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198章、做皇帝就是要雨露均沾

第198章、做皇帝就是要雨露均沾

第198章、做皇帝就是要雨露均沾 (第1/2页)

首辅离朝,国公薨逝。
  
  没人知道李贽被单独留下之后那短短时间里,皇帝又和他说了什么。
  
  随后李贽只是被安排住在一个寺庙里。
  
  住寺庙不奇怪,京城来往的官员及士子都喜欢投宿寺庙。
  
  张问达在御前说徐文璧是李贽妨的,得了皇帝一通怼。然而沈一贯的请辞确实是因为皇帝不仅不问罪李贽反而召他入京,徐文璧又确实是在李贽入宫当日去世了。
  
  都说是早晨起来不小心摔了一跤。
  
  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一软或者有时候起猛了难免有这样的可能,但确实太凑巧了。
  
  所以张问达在御前表达的意思,不仅坊间有议论,也有官员干脆借题发挥。
  
  或上奏本或上题本,都留有余地。
  
  辍朝的三日间,徐文璧的头七里,也确实有人递辞表。
  
  准确的说有十六个人。
  
  这数量虽然仅占在京官员的几十分之一,但毕竟有十六个人,而且有那么五个是刚刚选出来准备到太学任教的学官。
  
  对这十六个人,朱常洛心里当然是不待见的,所以没有挽留,但也没有恩准。
  
  留中就好。
  
  接下来的工作交给申时行去做。
  
  请辞表达过态度、争了一波名声就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话,那就干脆回去。
  
  好在李贽就此又像是被忘了,皇帝没有再想起他。
  
  紫禁城当中,朱常洛这个时候终于听闻了长兴知县疯狂的做派,知道江南考察优免已经开始进入重要阶段,也收到了谢廷赞的密奏。
  
  这家伙居然要搞浙江按察副使陈经济,并且直说这么多年浙江的问题不小。陈经济只是浙江地方的一个中坚官员罢了,浙江比较嚣张一点,当然还是因为沈一贯在内阁。
  
  谢廷赞还不知道沈一贯已经退休了。
  
  那么沈一贯回到老家之后,他亲自做表率来厉行优免、避免被皇帝清算,浙江不会冒出什么大问题来。
  
  官员们过去通过宁波宁波市舶司、通过漕河及各种渠道中饱私囊,现在还不算主要矛盾。
  
  眼看舒柏卿在长兴县这么搞也没逼反哪一家,朱常洛对江南局势更有底了一些。
  
  正如自己之前所分析的,大明如今至少“兵威正盛”,内忧外患都不明显。
  
  恩威并施之下,纵然还是有些乱子,但不会很大。
  
  泰昌二年的大明还不是很具备让人觉得造反能成功的土壤,上一个造反的千年世家播州土皇帝现在坟头草刚长过两茬。
  
  于是朱常洛其实多花了不少的时间在看李贽的著述。
  
  老和尚骗人。
  
  《藏书》就有六十八卷,是纪传体史论。老和尚品评了战国至元亡时一共八百多个名人,个个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与传统见解出入很大,个个都是为了反对如今的儒学。
  
  这个看着倒是挺有趣,毕竟是品评一个个名人。
  
  但什么《初潭集》十二卷、《焚书》六卷,看起来就要头大得多了。而老和尚这一辈子号称“笔墨常润,砚时时湿”,水出来的文字数量很吓人。
  
  好在李贽反对复古文风,在创作上提倡“童心”,“绝假还真”,直接抒发己见,看起来倒并不算太难。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常洛已经习惯两年多了。
  
  看过了太多云山雾罩的奏疏、实录,忽然看到李贽的文风之后有一种通畅的爽。
  
  于是就更加纠结了。
  
  “陛下,夜深了。”
  
  深夜的养心殿里,刘若愚和王佳月还等着他。
  
  皇帝这些天确实看得入神,除了览阅纪要、择一些重要题本奏本批朱回信之外,其余时间倒是都用来看书了,每至深夜。
  
  入神到已经有八天没有召人侍寝了。
  
  当然了,定国公头七刚过,陛下哀痛不已,这也说得过去。
  
  但现在刘若愚提醒他该休息了。
  
  朱常洛放下了手中的一卷,看了看刘若愚:“你这些天也一直没事跟着看,你有什么心得?”
  
  “奴婢本就学问不精……”刘若愚可不敢乱说。
  
  “狂不狂?”
  
  看皇帝非要追问,刘若愚才说:“奴婢只看到藏书前些卷……他说写这书是为了前人出气,确实有与千万人作敌对之狂……”
  
  “品评夫子的话呢?”
  
  “奴婢不敢妄言。”刘若愚又低下了头。
  
  朱常洛现在已经有个大概认识了,虽然只是草草看了他的一小部分著述。
  
  最离经叛道的,当然是他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封建道德伦理的基石啊。
  
  其实这老和尚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确实有他的标准:实际成就和才干。
  
  说穿了更加看重能力,而道德教条就被他放在其次甚至不是重要考量。比如说他把陈胜、项羽、公孙述、窦建德、李密这些人与唐太宗、汉武帝相提并论,那就足够惊世骇俗。
  
  当然,让朝野更加不安不满的是他评价那些儒臣。
  
  【故官人而不私以禄,则虽召之必不来矣;苟无高爵,则虽劝之必不至矣。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寇司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身于鲁也……】
  
  【……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然则为无私之谈者,皆画饼之谈……】
  
  听听,表面上看非常损:不给高官厚禄,肯定不来当官。就算孔子,没让他做大官,他不就没安心留在鲁国吗?
  
  可是他的出发点其实很务实。
  
  说白了,李贽的出发点是人,是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
  
  理学很忌讳谈功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李贽则大谈功利,主张富国强兵。
  
  【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
  
  【务农讲武,不可偏废。】
  
  【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理学讲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他的观点则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从朱常洛的角度看去,真的是话也不糙理更不糙。
  
  李贽自己点评自己也是:其词鄙俗。
  
  原句是: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
  
  我性子急,我骄傲,我说话难听。我率性而为,没见几次可以特别亲热,但我喜欢挑刺不喜欢夸人。我要是讨厌你,既不跟你打交道,还一辈子都想着怎么坑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