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0章 和平分手

第440章 和平分手

第440章 和平分手 (第2/2页)

这‘幽’字,都不用去翻《谥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褒是贬。
  
  再往后,便是绛侯周勃了。
  
  这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单一个‘狱卒之贵’的典故,就足以说明太宗皇帝对周勃的态度。
  
  倒是谥号,周勃捞到了一个相当客观公正的‘武’字。
  
  这就说明,即便对周勃擅权的行为有再多不满,太宗皇帝也依旧认可周勃,在汉室建立过程中立下的丰功伟绩。
  
  为了让周勃的谥号,尽可能贴合周勃在开国过程中立下的功绩,太宗皇帝甚至愿意将周勃在诸吕之乱后的所作所为,排除在盖棺定论、议定谥号时的考虑因素之外!
  
  只能说,对老周家,老刘家的皇帝那真是仁至义尽……
  
  再后来是灌婴。
  
  这个就比较正常了。
  
  毕竟也算是诛吕功臣,尤其还是平定诛吕过程中,将齐王刘襄挡在函谷关外,间接促成太宗皇帝顺利入继大统的从龙功臣。
  
  再加上太宗皇帝入继大统之后,灌婴也没和陈平、周勃二人把持朝政,架空太宗皇帝;
  
  所以,对灌婴这个本分人,太宗皇帝十分大方的给了个‘懿’的谥号。
  
  《谥法》云……
  
  也别云不云的了;
  
  就看‘懿’这个字儿,字面上的意思就直接是:美好!
  
  而且这里的美好,往往专指德行!
  
  给臣下定一个释意为‘德行美好’的谥号,太宗皇帝对灌婴这个丞相的满意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太宗皇帝对灌婴感到满意,却并非因为灌婴在丞相任上做的有多出色。
  
  ——归根结底,灌婴还是一个相对纯粹的武人;
  
  对于内部治理,灌婴虽然不至于一窍不通,却也顶多只是合格、勉强够看。
  
  太宗皇帝对灌婴感到满意,原因大致和眼下,刘荣认可刘舍在丞相任上的表现相似。
  
  ——足够恭顺,足够稳重,能给天子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而不是被丞相所掣肘……
  
  事实上,汉家的皇帝评价丞相,往往都是在其离世后。
  
  而且基本都是通过盖棺定论、议定谥号的方式来表达。
  
  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因为过去这几十年,汉家由内而外,都一致认为丞相这个东西,要么因为犯了错而被罢免;
  
  要么,就得在任上一直干到老死。
  
  能终老任上,甚至是一种荣耀!
  
  说明你丞相做得很出色,直到你死,皇帝都不舍得换一个丞相!
  
  所以,丞相离任=丞相离世,汉天子对丞相的评价,自然就只能通过盖棺定论了。
  
  而这次的情况则显然有些特殊。
  
  准确的说,这,是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以来,丞相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非过失性告老辞官。
  
  在这之前——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先后终老任上;
  
  安国侯王陵,因反对遍封诸吕,而被吕太后明升暗贬为皇帝太傅,不久后便告病辞了官。
  
  辟阳侯审食其,因‘吕党余孽’的成份,而在太宗皇帝入继大统后被动离任;
  
  曲逆侯陈平,终老任上。
  
  绛侯周勃,被太宗皇帝罢免。
  
  颍阴侯灌婴,终老任上。
  
  北平侯张苍,被太宗皇帝罢免。
  
  故安侯申屠嘉,基本等于终老任上。
  
  条侯周亚夫,明面上是辞官,实际上却是被粗暴罢相!
  
  再然后,便如如今的刘舍了。
  
  自萧何开始,一直到刘舍——不包含刘舍在内的整整前十任汉相,五位终老任上,五位被罢免。
  
  在刘舍之前,还从来没有哪一任汉相,是在没有过错的前提下,完全主动、心甘情愿,且合情合理的正常退休。
  
  而今,刘舍便要开这个先例了。
  
  准确的说,是刘荣要借这次的机会,给未来的汉家开先例。
  
  什么先例?
  
  ——就算没有错,丞相也未必就非得终老任上!
  
  再进一步来说:终老任上,对汉家而言未必就是好事!
  
  定期迭代——最好是固定任期,定期换届,才能保证丞相的位置上,始终坐着一个精力充沛,有能力应对天下政务的丞相;
  
  而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牙都没剩几颗,连块肉都无法独自嚼碎咽下去的耄耋老人。
  
  再者,如今汉室的权力结构,虽然大体上呈现金字塔结构——从最高的天子、太后,到次一级的丞相、太尉,再到底下的三公、九卿、郡国二千石;
  
  但这座金字塔内部的同一层,也是有先后顺序鄙视链的。
  
  比如九卿,明明同为中二千石,但少府、内史的主官,在其他九卿面前永远都搞人一等!
  
  过去,内史甚至是‘准三公’的身份,进一步就是亚相御史大夫!
  
  反观其他九卿,除了少府刘舍这个特例外,任何九卿想要往上升、展望一下三公,都得先去做内史。
  
  毫不夸张的说:在过去的汉室,寻常九卿平级调任内史,那就是妥妥的升官!
  
  而这种普通九卿<太仆<少府≈内史<御史大夫<丞相的链状结构,又造成了一个十分操蛋的问题。
  
  ——上面的人不退,底下的人就上不去!
  
  就好比丞相,要么老死病死,要么犯错被罢免;
  
  否则,御史大夫永远都做不成丞相。
  
  御史大夫无法‘亚相转正’,内史就做不成御史大夫,其他九卿也就无法得到出任内史、证明自己的机会。
  
  继续往下——九卿不出却,赋闲功侯、地方郡守也就没机会入朝,更底下的官员,也就没机会顶替出缺的郡守一职……
  
  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丞相下台,整个公卿都要往前挪一步;
  
  然若丞相长命些,那整个朝堂,都要数十年如一日,宛如一潭死水。
  
  这,也正是刘荣即便不舍,意义就强迫自己接受现实,接受刘舍乞骸骨之请求的原因。
  
  ——刘舍不动,朝堂内的其他位置就很难动!
  
  反之,一旦刘舍退了,那整个朝堂往前挪一步的同时,也能给刘荣插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
  
  只是相较于那些或终老任上,得到天子盖棺定论,或因罪被免,得到天子破口大骂的前辈,刘舍这情况实在特殊。
  
  所以,刘荣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与刘舍超高评价的方式来告诉天下人:刘舍无法终老任上,不是因为犯了错。
  
  朕即没有逼刘舍退位,也没有因刘舍乞骸骨而感到不满。
  
  我们是和平分手的!
  
  一切,都是基于国家利益,以及宗庙、社稷的未来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