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隆万盛世 > 1375驿递

1375驿递

1375驿递 (第2/2页)

不过都是官员,通过驿递,把书信送到九江府,再有九江府官差送到张科手里也是可以的。
  
  虽说有公器私用的嫌疑,但驿递放那里,不用也是闲着。
  
  不过明朝建立了庞大的驿递系统,但是仅用来传递官府公文、急件,多少感觉有些浪费。
  
  明朝时期,驿递系统达到了古代的巅峰。
  
  明初建立了详细的驿递法令,规定了驿卒的管理和物资的调度,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驿递网络,确保了国家政令的高效传递。
  
  快马加鞭传文书,驿站来往皆官客,就是大明驿递的主要工作职能。
  
  “你说,有没有可能让驿递如前朝那样,也接受民间书信、少量货物的运输传递差事儿?”
  
  魏广德忽然问道。
  
  驿递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驿递还只是一个雏形,叫“馹传”,尽管这个时期的交通方式和通讯工具还相当原始,但类似驿传的方式已经开始显现。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驿递系统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秦始皇不仅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覆盖全国的驿道网络,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政法律,名为《秦邮律》。
  
  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驿传的具体流程,比如文书传递的时限、交接方式等。
  
  可以说,秦朝的驿传系统是古代邮政制度的奠基石。
  
  当时的驿卒要求极为严格,他们必须年轻、强壮,且诚实守信,每份文书都需要密封好并加盖印章,防止泄密或私拆,驿卒们肩负着极大的责任,若传递文书有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受到严厉惩罚。
  
  到了汉朝,驿递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汉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密集的驿站网络,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驿站的数量和密度极大提高。
  
  这些驿站不仅仅用来传递文书,还承担了官员和货物的运输功能,汉朝还引入了“驿券”制度,官员出差时必须持有驿券,类似于今天的通行证。
  
  汉朝的驿卒们也有了统一的着装,他们戴着绛红色的头巾,穿着套袖,远远一看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而这种统一的制服设计和后世快递员着装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便识别,也让驿卒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具威严。
  
  到了唐朝,驿递系统不仅服务于国家政令的传达,也开始向民间开放,商人和普通百姓也开始依赖驿站进行货物运输和通信。
  
  到了宋代,驿递系统变得更加精细化,中后期也允许民间文书附递,普通百姓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信件,解决了民间通信的需求。
  
  这一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民间的交流,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到了现在的大明朝,驿递似乎回到最初的目的,那就是保证朝廷政令畅通。
  
  官员们有书信倒也可以通过驿递传递,只是并不对平民开放。
  
  “东南沿海省份其实早就有民信局,只是一般只在省内传递书信、货物。”
  
  没想到,劳堪马上就对魏广德话给出了回应。
  
  “民信局?那是什么?”
  
  魏广德好奇问道,听到这个词,魏广德就有种回到民国时期。
  
  “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创办,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赚跑腿钱的商会,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
  
  劳堪在福建干了多年,对当地民信局还算熟悉,很快就把情况给魏广德说了个清楚。
  
  魏广德越听越觉得就像后世的邮电局,送信和货物,还办理电汇。
  
  当然,服务过程中也收钱。
  
  之所以覆盖范围狭窄,主要就是不管是书信还是货物,都是依靠原来的商路运作,也就是在本身经营之外,顺便帮平民带点货物、书信和银钱。
  
  “若是朝廷把驿递也如民信局那般运营,任之以为如何?”
  
  魏广德尝试着问道,“当然,民间书信、货物不必急递,只需每日如普通公文般在各驿站间相互接力传输,收取银钱算做驿递收入,抵扣维持驿递的费用。
  
  如此,驿站每年向当地官府索要的驿站银也可以减少一些。”
  
  明初驿站是徭役制,驿卒没有工钱,算是充作徭役。
  
  不过这样运营后发现,驿卒频繁变动让驿递效率变得极差,于是改为雇佣专门的驿卒完成工作,而所需银两则是地方官府向地方摊派,也就有了驿站银这一项。
  
  而且,驿站往往还会把驿站周围的土地圈起来,算做驿站田地进行耕种,满足日常所需。
  
  毕竟,许多驿站的位置往往偏僻,若没有此项很难维持下去。
  
  “难,地方上收取驿站银时间已经很长,大家都习惯如此。
  
  不过,驿递向民间开发倒是可行,所赚钱财可以补贴兵部或者驿卒,驿卒的收入其实也不高,可以说还是很辛苦的。”
  
  魏广德想法很好,不过劳堪一下子就看出很难实行。
  
  已经形成收取的惯例,朝廷若是减少驿站银,怕是地方上也不会减少这项税收,最后百姓依旧承担这份责任,但好处全流进地方官员的腰包里。
  
  与其让他们得了好处,还不如充入兵部或者作为补贴发给辛苦跑腿的驿卒。
  
  当然,驿卒的差银应该也不会全部拿到,上下总会有些克扣,但总能落到手一点。
  
  “而且,民间书信传递毕竟有限,想靠此赚钱几乎不可能,也就是方便平民而已。
  
  倒是可以将邮费算低一些,每年将此项收入分给驿卒,如此百姓得了好处,驿卒也有进项。”
  
  劳堪又分析一波,算是比较清晰的把账算出来了。
  
  此时大明人口流动确实很低,百姓传递书信的需求不大,想靠邮费赚钱还很是白日做梦。
  
  “这么说来,此事可行?”
  
  魏广德问道。
  
  “我认为应该可以,也不费什么力气,驿递都是现成的,只要和兵部说好。”
  
  劳堪笑道。
  
  “既如此,任之,此事就由都察院和兵部协调一番可好?”
  
  魏广德说道。
  
  “嗯,行,那就我去和兵部说,只是一份书信收取几文钱,还得好好琢磨一番。”
  
  劳堪点头答应道,“礼部那边.”
  
  “我会去催催。”
  
  魏广德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