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打主意(5k) (第1/2页)
高振东笑了起来,这就是这货外形最骗人的地方。
这货的机翼后掠角并不大,和一般的印象里奔着高速去的大后掠翼完全是两码事,一开始就被误判为是倾向高机动的飞机。
“我感觉不是,这个飞机的气动加上这体格,我感觉是有高速的底子的,而且最重要的证明不是已经在这里了么?如果卫星没有出问题的证据,同时图像的一切检查都正常,没有异常畸变,我们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好。”高振东完全不慌,这儿有证据呢,虽然还没到极速,但是已经能证明其高速倾向了。
总工看了看桌上的照片,捂了捂额头。
是啊,这儿有证据,只是相当一部分同志不愿意相信而已。
如果高振东说的是真的的话,那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拥有面对敌方双三飞机的完全主动权?”总工自语道。
这和用双三五地空弹相比,无疑获得了更大的作战灵活性,甚至能直接就将敌人的双三飞机直接拦截在域外,而不用找机会设伏,从主动性上来说,无疑是更高一筹。
高振东摇了摇头:“我感觉不像,这个飞机构型的实用升限,飞到3万米的代价有些大了,我感觉两万出头最多了。”
依然在用气动外形说事,因为这一招好用,和照片上的米格-25一样,一招鲜,吃遍天。
不过高振东说的是真话,米格-25的最大升限是能到3万米,但那是试飞机或者专门改装的纪录机构型的结果,实际的实用升限,大概是22000米。
“两万出头?那也很不错,2万米,2.5马赫,这飞机不错。”
高振东好不容易才忍住了“2.5?3马赫”这话,主要是这个实在是没法往气动上面靠。
“不过有个问题啊,到这个速度,气动加热是非常厉害的,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也是同志们不相信2.5的测速数据的原因,到这个速度,气动加热已经非常开始显著起来,当前在飞机上普遍使用的铝合金蒙皮根本受不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最大的拦路虎,毕竟发动机不行还能把机体做小一点,但是这温度扛不住是真的扛不住。
高振东笑了,这就不得不佩服北方同志的本事了。
“我猜,仅仅是猜的啊,他们是用了别的材料,而不是常规的铝合金。”
啊,对,振东同志还是个材料学专家,听到这里,总工的精神马上就上来了,他是不是有什么奇思妙想?
“你猜是什么材料?”总工带着希望问道。
结果高振东的回答,让他突然之间有种美好憧憬破灭的感觉。
“我猜是高镍、高钼的合金钢……嗯,不严格的说的话,可以叫做不锈钢。”高振东的回答非常接地气,问题是这特么也太接地气了。
实际上,米格-25用的钢材虽然被称为不锈钢,但是和普通人用的不锈钢还是有点差别的,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low。
“不锈钢?不是,这东西这么重!”总工不相信。
“可是这东西能承受高温啊。”高振东笑了起来,铝合金的话,2.5马赫几乎就是极限,再往上气动加热的温度会严重影响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但是它重啊。”总工依然是这话。
“但是它耐高温啊。”高振东还是那话。
总工总觉得这么科幻的飞机,和不锈钢这东西怎么着也不沾边,哪怕是个什么耐高温铝合金、钛合金……
对了,还有钛合金呢。
“为什么不能是钛合金?钛合金的耐高温和力学性能,应该是能满足这个需要的吧。”
高振东道:“因为贵!我们的红棉铁矿那边现在也能生产一部分钛合金,并且能进行加工,也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是这东西现在很贵,这是没办法的。”
能加工和能便宜的加工是两码事。
实际上,白熊此时并非没有航空用钛合金加工能力,他们对标XB-70的另外一个坑货,T-4轰炸机就是设计用的钛合金,不过这货和XB-70一样,嘎了!
而米格-25选用不锈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这货便宜,米格-25可不是SR-71那种生产几十架就完事儿的侦察机,这是主力高空高速截击机,需要大量生产,此时石油危机还没到来,压根用不起。
而这个选择其实是明智的,米格-25的维护要求,比起同样飞双三的SR-71来,要简单容易得多得多!而且价格也能负担得起。
委总工这才想起来,红棉厂的钛合金的确好,但是也的确贵。就连飞机发动机这个重要的心脏上,都不敢用太多。
“你就这么肯定这东西用的不锈钢?”
“对,我觉得大概率是这个。”别说米格-25了,XB-70也是用的这东西啊,连花旗佬都承受不住的东西,价格有多贵可想而知。
委总工此时产生了一种后世网络上常说的“去魅”的感受:“那这东西也不咋样啊。”
高振东却很郑重的摇了摇头:“不,我感觉这个飞机只要能航速上3马赫,那就是个杰作,我倒是觉得也许这个飞机的目标就是2万多米3马赫,这样配上好导弹,对大型轰炸机一击必杀,也对3万米的目标有一定的威胁。”
这东西是个真正的杰作,而且相对它的性能,算得上好用便宜容易维护。
至于机动过载不足什么的,那都不是问题,这货连机炮都没有,就不是奔着狗斗去的。高空高速,飞过去对着大型高价值目标扔了导弹就跑,别人还真拿它没什么办法。
要是能搞点儿这货,其实也不错,不过这根本不可能。
北方同意出口这东西,还是在飞行员驾机叛逃之后的事情,因为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不过西方在获得米格-25研究之后所出的蔑视之语,大概率也就是出于宣传的需要,真正这东西能不能打,他们心里还没点儿逼数?
走夜路吹口哨,不外如是。
“2万多米3马赫……诶,这东西用来做侦察机也不错啊!”总工不愧是总工,米格-25及其衍生型号的一大作用,就是侦察机。
高振东心中一动:“那找他们买点儿?”侦察机或者截击机是好东西啊,有了这东西,那进入70年代之后什么火什么鹅的,那就都不是问题了。
虽然在战斗机规划里有截击机,进展也算神速,但是和这货还真没法比。
“买不成的,你知道的。”总工一脸遗憾的表情。
他现在也想明白了,你别管是不是不锈钢,如果真的是2万多米3马赫,那这个飞机就是个好货。
以我们的现状,专门去研究一型这个指标的飞机那有点不太现实,但是如果能买到,倒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不用多,两个团48架,足够!不不不,一个团24架,也能发挥很大作用。
不过这一切也只能想想,这东西甚至都还没做好,而以现在的情况,做好了也是买不着的。
此时,高振东心里在刚才的动的那一下,却越发清晰起来。
现在关系还没到最差的时候,如果有足够的理由和利益……
“总工,要不这样试试,找机会向他们透露我们已经掌握他们飞机的秘密……”
“啊?这是图啥?”
“秘密被揭穿了,那保密的必要也就没有了嘛。”高振东笑道。毕竟上辈子他所知,北方开始出口米格-25,也就是秘密被揭穿之后,破罐子破摔了属于是。
“那要是你猜错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