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接管家业 (第2/2页)
首先古代的生产力有限,劳作全靠人,地越多,活越多,需要的人力就越多,可出大力是要多吃粮的,还得搭配点油盐,这些可都是钱。
因此一年两种,不代表收入翻倍。
其次缺乏肥料,一年两种对土地肥力的消耗太大,因此需要定期休耕补肥,要不然地就废了,上田变下田,下田变劣田,所以再怎么剥削也是有上限的。
至于其它产业,主要是县里的粮店跟药店,还有镇上的肉铺跟酒楼,这些才是赚取金银的产业,可加在一起,每年也不过三五千两白银的利润。
这还是大部分东西出自自家地里,人力成本低廉,要不然利润更低。
除了这些,还有五千余亩的族产,用来给无地或者少地的族人耕种,是要交租的,只不过低一点,哪怕如此也是抢破头。
这些地的产出,族老能够分润一些,剩下全由族长掌控,至于怎么用,用在哪里,普通族人连过问的资格都没有,这样颜家每年又能多千余两的收益。
问题是钱并非只赚不花的,除去各项开支跟各方打点,一年忙到头,顶多留下二三千两白银,有时候遇到事,甚至还要倒贴。
而且白银的购买力虽然不低,可因为生产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很多时候有钱都买不到东西,要不然杨贵妃吃个荔枝也不会流传千古了,所以颜家就算是家大业大,也顶多吃饱吃好,想要锦衣玉食,奢华无度,没钱,没门路,更没资格。
圈子也分三六九等,就跟京城的内环外环一样,颜家这样的,五环都没混进去,连奢侈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了,至少比乞丐开局强,上辈子所在世界,上下五千年,靠一个碗起家的就朱元璋一个,换成嬴政跟李世民来了都得骂娘。
颜旭正盘算着,孙鹤跟李彪来了。
走在前面的孙鹤五十多岁,已经满头银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固定,眼神虽然略显浑浊,却透着洞察世事的精明,步伐迟缓,却从容不迫,让人能够感受到岁月为他带来的沉稳。
这气度不是普通管事能有的,但他是颜家的三代元老,是前身爷爷的伴读,还考取过功名,是一名秀才,并曾在京城帮为官的老爷打理过诸多事务,因此地位在四个管事中最为超然,前身也得称呼一声孙老。
孙鹤除了管理颜家在外面的产业,还负责维护颜家的人情关系跟利益往来,简单点来说就是随份子跟送礼。
可别小看这些,此身的爷爷虽然做了京官,却因为走得早,没有留下多少人脉,而前身的父亲无心仕途,别说官身,连举人都没考上,所以在他没有中举之前,颜家有十来年的空窗期。
至今仍被视为圈子里的一员,靠的就是关系维护到位,否则谁知道你是谁。
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明白人来维护,而孙鹤的身份跟阅历正合适。
也正是从他哪里,颜旭才知道颜家不光在县衙有人,知府哪里也说得上话,甚至京城同样有书信往来,哪怕人微言轻,关键时候也是能救命的,因此关系必须时时维护。
不过在颜旭看来,四大管事中最为特殊的还不是孙鹤,而是自觉走在后面的李彪。