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371章、外盟诸族,内启新篇

第371章、外盟诸族,内启新篇

第371章、外盟诸族,内启新篇 (第2/2页)

权力来自于下级的服从和支持,他的法统权威自然也是来自民心向背。
  
  具体到在这通辽,又是针对邻居部族的民心向背,包括他们当中的权贵。
  
  “陛下,夜深了,天凉……”
  
  “是淑妃啊……盖个毯子吧,朕再坐一会。”
  
  其实还有火盆在,并不算冷,只不过他现在喝过酒,身体散发热量之余确实也容易寒气入侵。
  
  行殿这边没有外臣了,范思容走了过来陪着他。
  
  随后李思琴来了,乌拉那拉·布顺达和其他各部进献的“宫女”则都在准备着为皇帝就寝前做服务。
  
  刘若愚端来了热茶,搁在一旁的案桌上之后顺着朱常洛的视线看了看天空,然后开口问:“陛下,是不是这星象有何异样?”
  
  “特别好看,是不是?”他摇了摇头,却笑着反问。
  
  草原上的星空,确实别有感觉。
  
  刘若愚和范思容等人都感觉到今天皇帝的情绪十分不同,范思容想了想就把话题引向之前:“臣妾服侍陛下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听见陛下唱歌呢……”
  
  “兴致到了。”朱常洛嘴角含笑,“以前初登大宝,国事纷繁,朕心常忧,哪有那么多玩乐兴致?如今北疆初定,朕才算是觉得略有所成,以后应该也会顺遂了。”
  
  “陛下之勤勉,奴婢遍翻史册,也从未得见。再论圣明英睿、功业成就,更是……”
  
  “得了,你才多大,就敢说史册已经翻遍了。”朱常洛打断了刘若愚,“朕虽然也喜欢听好听的,但心里也清楚。今天高兴归高兴,朕高兴的是想着将来更多想做的事有条件开始做了。功业成就……这才到哪。朕看的是星辰,想的是大海。”
  
  刘若愚愣了一下。
  
  “先解身后忧患,再整肃己身向前!”他一起身,范思容就扶了过来,“行了,都别陪着朕吹凉风了,进屋去吧。”
  
  李思琴也靠了过来,朱常洛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能走直线,但一左一右地被软玉温香挤着毕竟惬意。
  
  他刚才心里确实想着秋海棠。
  
  北敌确实苦寒,暂时也无有太多产出,但该想办法把这版图画出来的,还是要画。
  
  而更能激励大明百姓去开拓的,当然是接下来这个大时代能够带来更多利益的大海。
  
  前提就像他说的一样,要专注精力往大海时,内部和后背,别那么多需要担忧的隐患才好。
  
  所以现在的朱常洛真心和北疆各族的权贵头领们交着朋友,让他们熟悉自己的性情,尝试建立发自内心的友谊。
  
  当然,其他的纽带也不能断。
  
  比如说各部希望的和亲、边贸。
  
  大明不送女,但朱常洛能收。
  
  自己用不上,还有其他人。比如将封在新边的宗室藩王,比如立下功劳的勋臣、勇将。
  
  宗明号、昌明号与各部谈着新订单,朱常洛与各部王公继续观赛、赌彩、高歌、畅饮,万寿圣节的前一天,大赛会的最后一日是最有观赏性的赛马。
  
  毕竟现在还没什么大屏幕现场直播,离得那么远,也就目标更大的赛马大多人都看得清楚。
  
  最终赛果倒无关紧要,因为最重要的是明日的万寿圣节,也是大明与他们正式订立盟约、册命诸王诸公的日子。
  
  经过了这么多天的互相接触,一天天大赛上都有颁赐奖赏,这一天的大典纯粹是礼仪性质,各部使臣自然要参与。
  
  大体的事项早已议好,包括他们的封号。
  
  于是通辽会盟的场地上,只是朱常洛在各部王公的议请下,接受了长生天汗的汗号,因此成为各部象征意义上的共主。
  
  而后,各王、各公的册封名号、相应礼服和宝印的颁给依次进行,长生天汗关于塞内塞外的和平安定新倡议以制旨方式颁告。
  
  各部使臣当中的朝鲜使臣们只是观礼,朝鲜是不同的,没有进入这一次会盟的序列。
  
  但是就在这一天,有来自朝鲜的最新消息快马送来。
  
  “报!扶国公自朝鲜报来,为陛下万寿圣节贺,将士日夜兼程、奋勇争先,官兵已克复朝鲜咸镜道东北六镇,建州余孽北逃陆路已绝!”
  
