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是自由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是自由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是自由 (第1/2页)

冯一博还不知道这边的后续。
  
  就算知道,他也管不到。
  
  别说是他,就算是官府都不一定管得到。
  
  看着是条人命,但奴籍的人命……
  
  也就那么回事!
  
  懂的都懂。
  
  虽然大魏的律法明文规定:
  
  主家故意杀死奴婢的,杖七十,徒一年。
  
  若是误杀,则处罚金十贯。
  
  可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
  
  别说“杖七十,徒一年”,就算是罚金也没几个人交过。
  
  大魏官府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尊奉“民不举官不究”。
  
  能用得起奴婢的,又都不是平民百姓。
  
  至少也是些头脸的。
  
  娇兰一个从江南买来的奴籍女子,又无亲人在侧。
  
  处置的办法太多了。
  
  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死几个奴才又算什么?
  
  对于这样的人家,官府敢“罚酒三杯”。
  
  可能都觉得有些过了。
  
  毕竟,哪个大家勋贵没杖毙过几个奴才?
  
  其实贾府在这种事上,已经算极重体面的。
  
  很少动则杖毙。
  
  平时对奴才也是极好了。
  
  从这个角度,真的算是“仁善之家”。
  
  王熙凤即使想弄死娇兰,也不想这样沾血。
  
  而是带回府里一点点撕扯。
  
  可她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这个娇兰软的不吃,只能来硬的。
  
  却也因此直接丢了性命。
  
  只能说,她用一尸两命,给王熙凤填了点麻烦。
  
  但对贾府这样的人家来说,又算不上什么大麻烦。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正妻打杀有孕妾室。
  
  大小都是一桩丑闻。
  
  一旦传出去,怕是会丢了贾府的体面。
  
  王熙凤明白这一点,处置的也算周全。
  
  她借着贾琏的名,去长安府找来几名番役午作。
  
  一起帮着操办了丧事。
  
  这是借着官面的人,宣告娇兰的死无关谋杀。
  
  是她自己福薄命短,不小心死的。
  
  这等权贵人家,丁口众多。
  
  偶尔的死个奴才,太正常不过了。
  
  完全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甚至贾府的主子,都没几人知道这事。
  
  毕竟去的都是她的心腹。
  
  只有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
  
  所以王夫人必然是知道的。
  
  不过想来这位姨妈兼婶娘,也不会为难她的。
  
  王熙凤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贾琏回来。
  
  她该如何给个合理的解释。
  
  若是一个处置不好,怕是夫妻感情就要宣告破裂。
  
  而贾琏去的石料厂,距离都中不远。
  
  来回也不过三两天的时间。
  
  就算办事耽搁一下,五七八天也该回来了。
  
  所以,留给王熙凤的时间不多了。
  
  贾琏还没回来,冯一博这边也忙了起来。
  
  鸿胪寺这边接了个大活,礼部派他过来主持工作。
  
  具体内容,就是与海外使节团进行交涉。
  
  这次来交涉的,是海西福朗思牙的使节。
  
  说来大魏请求觐见皇帝。
  
  要申诉关于在海外,被大魏军队驱逐之事。
  
  最开始这些人找到了南京,由南京礼部对接。
  
  但经过简单问询,就发现驱逐他们的不是大魏的军队。
  
  准确的说,是一群民兵。
  
  此事绝对没有先例,因此南京礼部便以此为借口。
  
  转达内阁。
  
  内阁也很迷惑。
  
  一个国家的使节团,在海外被一群大魏民兵给揍了。
  
  说出来不怕让人笑话?
  
  可这个海西福朗思牙不仅说出来了,还要求大魏给他们做主。
  
  要是俩孩子打架,打不过去告家长了,还有情可原。
  
  可一个大人让孩子给打了,你也好意思告状?
  
  何况内阁对于海外的情况不甚了解,如何给他们做主?
  
  总不能下旨申斥一下吧?
  
  就算想申斥,旨意给谁都不知道。
  
  于是,张松越就想起一个人。
  
  专门负责海外事宜的人。
  
  这个人不用问,自然就是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兼,鸿胪寺右少卿。
  
  专司海外一应事务的冯一博了。
  
  冯一博接到内阁传信,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活。
  
  因为就在使节团抵达都中的时候,他也得到了消息。
  
  驱逐海西福朗思牙的不是别人,正是勐子带人做的。
  
  这些海西福朗思牙的人在他们地盘登录,二话不说就开始圈地建房。
  
  负责巡逻的人很快发现,狗子直接就带人把他们围了。
  
  简单交涉之后,并没有大打出手。
  
  只是驱逐了他们,并把他们盖的房子拆除。
  
  这事勐子也没当回事。
  
  只在运输木料回都中,例行汇报流求情况的时候提了一下。
  
  若非这些人先到金陵告状,辗转又来的都中。
  
  可能冯一博还来不及收到消息。
  
  但现在既然知道这事牵扯到他了,就算内阁想让别人处置。
  
  他也要想办法揽过来。
  
  不然,流求的事,就有暴露的可能。
  
  好在他得知具体情况后,就知道是虚惊一场。
  
  因为相比这事,还有更让他更震惊的一件事。
  
  那就是,内阁对海外事务竟然一无所知!
  
  这种天朝上国的心态,实在莫名其妙。
  
  有伟大先知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可大魏朝廷压根没把海外的这些国家当“人”!
  
  或者说,只当成了野人。
  
  也就没有藐视还是重视。
  
  冯一博从朝廷的资料中得知。
  
  开始的时候,大魏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
  
  海西指的是位置,在西海之西。
  
  冯一博不知这个西海,指的是里海还是黑海。
  
  但海西的位置,在冯一博的理解。
  
  大致就是西欧诸国。
  
  冯一博还研究了一下海外诸国,发现这些国家似乎都不如前世强大。
  
  至少在大魏官方消息中,很多国家还向大魏朝贡了。
  
  其中,这个福朗思牙是海西诸国中,来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不过冯一博认真查看了资料后,就发现了不对。
  
  这福朗思牙,似乎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
  
  而是大魏对海西诸国的统称。
  
  或者说,只要是从海上来的异族人。
  
  大魏就认作是福朗思牙的。
  
  甚至对这个国家的位置,都众说纷纭。
  
  主流的说法是,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占据了满剌加,驱逐了那里的国王。
  
  并借此和大魏进行朝贡贸易。
  
  后来随着逐渐对其加深了解,才知其国处于西海之西。
  
  因此大魏官方又在其前面加上“海西”二字,以表其国家的位置。
  
  不过对于那边的实际情况,大魏知道的并不清楚。
  
  甚至只要是海西过来的,都被当成是一个国家的。
  
  说起福朗思牙这个称呼,可能还觉得有些陌生。
  
  但冯一博经过研究之后,还有个重大发现。
  
  福朗思牙,在闽越那边叫“佛郎机”。
  
  有记录可查的,最开始福朗思牙来人。
  
  就是在闽越那边登陆。
  
  首次翻译过来的名称,可能带有闽越口音。
  
  这就好比Hols,本来可以直译为霍尔摩斯。
  
  但传说就一位闽地文豪,首译的时候。
  
  把他翻译成了“福尔摩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