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06章 开科!取士!

第406章 开科!取士!

第406章 开科!取士! (第2/2页)

知识垄断、书籍垄断,使得天下‘读书人’的范围,严格限定在了学阀、贵族当中。
  
  只有贵族、学阀子弟,才能有幸看到家传的先贤典籍,并从中汲取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大脑;
  
  只有这极少数人,才有资格成为知识分子。
  
  这就使得汉家这个统一政权,在需要从知识分子群体当中,吸收储备官僚时,可以选择的面、可供筛选的基数,都被局限在了一个极其狭窄的范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今汉室天下,有民四百余万户,几近三千万口。
  
  这三千来万人,哪怕去掉一半女性,再去掉老弱,也至少剩下数百万适龄男性,可以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接触不到知识,所以他们只能贡献体力、劳动力,却无法为国家贡献脑力。
  
  至于那些有资格学习知识、能成为知识分子,并被汉家视为‘官员候选’的人,在这数百近千万人当中,占了多大比重?
  
  掰着指头算就是。
  
  ——功侯贵戚一百多不到两百家,哪怕算每家有十个子弟‘从文’,也不过两千;
  
  去掉一半纨绔、一半武夫,再去掉那些没能遗传先祖优秀基因的残次品,两千个人里能出三五十个能用的官儿,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再看学阀。
  
  黄老学高高在上,过去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满共就挤出汲黯这么颗独苗;
  
  法家先出了个晁错,而后又是郅都、赵禹、张汤等新生代,但终归是家学传承,数量同样是不超过三位数——放眼天下,也就百十来号人能看。
  
  儒家的人倒是真的多。
  
  但质量也是真的差。
  
  或者应该说,是参差不齐。
  
  儒家的上限,能在最近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为汉家贡献出颜异、公孙弘等一大批国宝级的治国之才!
  
  然其下限,也能出‘匈奴牧羊犬’狄山那样的民族败类。
  
  更多的,则是中庸之姿。
  
  ——说他没用吧?
  
  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多少能干点事儿;
  
  ——说他有用吧?
  
  终归是儒家出身,屁股天然就是歪的,动不动就整点幺蛾子。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没人用了呀!
  
  除了儒家——除了‘有教无类’的儒家,其他学派根本无法为汉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来补充捉襟见肘的官僚体系!
  
  而现在这个时间线,距离儒家独大还有几十年时间。
  
  刘荣还有时间。
  
  刘荣还有机会,争取让各个学派都放下身段,从原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封闭思想中,转变为类似儒家那种开放的授学模式。
  
  有教无类。
  
  这算是刘荣少有的,认同儒家价值体系的点。
  
  那怎么做,才能调动各学派、学说的积极性呢?
  
  答案不外乎:威逼,利诱两项。
  
  威逼自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利诱,说一千道一万,实则不外乎后世那句: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子学某个学说,为的就是做官!
  
  而让谁做官,从哪个学派的学子当中汲取更多官员,是刘荣说了算。
  
  所以,刘荣理论上,是能操控各个学派,在天下文人士子心中的低位排序的。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汉皇喜酷吏,生民多冤死;
  
  秦王喜武夫,举国皆壮士。
  
  在封建时代,天子的个人喜好,是能左右天下人的倾向的。
  
  就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如果有一天,刘荣表达了‘独喜墨家士子’的喜好,那至多不出三天,长安城街头巷尾,就能多出成千上万赤脚褐衣的墨者!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荣在过去,才很少表露个人的主官喜好——即便表露,也都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表露。
  
  所以接下来,刘荣要做的,就是通过考举,来明确无误的告诉天下人——尤其是那些掌握知识,乃至垄断知识的学阀;
  
  ——朕,要你们开源!
  
  ——把你们掖着藏着的知识,都给朕拿出来!
  
  要不然,就你们学派藏着、掖着,教出来的那三五个仨瓜俩枣,但凡朕一不小心全给淘汰了,一个都没要,那你们学派这辈子有了(大拇指)。
  
  刘荣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第一次科举,如果有一万人应考,那很可能会有七八千个儒生,外加不到两千其余各学派的士子。
  
  等刘荣从这万把号人当中,一次性吸收个一两千人,且其中有一千大几百儒生,以及个位数的墨者、十几个黄老士子,百十来号‘法家拂士’,其他学派就能反应过来:唉,不对啊!
  
  考举这玩意儿,特么得码人儿啊!
  
  不行!
  
  赶紧回去广收门徒,争取下次,码人码赢那些个腐儒!
  
  第二次,或许情况依旧不会有太大改变——依旧是儒家考生占七成以上,通过者有六成以上儒生。
  
  但随着时间推移,第三次、第四次……
  
  总有一天,黄老、法家乃至墨家,都能凑出上千人,乃至数千人的赶考队伍。
  
  到了那时,只要刘荣暗中拉一把,压一压儒家,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即便无法复现,也至少能开启新一轮华夏思想大碰撞。
  
  刘荣始终不曾忘记:帝王之道,终归不过‘制衡’二字。
  
  个人和个人之间要制衡,群体和群体之间要制衡。
  
  阶级和阶级之间要制衡,学派和学派、思想和思想之间,也同样需要制衡。
  
  一家独大要不得;
  
  非此即彼要不得;
  
  旧势力老而不死,新势力强而不赢,更要不得……
  
  明白了这些,刘荣最终的决断,也随之在舆论达到顶峰的同一时间,展露在了天下人面前。
  
  ——开科!
  
  ——取士!
  
  就此,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于天子荣新元二年秋,正是开启了华夏文明新的篇章。
  
  对了;
  
  考试是在秋天。
  
  所以,刘荣很不要脸的,将此次科考,以及未来的每一次科考,都坦然命名为:秋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