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前准备,上疏攻倭!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前准备,上疏攻倭!

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前准备,上疏攻倭! (第1/2页)

李守中身为礼部尚书,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
  
  到了他这个地位,如果不能一言而决。
  
  一般不会轻易在朝堂发表意见。
  
  他们这样的大老,需要保留自己的权威。
  
  在关键时刻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如内阁首辅张松越,平时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但只要开口,基本就是盖棺拍板的最终决定。
  
  李守中虽没入阁,但也是文臣顶尖儿的几人。
  
  总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冲锋陷阵。
  
  没有绝对把握的事,就需要有人打好前站。
  
  等到最后一刻再出声站队就足够了。
  
  更何况,他对钞票持乐观态度。
  
  虽然不会打击冯一博忧国忧民的心,但也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若是冯一博愿意尝试,自也无所谓。
  
  反正他还年轻,即使说错了也没什么。
  
  甚至李守中还希望他被人否定几次。
  
  他坚信:
  
  人才由磨炼而成,总须志气胜,乃有长进。
  
  成败原难逆睹,不足以定人才。
  
  说白了,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他看来,冯一博还需磨炼磨炼。
  
  所以,他的态度就是让冯一博自己上疏。
  
  而他不会联名。
  
  冯一博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但钞票的事确实有些棘手。
  
  想要跨部门去插手,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以他的身份来说,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即使上本奏明具体情况,怕也是徒劳无功。
  
  说实在的,冯一博也并不是什么忠臣。
  
  有过“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经历,他对皇权连基本的敬畏都欠奉。
  
  又如何能谈到忠君?
  
  对于他来说,皇帝的分量还不如老师。
  
  大致上,就是把皇帝当做高层领导。
  
  没背地骂几句都算不错了。
  
  但换个角度,冯一博却又是一个忠臣。
  
  他让东海郡献土归附,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从地理和法理上,都是在为中原王朝开疆拓土。
  
  千百年后,这就是固有领土的证据。
  
  这样的拳拳之心,谁能说他不是忠臣?
  
  只不过,对他自己来说。
  
  这却不是“忠君”,只能算是“爱国”。
  
  同样的,他担忧大魏滥发钞票,也不是为了景顺帝。
  
  一是真如他所说,是怕滥发钞票会影响国计民生。
  
  到时候要牵累无数黎民百姓。
  
  既然他知晓其中风险,若是什么也不做。
  
  总觉得心中过不去。
  
  正像李守中说的那样,他想要的也是“但求无愧于心”!
  
  二也是因为他的根基在东海郡,而东海郡的根基则在大魏。
  
  两者隔海相望,一衣带水。
  
  大魏若是真出了什么问题,对东海郡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东海郡如今的贸易发达,就是建立在东西方贸易的基础上。
  
  何况,东海郡的移民,也是从大魏移过去的。
  
  二者之间本就密不可分。
  
  和李守中谈完之后,冯一博就连上几份奏疏。
  
  力陈关于纸币滥发的危害。
  
  还将准备金不足带来的风险,也都一一阐明。
  
  可惜的是。
  
  这几封奏疏递上去之后,却如石沉大海。
  
  没有激起哪怕半点涟漪。
  
  对此,冯一博也不知景顺帝和内阁到底如何想的。
  
  是他限于所知有限,阐述浮于表面。
  
  所以对方理解不了这些金融问题?
  
  或是和李守中一样,对此持乐观态度?
  
  对于他的建议只是一笑置之。
  
  还是说,那边早有所料,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只是不便公开?
  
  又或者是,那边被一时之利迷了眼。
  
  觉得他说的都是无稽之谈?
  
  两个月转瞬即逝,冯一博却一直没有等到一个答桉。
  
  反倒是折色改为钞票的事,经过两个月的试行,已经成为定例。
  
  满朝文武也已经习惯使用钞票。
  
  事已至此,冯一博也不再过多关注此事。
  
  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东海郡上。
  
  免得将来真有那一天,也可以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钱币如今准备的如何了?”
  
  今日起狗子过来汇报日常工作。
  
  冯一博没急着批阅文件,就先问起钱币的事。
  
  “正好要和您说这事呢。”
  
  狗子大嘴一咧,笑着道:
  
  “现在咱们已经有金币大约三十万枚,银币也已经压出快二百万,铜钱更是超过千万了。”
  
  有矿就是好,钱都能自己造。
  
  狗子每每看到那些金银铜币,嘴都能咧到耳根。
  
  金银币是水力冲压,速度自然不慢。
  
  一次就能压制几百枚。
  
  然而,铜钱采用翻砂法浇铸。
  
  只要铜料管够,一次能出炉几百上千枚。
  
  比起水力冲压机数量有限,铜币的铸造的钱范可简单太多了。
  
  只需多开几炉,就能几万几万的出钱。
  
  不过翻砂后还要人工打磨,不然更快。
  
  听到这个储备量,冯一博满意的点点头,道:
  
  “看来我们的银庄可以开张了,接下来只要持续铸造,应该足够供应日常使用了。”
  
  银庄早就开始准备,北港和新城各有一处。
  
  选的都是最显眼的位置。
  
  还没开业,就已经配了士兵看守。
  
  狗子笑着点点头,回道:
  
  “想来咱们一边回收一边兑换,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二人已经讨论过多次。
  
  流求有金矿,有铜矿。
  
  但没有银矿。
  
  虽然金矿也有伴生的银矿,但产量也只和金矿相当。
  
  而价值上,金币是银币的十倍。
  
  银币的使用率会高出太多。
  
  这点产量,就难免有些相形见绌了。
  
  此前,冯一博将所有汇票兑现。
  
  除了怕朝廷滥发汇票,也是因为锻造银币的银子不足。
  
  即使正式开始使用金银币,也要回收现银回炉重造。
  
  避免因为银币不足,造成的价值超过面值。
  
  “这次回去就颁布发令,以后咱们东海郡只能使用金银铜币,不允许使用其余形式的金银作为货币。”
  
  现在已经准备足够,发行之后也会再继续铸造。
  
  因此冯一博当即拍板,东海郡的法定货币正式实行。
  
  “所有官营机构,还有人员,以及官员和士兵的俸禄,从下月开始,也都采用这个形式发放。”
  
  从钞票的流通之中,冯一博也借鉴了一些经验。
  
  东海郡最为重要的设施,如港口,衙门,甚至妓馆等等。
  
  其背后都是黑龙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