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421章、静极思动

第421章、静极思动

第421章、静极思动 (第1/2页)

时光荏苒,在他的生母王太后于泰昌十一年离世之后,朱常洛这四年里成为了一个安静的皇帝。
  
  泰昌十一年到这如今泰昌十五年底的情形,正如当初的泰昌四年到泰昌七年一样:都只专心办一件核心大事。
  
  当初那几年,是厉行优免和商税;这几年,是新政改制。
  
  这段时间里,他只是在耐心地锤炼着新的中枢和地方。
  
  变法改制很难,因为要触动太多人的利益。
  
  但在帝制的这种时代,如果皇帝既有决心又有能力还有威望,再加上身体健康状况看着十分好,那也并不算难到碰都不能碰。
  
  况且数战封的新勋臣和中枢改制先行扶持上去的八相等重臣,都与他有着捆绑在一起的权、名、利。
  
  泰昌十四年,李太后也寿终正寝。她有传奇的一生,从嘉靖朝一直到泰昌朝,从一个普通的宫女到太皇太后,她扶保了两位天子登基坐稳帝位。这一世,她临终前只说不怕列祖列宗怪罪了。
  
  因为她有个好孙子。
  
  李太后是六十九岁离世的,虽然仅论寿数不算太高,但也很正常。
  
  而潞王朱翊镠怎么就悲痛得一病不起、以至于今年薨逝了?那么孝吗?
  
  朱常洛哪里会具体记着他这个亲叔叔的寿数?
  
  事实上,如果不是朱常洛对他另有安排,潞王这家伙在去年就很快随着他母亲去了。
  
  现在朱常洛愕然之余,只问了一句:“理藩院那边怎么说?”
  
  “是袭封大事,理藩院没有直接拟票。”王安躬身道,“叶宰执、方总藩并请陛下召诸相及诸咨政共议。”
  
  “共议?”
  
  朱常洛凝了凝眉,默不作声地伸出手来。
  
  王安立刻恭敬地把朝鲜方面呈来的国书递上去,然后安静地站在一旁。
  
  皇帝已经御极十六载,如今人已中年,胡须蓄得更长,像这样沉思时更显威严。
  
  在皇帝身旁不远处站着的王微也悄悄看了看皇帝的侧脸。
  
  已经跟在皇帝身边整整五年多了,王微早已不是当初粉雕玉琢一般的小女孩。如今她出落得亭亭玉立,姿容称得上冠绝紫禁城,才情甚至也远超荣妃——至少她写的诗,张居正那孙女儿作不出来。
  
  但她仍旧只是个乾清宫女官,皇帝没碰过她。
  
  朱常洛思索了一会之后就说道:“既然如此,你去告诉他们吧。明日上午十时整,皇极殿商议。”
  
  说罢站了起来,再次拿起那国书,边走边看。
  
  王安已经出了乾清宫往南去,王微见他踱步起来,先去看了看御案上杯子里的茶。伸出手指触了触,她就先拿起来倒入了一旁的小瓷缸里,然后去一旁重新冲泡。
  
  暖阁的一角,如今放着一个煤炉。既然是御用的,当然颇为精致,但样式倒与如今宫外用的都大差不差。
  
  煤炉上一直放着一个水壶,其中常有热水。若是烧开了,也可以倒入暖水瓶之中。
  
  这种东西,她入宫之后也学到了,原来宋时就有。一样是琉璃为胆,宽口、长颈、长腹。只不过那次御用监呈来新款之后,义兄笑着说了句“将来若有市井小贩想像赵宋时一样提瓶卖茶,那恐怕生意不好了。”
  
  陛下倒是说道“如今制造不易,如果价格不便宜,也只有部分人家用得起。”
  
  说的自然是更好用的暖水瓶。
  
  这种新的暖水瓶要用两层玻璃,两层玻璃之间还要抽出气来,听说现在都不算能做成陛下说的“真空”。
  
  煤炉倒是用的人更多一点:没办法,首先家家都要有个炉子,再者煤炉和蜂窝煤的价格,如今都算负担得起。
  
  即便煤灰,现在也有专门的人收去。铺路烧砖、养花做肥倒还好,前年又发现这煤灰也能用来烧制水泥。若是调配得当,烧制出来的水泥反倒更好。因此,如今就像京城里有人专门做粪道生意一样,也有人专门收煤灰。
  
  王微坐在那煤炉旁的茶桌畔一边泡着茶,一边再次看了看慢慢踱着步看国书的皇帝。
  
  她现在又不能出这个大院子了,就像五年前不能出那个小院子一样。
  
  可这个院子毕竟更大,而她在这里听到的,再也不是当年那些该如何讨男人欢心、吊男人胃口的话。
  
  “若愚呢?还没回来?”
  
  皇帝忽然开口问道,王微刚刚泡好新的一杯茶汤。她一边把杯子放到御案上,一边说道:“陛下命他去浙江吊唁沈咨政,哪有那么早回来?”
  
  “……也罢,那你去找一下邹义,让他把内书房如今暂管的人喊来。”
  
  “是。”
  
  朱常洛喝着茶,仍旧在思索着。
  
  李三才暗示的意思他明白了。潞王在朝鲜虽然并没有很张狂地敛财,也没有被“国主”的权力所蒙蔽而当真准备过把实权王的瘾,但那还能有什么事可做?
  
  无非放纵声色确实早就坏了身体。
  
  而如今李三才这些大明过去的文武官员们担心的问题很实际:朝鲜如今名义上毕竟还是一国,国主年幼阶段,当然只能倚仗重臣。但等他长大了,当然也会尝试握住他仅有的实权。
  
  虽然都知道朝鲜做主的是总督政务大臣,但名义上当然得是国主,总督政务大臣也没那个胆子以朝鲜实王自诩。
  
  到时候年轻气盛的国主和手握大权的老臣,再加上可能有朝鲜本地大臣的推波助澜,恐怕会出问题。
  
  李三才在暗示要不要直接把朝鲜王改成过去就藩一般的亲王罢了,朝鲜则干脆纳为一省。
  
  叶向高他们请示一起商议一下,说白了也就是这个意思。
  
  要不然的话,旧例很多。孩子虽小,一样可以先袭爵登位,并不影响如今的朝鲜政务。
  
  当然,李三才这么提议,还有一重原因是怕他这个总督继续做着做着,触了皇帝的忌讳:皇帝年幼的话,他李三才这个总督政务的权柄就过于大了。
  
  想了想之后,他有了第一个动作。
  
  皇六弟朱常润和皇七弟朱常瀛从宗学那边匆匆过来了。
  
  “王叔薨逝,你们代朕去朝鲜赐葬。”朱常洛说完这个,顿了顿之后才凝视着他们,“此后,你们就先在朝鲜历练。明日上午十时整,到皇极殿旁听朕与诸相及田咨政等议事,届时你们自会明白。”
  
  老六老七都是一母所生,而他们的母妃早已在万历二十五年去世。
  
  长兄如父,现在长兄更是皇帝。
  
  他们听完心头一凛,谢恩领旨。
  
  老五已经封了瑞郡王,正在云南与黔国公一起为伐缅甸做准备。而他们虽然都还没有大婚、封爵,但这几年里皇帝对他们也在用心培养,早说过将来的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