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量产一代,流片一代,预研一代 (第2/2页)
他稍作停顿,环视四周后继续道:“在这样优越的研发环境里,拥有如此出色的团队和充足的硬件投入,再加上我们整合了台积电、三星的先进经验,以及此前与英伟达、AMD合作积累的技术优势——集百家之长研发的芯片,我梁孟松搞了大半辈子芯片,若是这次做不好,就可以滚蛋了!“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转为遗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O1CPU核心仍受限于ARM架构规范。不过我们正在加速'去ARM化'进程,目前已经启动'玄武框架'的自主研发,力求从技术上彻底摆脱对外依赖。“
“玄武?“陈默若有所思,“我记得小米手机的架构也叫这个名字.“
一旁的雷军腼腆一笑:“这个.其实都是我取的名字。“
“请各位移步研发中心,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玄戒O2芯片的最新进展.“
梁孟松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穿过数道安全门禁,一行人来到灯火通明的研发中心。
透过洁净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数百名工程师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测试设备,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
“O2是我们第一个10nm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流片,正在验证。”
说着梁孟松调出一组数据,“如果顺利的话,今年Q4可以小规模量产,进行良品率爬坡,预计明年Q2就能搭载在旗舰机型上。”
他的目光转向另一个工作区:“那边是我们的预研团队。出于性价比考虑,我们选择先攻克8nm工艺——其性能接近7nm,但研发难度和成本更具优势,更适合我们这样的追赶者。“
陈默突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遭遇设备和材料断供,我们有何应对之策?“
张汝京从容接话:“这正是我们坚持国产化战略的初衷。对于关键设备和材料,我们已经建立了双重供应链体系。“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也有备选方案——加大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兵力攻坚。芯片终究是人做出来的,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外部封锁只能困住我们一时,绝不可能困住一世!
这一点,我国那些科研前辈已经做出了无数次的榜样。“
“O2芯片是否考虑集成AI模块?彼岸科技可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陈默提议道。
梁孟松眼前一亮:“这个提议很有价值,不过需要进一步评估可行性。“
“我会让陆奇博士与您对接。无论结果如何,AI都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完全同意!“
随后,梁孟松详细介绍了O2芯片的测试数据,耐心解答了两位企业家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
最终一行人再次回到原来那间会议室。
就米岸芯昇后续融资和上市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再融资两轮,融资机构范围排除外资,由于彼岸和小米不缺资金,最终考虑后续发展,目标选定为国有资本,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资委相关产业基金。
并确定米岸芯昇,争取三年内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然后进行IPO的短期目标。
为了强化自主可控,规避日益微妙的国际关系,应对可能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张汝京听取了陈默的建议,最终决定米岸芯昇在A股上市。
傍晚,当雷军和陈默从园区出来,依旧只有张、孟邱和一名助理送行。
说实话以两人目前在大众的知名度,走在大街上,引起的轰动可能比明星还要夸张。
但就是这样,今天他们在米岸芯昇内的走访考察,那些工程师和员工,对他们不说视而不见,只是保持基本的礼仪。
这让两人暗自感慨,果然干实事的人,哪有心思和功夫追星。
车队驶离园区时,夕阳将米岸芯昇的园区镀上一层金辉。
主楼电子屏上滚动着醒目的标语:“让世界用上华夏芯!“
这是米岸芯昇创办之初所有人的心声,也是所有米岸芯昇员工数年如一日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当天晚上两人吃完饭,陈默没有选择回家,而是跟雷军去了小米总部加了会班。
他打算看下小米X8样机。
在拿到样机后,陈默把玩一番,很是爱不释手。
尤其是背板的颜色,看上去很是高级
“这是.”
“.哦,这个手机颜色的调配啊,可是我们费了好一番心血,经过极其复杂的工艺调配而成,你看,似不似很高级?”
难道造车时用的车漆跟友商不太一样,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陈默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