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光宗耀明 > 第125章、清流赴浊,瓜田李下

第125章、清流赴浊,瓜田李下

第125章、清流赴浊,瓜田李下 (第1/2页)

这一天明显出现了一个不同:朝会上不是不能奏事,只不过要拿出解决办法,而且不会当场争论决定。
  
  这一天,沈一贯也终于结束了阅卷工作。
  
  明天只是礼部主持拆卷、录取、呈报、誊榜。
  
  于是这天各种各样的走动明显变得更多了,毕竟很显然明天朝会上还会有进展。
  
  新增二十万两金花银的由单到底怎么分配、怎么解运?遮洋总改制为商能不能行,又会对运河上七大钞关的税银、商银开源之策有什么影响?
  
  这些已经与王德完无关,他已经准备启程了。
  
  此去不坐船,因为运河上正在运漕粮。
  
  就从陆路往南,慢慢的。
  
  王德完是四川广安人,万历十四年登科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没多久,他就担任了兵科给事中,而后也做过户科都给事中、工科都给事中。
  
  他不是在地方上做过地方官而后进入言官序列的,足见朝廷用人并非悉数遵循常理。
  
  马车之中,他回想着被皇帝召见时的情形。
  
  皇帝说:你任兵科给事时,建言“诸边岁糜饷数百万,而士气日衰,戎备日废者,以三蠹未除,二策未审也。何为三蠹?一曰欺,边吏罔上也。二曰徇,市赏增额也。三曰虚,边防鲜实也。何谓二策?有目前之策,有经久之策。谨守誓盟,苟免搏噬,此计在目前。大修战具,令贼不敢窥边,则百年可保无事,此计在经久。”
  
  皇帝说:你任户科都给事时,建言“耗蠹之弊,外易剔而内难除。宜严劾内府诸库,汰其不急。又加意屯田、盐法,外开其源,而内节其流,庶几国用可足。”
  
  皇帝说:你起用工科都给事后,又谏言理财之常慎者八、用人之常慎者七。
  
  “卿有抱负,能谋划,敢直言,声名满天下。卿历任皆清流言官,革居在家虽知民情却不曾以官身理事。朕将来若能重用卿,却还差着一步。”
  
  差的这一步,就是真的深入到地方去,以应天巡按之职,第一件事便是彻查倭寇劫漕之案。
  
  为此他怀中还有一道圣旨。
  
  但王德完又知道,最好不用出这道圣旨。如果用了,只能说明他确实长于言谈、拙于实务。
  
  “广安公,愿你此去诸事顺遂!”
  
  谢廷赞来城外送他了,表情很严肃:“前程凶险,兄三思而后行!若有不解之处,一定不吝来信,弟毕竟熟知江南情事。”
  
  他出身江西金溪,虽然不在核心的那些文教大府,却毕竟也是在江南长大、在江南考举的。
  
  这几天朝中对于牛应元、王德完的任命已经讨论了很多,谢廷赞不免有些为他担忧。
  
  王德完笑着作揖:“那就先行谢过了。此去但有坦荡胸襟,何惧魑魅魍魉?为兄去也!”
  
  说罢就潇洒走向不远处的马车。
  
  谢廷赞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
  
  仅有坦荡胸襟只怕不够啊。
  
  在那里,更需要的是手段。
  
  ……
  
  京城里,沈一贯这才知道二月十五会试最后一场结束之后发生了这么多事。
  
  他是首辅,虽然按规矩阅卷期间不该有任何其余大臣与他交流,但他也没料到真的毫无消息透给他。
  
  所谓规矩,不也只是规矩?
  
  与贡士录取无关的话,又何必拘泥?
  
  “南京这是要做什么?”沈一贯拍着桌子,“如此迫不及待咄咄逼人?”
  
  萧大亨不知道他是因为任用名单的更改而不满,还是因为南京的做法而不满。
  
  “我今天来私谒元辅,也是等不得了。”萧大亨说着,“此前商议由单所派府州时,我势单力孤,最终就不能悉数按元辅所提议定下来。这回元辅主考,几日间又陡生变故。元辅,这是个机会!”
  
  因为沈一贯此前逃避,萧大亨其实已经有自作主张的决心。
  
  奈何皇帝翻云覆雨,忽然又将阁臣的权威提到那么高。
  
  这番话也算是他为自己之前的行为做了一下辩解。
  
  如今江南挟漕自重,申时行和王锡爵拟从南京之意,皇帝又要从田乐等人这里找到足够的支撑。
  
  这是皇帝对申时行和王锡爵有不满的关键时刻,萧大亨又要靠回来,希望沈一贯借此再树首辅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