小家子气。”
“陛下……”金莲浅浅笑道:“其实金莲也好奇,陛下也知金莲当年也见过兵灾,那些士兵恍惚如野兽一般,十分骇人……”
“是吧。”李世民立刻上劲了:“你说你在或者那夏林在,哪怕是我阿姊在,我都相信那些士兵能安分守己,可兵本就是灾,以灾救灾,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大雨这会儿逐渐的小了,上游应当是停了,水流的速度不再像洪峰过境时那样令人惊恐,只是原本的小河都变得极宽,仿佛身在长江一般。
他们也不敢跟的太近,生怕这帮兵灾突然转头过来把他们扔锅里给红烧咯,毕竟李世民说了,兵本是灾。
“请禁行,前方有坍塌之险。”
正在马车犹豫着要上前时,突然迎着他们跑过来了五六个白帽子,当时李世民的手都已经握在了腰刀之上。
但还好这些白帽子并没有太过于为难他们,只是阻止了他们继续前行。
“我们能去看看么?”景泰帝撩开帘子问了一声:“这地方是我家娘子的家乡,她心中焦灼的很。”
这会儿金莲影后上身,哭哭啼啼的凑了上来:“几位军爷,行行好吧……”
几个白帽子退后几步商量了一番,然后上前说道:“人可以过去,不过不要靠近山脚河边,此地不安全。等待我军搭设浮桥。”
“浮桥!?”李世民直接坐直了身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搭浮桥?”
几个白帽子并没有理会他的惊愕,只是继续前去阻止后头的车辆前行。
“走吧,别废话了。”
他们下了马车,快步的来到了河畔大概百米的距离上,前头有士兵正在进行泅渡,在这样的环境里泅渡那就是玩命,要知道当下的河面下头危机万分,情况极复杂,树枝、杂物、绳索、藤条等等,只要牵绊便是一个死。
但那几个准备下水的士兵没有任何犹豫,身上绑着一根绳子四个人为一组就这样连续的跳入到了河水之中,那人一下去转瞬就已经在数十米之外的下游,岸上的人一直在放绳,这会儿有一个士兵突然沉底,便再也见不到身影,绳索也无法拉动。
看到这里金莲啊的一声惊叫了起来,就连景泰帝都不由得揪起心来。
奇迹并没有发生,那个士兵很快就消失在了滚滚大河之中,但其他人视若无睹,正以坚毅之神色冲向对岸。
一共下水有近百人,但能够抵达对岸之人不过九十,差不多十分之一就折损在了里头,但此刻根本来不及哀伤,这些士兵立刻开始寻找能够落脚的地方,接着掏出吊在嘴上信号烟花放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