  “好!”
  
  刘綎人不能来,但他率领大军自今春建功于赫图阿拉一带之后又从东线直奔朝鲜。一面追杀建州此前东撤的部民和军队,一面从统门河去朝鲜拔出他们另一个“根据地”。
  
  朱常洛相信他说的日夜兼程、奋勇争先是真的,毕竟明知道万寿圣节通辽会盟上可为贺礼。
  
  从一员普通将领到如今尊贵的国公,还有永镇辽东的顶级信任,对刘綎而言,朱常洛给的全是恩。
  
  胜势一成,士气高涨。将勇兵雄,建州刚夺下的咸镜道又哪里会出什么意外?
  
  对此,新得大明赐印和册命的各部王公也同样不意外,此时倒只能顺理成章地为长生天汗道贺。
  
  通辽这里是诸国道贺的场面,大明腹地诸省今天夜里则有许多人患得患失。
  
  八月初九,乡试第一场,十二第二场,十五第三场。
  
  明天将是乡试第二场,第一场仍如以前考基本功,但现在乡试的第二场除了继续考诏、判、表、诰等公文,议论文则已经大为不同,基本是从格物致知论的体系出发去评判一些实务得失,考较生员们的思维。
  
  所以许多应乡试的生员们患得患失。
  
  在山西太原,十六岁的孙传庭这是第二次参加乡试。
  
  他家里,已经是连续四代能中举,但还没出过进士。而三年前十三岁时就在童子试中夺魁成为生员的孙传庭,自然被此时做知县的祖父寄予厚望。
  
  孙传庭已经决定了,如果今年还不能中举,那就径直去考太学的中学苑。
  
  之所以还要再考一次乡试,一是因为年纪还小,二是因为自从祖父那边给自己送来格物致知论后,他觉得十分对自己的脾性,研习颇有心得。
  
  而这天夜里,陕西延安府米脂县的一户贫苦农家里,当家的李姓汉子看了看熟睡中的三岁幼儿就对婆娘说:“去辽东吧!给艾扒皮放羊,不如去给肃王爷放羊。老骆找的路子,应该是好的。”
  
  “额听伱的……”
  
  “黄娃子,那黄衣人怕是应的皇帝他老人家。现在朝廷劝咱去塞外,大就在辽东给你讨个好日子!”
  
  这孩子出生的时候,他梦见有个黄衣人走进土窑,因此给他小名取做黄娃儿。
  
  至于大名,雇他放羊的举人老爷帮忙取作鸿基。
  
  但李鸿基的爹虽然感谢艾举人帮着取名,却深觉继续给他放羊没有出路,那厮当真是盘剥过甚。现在九边都在编为民籍,艾扒皮又在想方设法,让他爹觉得未来茫然。
  
  刚好,肃王以前封在兰州,离这里虽远,但名声不错,也有一些从那边过来的人准备去辽东投奔即将封在建州的肃王。
  
  李鸿基他爹决定一起跟着过去。
  
  三岁的李鸿基还不知道以后将会离开熟悉的家乡。
  
  至于他未来会不会再改名为李自成,谁知道呢?
  
  这天夜里,虽然还只是八月,但从广西的平南,也有一个年轻人已经启程了。
  
  他也是赶考,但赶的是明年的会试。
  
  泰昌七年会试大改,头一年刚刚中举的他没能适应。
  
  而这一次,他又潜心学了三年。
  
  虚岁二十六的他,名为袁崇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