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273章、明摆着要打

第273章、明摆着要打

第273章、明摆着要打 (第1/2页)

漕军遮洋总自改制为商成为昌明遮洋行,在大沽这个地方已经经营了足足五年多。
  
  这里是海河入海口,京津门户、海陆咽喉。
  
  蒙元时,这里是海上漕运的北方口岸。如今,从南面来的许多客商也是从这里去芦台再往东北而去。
  
  嘉靖年间,江南倭寇为患。这里距离北京城如此之近,又怎能不防?
  
  这才把永乐年间设置的天津海防营重新捡起来,设水、陆二营共五千人,驻扎于一个叫葛沽的地方。
  
  沿海的岸边,三里一处墩台,瞭望海面。墩台上还各有火炮,作为陆上海防的部分。
  
  援朝抗倭的紧张时刻,既知倭贼已经能够跨海袭击朝鲜,天津一带海防更进一步。
  
  除了专设天津海防巡抚,沿海墩台之间又提高了炮台密度,将炮台相隔距离提高了每里一座。
  
  此时海河南北两岸的气象迥然不同。
  
  北岸的塘沽现在热闹非凡,商贸更繁盛。南岸的大沽则要肃杀得多,码头也不止一处。
  
  现如今的大沽集镇西侧,一大片沿河的地方都归了昌明遮洋行的船厂。
  
  这里的船厂曾是清江督造船厂在京卫附近的一处船厂,改制为商时一并卖给了昌明号。
  
  而大沽集镇的东侧,入海口附近则是原先津辽水师整备出征时的旧地。
  
  那是由于援朝抗倭的战事需要才开始组织的临时水师。万历二十五年,陈璘出任这支水师的统帅。以天津海防营为基础,调集了附近海防道的战舰,一共一万三千余人,大小战舰数百艘都曾齐聚于此。
  
  如今是新建伯王承勋带着他的一百标兵迎候在此,等候在天津海防营军港码头望着大海,其身后则是天津海防营仍存的两千人当中的将官们。
  
  塘沽码头那边,因为皇帝已经登上了“龙舟”,刚才还清净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
  
  “往东南边去了,那不是如今海防营的驻地吗?”
  
  “……不论陛下先去哪,遮洋行的船厂是要去的,那边已经不知等候多时了。自从陛下登基,这还是第一次离开北京城这么远。我看,后面遮洋行那边有不少生意。”
  
  “遵化铁厂那边总能漏出些铁料吧?供些钉子也好……”
  
  “那边还军器监、兵仗局呢,武举人武进士们护着的那处大园子,吞金兽一般都用掉了。想要从那边拿到铁料,再向遮洋行船厂供钉子,你有那个门路吗?”
  
  从北面不远处的遵化拿到铁料再做加工,进而供给不远处越来越兴旺的这个船厂,这当然是一门好生意。
  
  此时的海河水面上,“龙舟”斜着向东南方向行驶而去。
  
  朱常洛还站在船尾的甲板上望着那边。
  
  “辽东边市政策更宽松后,这塘沽比以前兴盛了?”
  
  “启禀陛下,臣问了县衙老吏。托陛下洪福,大沽那边军禁森严后,不少坐商都移到了塘沽。五六年前,还只是河岸码头一带兴旺些。如今,却是从河岸码头一直到塘沽湾,坐商颇多。宝坻县商税,这几年增到了足足三倍有余。”
  
  龙州之上,属于顺天府的宝坻县知县一直随船到南岸,因为皇帝有话问。
  
  朱常洛点了点头:“你好好琢磨。宝坻县西接香河武清而至通州,东临丰润而至永平府山海关,北接玉田至遵化,将来该首重工商。遵化重军工,静海主海防并造船。这静海大沽、蓟州遵化、顺天府通州三角之间的数县,将来都能更兴旺。”
  
  “臣谨听圣谕!”宝坻知县只是个举人出身,如今皇帝能让他专门随船到了大沽,这是多好的机会。
  
  过了海河却是北直隶河间府的地界,天津三卫和大沽所在的静海县知县不在这里。
  
  不知他对于大沽的“衰落”是怎么想的。
  
  朱常洛因塘沽海岸沿线到海河北岸码头的兴盛有了些兴趣,觉得这宝坻县知县多少是个有能力的。
  
  宝坻县城在整个县的西北角,芦台、塘沽却在东南角。
  
  能让这里抓住机会,而且通过一个芦台巡检司就把芦台、塘沽这两处咽喉集镇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发,朱常洛当然高看他一眼。
  
  “肖德和,好好干!”
  
  朱常洛又勉励了他一句,多余的话却没说。
  
  这宝坻知县肖德和自然神色激动。
  
  从船尾再走到船头,朱常洛静静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南岸,天津海防营的驻地。
  
  遵化军工园里大匠们的成就让朱常洛有些激动,看到了一丝曙光。
  
  冶炼工艺的进一步提升除了让大匠们想法子,也必须打破不同行业之间的阻碍,看看他们之间能不能产生一些特别反应。
  
  现在军工那边遇到的一些瓶颈,不就需要让炼丹方士们继续寻找合适的化工物品吗?
  
  朱常洛可没忘记爆炸艺术的大突进都是那帮化学家们搞出来的。
  
  而在这边的盐场一带流连,心里惦记着这些事的朱常洛又想起以前教材里教的华夏早期工业。
  
  盐可不只是用来吃的,这一点朱常洛很明白。当年做文秘工作,陪着领导四处调研,视察各种化工企业,朱常洛如今只剩下零散的记忆。
  
  但三酸两碱什么的,好像有几个与盐有关。
  
  不管怎么样,朱常洛觉得该有一个化工园了,基础总得打下。
  
  化工有危险,有污染……
  
  这边还挺合适,既离如今大明的“科研中心”北京城不远,但也不近。
  
  临海商路、北面蓟州镇边墙与西边的运河沿线中间,有一个人烟相对稀疏的中间地带。
  
  等到从这大沽塘沽前往山海关的沿海一带更加繁华,人口又会被吸引过来不少。
  
  构想有了,可惜朱常洛不是理科出身。要不然现在应该多少记得一些知识,能为他们指明更准确的方向。
  
  现如今只记得那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什么硝化甘油……
  
  在军工园走了这一遭,朱常洛也算是补了补课。
  
  其实目前的底子已经很不错了,比如说火药制备已经有颗粒化的讲究,威力更上一层楼。
  
  朱常洛听赵士祯讲这些,又说戚继光当年在《纪效新书》里也这么说,可见大明能用心的人不少。
  
  站在朱常洛的高度,更主要的是对这些人要鼓励。
  
  从官员,到专业人才,再到普通工匠。
  
  灶户、匠户……是时候要去解决他们犹如奴仆一般的地位问题了。
  
  这个新的总督政务大臣,十分重要。
  
  “龙舟”在内河上行驶平稳。
  
  这不是皇帝出行的专门“龙舟”,而是遮洋行船厂的新作。
  
  是一艘海船、战船座舰。按大明造船业如今的说法,这是一艘一千五百料的巨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